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 金觀平
近期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須以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利率市場化是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nei) 容之一。要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chuan) 導機製,引導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不斷提升貨幣政策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質效。
利率是資金的價(jia) 格,決(jue) 定著資金流向;利率能否實現市場化,決(jue) 定著金融資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更好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著力推動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已經成為(wei)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jia) 之“錨”,直接影響著各類經營主體(ti) 的融資成本。改革以來,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累計降低0.8個(ge) 和0.65個(ge) 百分點,帶動企業(ye) 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從(cong) 2019年7月的5.32%降至今年9月的3.82%,創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
LPR由多家銀行報價(jia) 形成,可更充分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少數銀行難以再協同設定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進而打破之前市場利率向實體(ti) 經濟傳(chuan) 導的阻礙,在市場利率整體(ti) 下行的背景下,有利於(yu) 促進降低實際貸款利率。與(yu) 此同時,LPR改革後,企業(ye) 議價(jia) 意識和能力提高,貸款市場競爭(zheng) 性增強,一些銀行主動下沉客戶群,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的貸款支持力度,金融活水流向了實體(ti) 經濟的薄弱環節。
LPR改革對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長期以來,我國存款市場競爭(zheng) 較為(wei) 激烈,特別是個(ge) 別銀行因高風險經營、盲目追求規模而高息攬存,使得正常經營的銀行也不得不跟隨定價(jia) ,陷入“囚徒困境”,影響市場利率向存款利率的傳(chuan) 導。隨著LPR改革深入推進,貸款市場利率整體(ti) 下行,銀行發放貸款收益降低,為(wei) 了保持和資產(chan) 收益相匹配,銀行會(hui) 適當降低其負債(zhai) 端成本,高息攬儲(chu) 的動力也會(hui) 隨之下降,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顯著提升,市場競爭(zheng) 秩序得到有效維護。
利率市場化在促進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中同樣發揮了積極作用。為(wei) 適應房地產(chan) 市場供求關(guan) 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金融監管部門適時調整優(you) 化房貸利率政策,包括建立新發放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製、調降房貸利率政策下限、推動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等。這些舉(ju) 措不但有效支持各地政府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穩定了政策預期,同時有利於(yu) 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目前,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超過22萬(wan) 億(yi) 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平均降幅0.73個(ge) 百分點,惠及超5000萬(wan) 戶、1.5億(yi) 人,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億(yi) 元至1700億(yi) 元,戶均每年減少3200元。
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發揮市場在利率形成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首先,持續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機製,提升市場基準利率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疏通資金進入實體(ti) 經濟的渠道,優(you) 化金融資源配置。其次,推動存貸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堅持用改革的辦法,鞏固企業(ye) 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降的成效。最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督促金融機構繼續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落實到位,理順增量和存量房貸利率關(guan) 係,減輕居民利息負擔,支持投資和消費增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