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捧起鄉村旅遊“金飯碗” 伏牛山腹地建起“鐵路小鎮”
在紅綠黃交替閃爍的鐵路交通信號燈下,遊客們(men) 不時停下腳步,駐足拍照。在伏牛山深處的伊河支流邊,一輛橘紅色的內(nei) 燃機車火車頭牽引著幾節綠皮車廂靜靜地停靠在村頭,仿佛一幅美麗(li) 的風景畫。
這是在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王坪村,一個(ge) 火車未曾涉足的村莊,在定點幫扶中卻奇跡般地建起了供遊客遊玩的“火車站”。這裏不僅(jin) 有農(nong) 家賓館的溫馨,火車頭餐廳的美味,更有遠近聞名的“鐵路小鎮”。村民們(men) 不僅(jin) 成功脫貧,而且擁有了穩定收入,他們(men) 在這片綠水青山的懷抱中,捧起了鄉(xiang) 村旅遊的“金飯碗”。
欒川縣曾被列入扶貧開發重點縣,國鐵集團從(cong) 2012年起對其進行結對定點幫扶。欒川縣脫貧摘帽後,國鐵集團持續發揮行業(ye) 優(you) 勢,助力欒川縣培育壯大鄉(xiang) 村旅遊、休閑農(nong) 業(ye) 、文化體(ti) 驗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服務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王坪村所在的欒川縣地處伏牛山腹地,是八百裏伏牛山風景最美的一段。幾年前,這裏還是村民們(men) 眼中的一片亂(luan) 石灘,一些村民守著自己的幾畝(mu) 地不願下山。這一切隨著幫扶幹部和“鐵路”“火車”的到來發生了巨變。
何海青是國鐵集團鄭州局洛陽機務段三西整備車間書(shu) 記。在定點幫扶中,他先後轉戰欒川縣北鄉(xiang) 村、王坪村,幫助改建農(nong) 家賓館,指導村集體(ti) 開展經營工作,培養(yang) 本土人才。
剛到北鄉(xiang) 村時,何海青走家串戶拉家常,噓寒問暖摸實情。真心總能換真情,沒多久他就與(yu) 村裏的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喝湯了沒有”“來家歇歇吧”,村頭村尾遇上,村民會(hui) 熱情的打招呼。
為(wei) 了高質量高標準給北鄉(xiang) 村父老鄉(xiang) 親(qin) 打造一個(ge) “愁有所幫、老有所樂(le) 、幼有所托”的公共綜合服務中心,何海青盯項目、催進度。項目施工的關(guan) 鍵時期正好趕上酷暑,他頂著炎炎烈日,在工地一個(ge) 工序一個(ge) 工序地查看。
曆經近300天風風雨雨,北鄉(xiang) 村綜合服務中心順利落成,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還組織了一場“愛在北鄉(xiang) ”文化下鄉(xiang) 活動。看著村裏的孩子們(men) 在不同的功能室跟鐵路青年誌願者學書(shu) 法、練繪畫、遊樂(le) 、閱讀,老人們(men) 或吹拉彈唱或棋牌書(shu) 畫好不愜意,何海青開心地笑了。
今年7月,何海青又被派駐到王坪村負責王坪鐵路小鎮的運營和鐵路小鎮功能提升項目。王坪村民居住分散,鐵路幫扶項目施工地點分散。何海青從(cong) 摸清實際村情弄清幫扶項目開始,全麵了解王坪村的村民人員結構、農(nong) 家賓館的戶數和經營情況,詳細掌握幫扶項目的位置、功能、預算等等。目前王坪鐵路小鎮功能提升項目的施工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預計今年年底交工。
“山窩窩裏的草,走出去就是寶”,盯好幫扶項目是重頭戲,做好消費幫扶是連台戲。何海青依托鐵路單位職工多、需求大的優(you) 勢,借助微信群、朋友圈全力推介,利用星期天回洛陽的時機,搖身變作“帶貨郎”“快遞員”。經過他和鐵路同仁的多方努力,北鄉(xiang) 村的花椒和西梅、王坪村的土雞和雞蛋、廟子鎮的藍莓和桑葚、白土鎮的柿子醋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成了一些鐵路職工餐桌上的美食。
殷傑原是鐵總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國鐵華瑞資產(chan) 經營有限公司租賃部主任,2021年年底到欒川縣開展幫扶工作。他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大王廟村以石橋、古樹、老井、老宅而名揚鄉(xiang) 裏,出了不少文化名人,曾獲評“中國傳(chuan) 統村落”。近年來,曆任鐵路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幫扶幹部共同努力,改造老宅、整治河道、平整路麵、修飲水工程,建成了綜合性研學基地,助力大王廟村實現從(cong) 貧困村到AAA級鄉(xiang) 村旅遊景區的美麗(li) 蝶變。
到村後,殷傑積極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出謀劃策,提出引入運營團隊建議,規劃親(qin) 子遊、一日遊等產(chan) 品,推動“農(nong) 耕+研學”融合發展。他還協同村兩(liang) 委製作鄉(xiang) 村運營招募令,吸引優(you) 秀人才返鄉(xiang) 創業(ye) 。“專(zhuan) 業(ye) 的事要交給專(zhuan) 業(ye) 的人。”殷傑介紹,在專(zhuan) 業(ye) 團隊整村運營下,傳(chuan) 統特色古村落建築和河南大學抗戰辦學舊址資源被盤活,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年度分紅10萬(wan) 元,研學基地也被重新定位,進一步放大了農(nong) 、文、旅疊加效應。如今,大王廟村成為(wei) AAA級鄉(xiang) 村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3.5萬(wan) 人次。
以研學基地為(wei) 帶動,大王廟村不僅(jin) 盤活了老校舍和商業(ye) 街,還流轉了200畝(mu) 農(nong) 田,種植富硒小米、黑小麥等農(nong) 作物。研學基地的鄉(xiang) 村運營團隊對當地農(nong) 民種植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進行品牌化經營,開展線上線下銷售,2022年銷售額達80餘(yu) 萬(wan) 元。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還發揮有特長青年團員多的優(you) 勢,僅(jin) 洛陽機務段團委就先後選派7人到欒川縣支教。自2020年12月起,青年火車司機楊燚3次走進欒川,分別在石廟鎮中心小學,欒川縣第二、第四、第五實驗小學進行支教,教授課程93節,覆蓋學生近4300人次。
為(wei) 了盡快與(yu) 孩子們(men) 拉近距離,課上,楊燚教大家圍棋知識,分享開火車的經曆;課下,與(yu) 孩子們(men) 一起互動做遊戲,傾(qing) 聽孩子們(men) 分享自己的故事、學習(xi) 的體(ti) 會(hui) 。
今年以來,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助力欒川縣鄉(xiang) 村旅遊提質增效。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欒川縣累計接待遊客81.06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68億(yi) 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78.44%、98.15%。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誌賢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