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非遺+流行” 村歌更嘹亮

發布時間:2023-11-15 10:40:00來源: 人民日報

  一支支短視頻,一場場直播,一個(ge) 個(ge) 大舞台,將無形的民俗文化和有形的田園村莊連接在一起,進行著文化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益嚐試

  3場視頻直播、近1.2億(yi) 人次觀看、近80億(yi) 次短視頻話題量……近日,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大型村歌競演活動——“鄉(xiang) 村超級碗”,憑借其“非遺文化+流行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引發線上線下觀眾(zhong) 的關(guan) 注與(yu) 共鳴。

  “演的是鄉(xiang) 親(qin) ,說的是鄉(xiang) 音,唱的是鄉(xiang) 愁,舞的是鄉(xiang) 情!”一名網友評論,道出了這場村歌大賽走紅的原因。

  一曲曲村歌,讓田間地頭的農(nong) 民拿起話筒,也讓散落在山川湖海的歌曲唱響舞台。侗族大歌氣勢恢宏、苗族飛歌高亢嘹亮、遊方對唱細膩悠揚……來自十裏八村的歌手,不僅(jin) 以獨特的嗓音,演唱了《敬酒歌》《吹木葉趁木葉青》等風格迥異的侗語苗語歌曲,更改編演唱了《最炫民族風》《達阪城的姑娘》等歌曲。在一派熱烈喜慶的氣氛中,一首首帶著鄉(xiang) 音的歌,唱出了老百姓的精氣神,更唱出了當地村民對這片土地濃濃的鄉(xiang) 情。

  一根根網線,讓苗鄉(xiang) 侗寨的地方民俗走進大眾(zhong) 視野,也激發了非遺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在過去,蘆笙舞、非遺服飾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藏在大山深處。而如今,通過互聯網,牛腿琴、蘆笙等特色樂(le) 器在耳邊響起,色彩鮮豔的民族服飾在眼前呈現,無數網友得以領略景美、人美、文化美的侗寨。不僅(jin) 如此,除了3場線下村歌競演,短視頻平台快手還發起“村碗挑戰賽”“村碗線上直播賽”,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聯動的形式,挖掘更多具有民俗風情的特色鄉(xiang) 村表演。

  一張張笑臉,更讓人看到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新可能。村歌競演,傳(chuan) 承自民間文化形式。而競演中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交相呼應的形式,則讓傳(chuan) 統更“流行”。依托“老技藝”開辟“新賽道”,轉化“老傳(chuan) 統”激活“新動力”。不管是在舞台上競演的村民,還是參加表演的快手特色達人,他們(men) 呈現的都是黔東(dong) 南古樸濃鬱的鄉(xiang) 土風情、悠久獨特的民族文化,生動展現了新時代農(nong) 村的美好圖景。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石、是鄉(xiang) 村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重要源泉。一支支短視頻,一場場直播,一個(ge) 個(ge) 大舞台,將無形的民俗文化和有形的田園村莊連接在一起,進行著文化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益嚐試。期待在大地之上、山川之間,響起更多嘹亮的村歌,將古老非遺的文化魅力傳(chuan) 播得更廣、更遠。(唐 晨)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