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討會召開 披露多項最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3-11-17 10: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11月16日電 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承辦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討會(hui) 16日在四川廣漢舉(ju) 行。

  現場,20個(ge) 科研機構、大學院校和科技公司的代表分享了關(guan) 於(yu) 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科技手段運用、設施設備創新等領域的最新成果。

  北京大學教授吳小紅介紹了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學研究成果。她帶領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碳十四年代研究團隊在發掘過程中從(cong) 六個(ge) 埋藏坑中共采集了200多個(ge) 可供測年的樣品,初步可以判斷三星堆所發現的幾個(ge) 埋藏坑形成年代處於(yu) 商代晚期。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陳坤龍介紹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出土青銅器科技分析階段性成果。該研究結果顯示,三星堆青銅器麵具/人像、神樹、其他非容器等本地風格特征器物泥芯與(yu) 容器類器物泥芯在化學成分及顯微結構上均存在較大差異,推測與(yu) 產(chan) 地不同相關(guan) ,本地風格器物與(yu) 容器類器物鑄造地不同。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丁忠明介紹了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文物鑄造工藝階段性研究成果。他發現三星堆與(yu) 中原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既有相似的共性,也有鮮明的個(ge) 性。相似的共性為(wei) 陶範法鑄造、金屬墊片及定位泥芯撐技術以及鑄接技術。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王運生介紹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玉石器及青銅器產(chan) 地來源研究成果。結果表明,三星堆大玉料與(yu) 四川彭州蛇紋石的相關(guan) 性較高。微量元素示蹤法表明,彭州銅礦與(yu) 三星堆部分青銅器關(guan) 聯性較大。

  中國絲(si) 綢博物館研究館員周暘介紹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絲(si) 織物組織及織造工藝階段性研究成果。該研究顯示,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絲(si) 織品中,平紋織物是最為(wei) 普遍的組織結構。就織造工藝而言,研究團隊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織造方式:原始腰機、雙軸織機或踏板織機、提花織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陳家昌介紹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糟朽象牙脫水加固階段性研究成果。該團隊初步厘清了出土象牙的腐蝕劣化機理,實現了出土象牙腐蝕程度定量評估,研發製備出了適用飽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護材料及相關(guan) 保護工藝,探索了糟朽飽水象牙文物保護的科學程序。

  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陳華介紹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出土象牙保存現狀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祭祀坑出土象牙不同程度存在糟朽、飽水、殘缺、斷裂、裂隙、變色、片狀脫落、表麵粉化剝、黴害等病害。病害形成原因與(yu) 埋藏環境緊密相關(guan) ,祭祀坑的塌陷、擠壓,青銅器物、其他隨從(cong) 器物的破壞以及環境等,造成了象牙各種病害形成。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曲亮介紹了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青銅器保存狀況階段性研究成果。通過監測,該團隊發現不同埋藏狀態下,青銅器的腐蝕電化學環境存在明顯差異。半埋入土壤環境中,青銅器的腐蝕速度最快,最不利於(yu) 青銅器保存。同時,該團隊還較為(wei) 係統地梳理總結了鏽蝕的分層結構,新發現了多種鏽蝕產(chan) 物,為(wei) 青銅器後續保存和保護提供了科學支持。(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