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說新疆”走進北京分享會在京成功舉辦
“登上天山放眼望,大美大愛大新疆。”11月16日上午,《天山放歌》的旋律在北京響起,“萬(wan) 人說新疆”走進北京分享會(hui) 在京成功舉(ju) 辦,伴隨著五彩繽紛的民族服飾和歌舞表演,仿佛讓人置身於(yu) 距京兩(liang) 千公裏外的新疆。此次活動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新疆和田指揮部聯合主辦,和田地委網信辦、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ti) 中心協辦,環球網提供媒體(ti) 支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副主任朱瓊在活動開場時熱情地表示:“我誠摯地邀請您來新疆走一走,看一看,領略這裏的風土人情、見證新疆的改革發展,更希望大家用手中的筆、鏡頭中的眼,記錄新疆、傳(chuan) 播新疆,向國內(nei) 外展示真實、可信、可愛、可敬的新疆。”同時,第三屆“萬(wan) 人說新疆”短視頻大賽已正式啟動,麵向社會(hui) 廣泛征集原創短視頻,告訴世界一個(ge) 真實的新疆。
本次分享會(hui) 設置“文化之旅 · 探尋大美新疆”“交流互鑒·講述真實新疆”“對話青年·傳(chuan) 遞魅力新疆”“同心築夢·共建美好新疆”四個(ge) 主題,各界嘉賓分享了對新疆的所見所感,全方位講述了新疆的發展變化和民族團結的故事。
了解新疆,從(cong) 讀懂新疆文化開始。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回憶起1963年至1979年居住新疆的經曆,表示這16年的生活為(wei) 他的文學創作帶來靈感源泉,出版於(yu) 2013年的長篇小說《這邊風景》就描寫(xie) 了伊犁的曆史故事和美好光景。“新疆人民對我恩重如山。”王蒙動情地說道:“新疆現在的生產(chan) 力、文化、教育越來越發達,我對新疆充滿期待和祝願。”
曆史學者、《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紀連海曾十多次前往新疆,對新疆悠久的曆史文化、美麗(li) 多彩的風情以及和睦融洽的關(guan) 係印象深刻,“我十多年來一直從(cong) 事曆史學研究和講授,非常清楚地知道,有著悠久曆史和文化的新疆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文人的責任是用自己的口來敘述一個(ge) 真實的世界,今天在現場,我想把一個(ge) 真實的新疆講給全世界的人。”
麵對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新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們(men) 用不同的方式記錄著新疆的發展和變化。“我比較喜歡了解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在新疆接觸了很多不同的語言。”法語之家創始人貝桑鬆·夏爾·湯姆在中國生活了近12年,他以自己的創業(ye) 之路和生活故事為(wei) 例,講述了新時代新疆的發展和魅力,“(在新疆)我喜歡邊聽邊記錄,這裏的十年變化是巨大的。”
“我去了新疆後發現,新疆最美的風景就是各民族的人們(men) ,他們(men) 非常熱情,會(hui) 把最好的東(dong) 西拿出來和我分享。”視頻博主@台灣帥瑪莎將新疆稱為(wei) 她的“靈感繆斯”。她毫不保留地表達了對新疆的喜愛:“我曾經在台灣大學校園裏問過一個(ge) 問題:你最想去大陸哪裏旅行?(大家回答的)第一名就是新疆!”
烏(wu) 魯木齊市級皮雕非遺傳(chuan) 承人孟璐璐講述了她在皮雕上“鐫刻”的新疆故事;新疆維吾爾族徒步旅行者阿布賽麥提·克熱木講述了曆時近300天徒步來北京路上發生的暖心故事;新疆廣播電視台記者、視頻博主海米提·買(mai) 買(mai) 提分享了以當地正能量人物故事為(wei) 創作素材,把新疆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的經驗;孟加拉籍兒(er) 科醫生、內(nei) 容創作者周凱比希望通過社交平台,與(yu) 外國朋友分享自己眼中的新疆,讓更多人了解新疆的美麗(li) 風光和多元文化。
援疆幹部感歎:不到和田不知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魅力之大
單絲(si) 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分享會(hui) 的最後,北京援疆幹部和當地受援群眾(zhong) 代表分別講述了自己的援疆故事和個(ge) 人成長經曆。
“到了和田之後,我們(men) 深刻體(ti) 會(hui) 到中華文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之深、魅力之大、影響之廣。”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和田地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琚小紅講述了在新疆和田成立於(yu) 闐學院、中華玉文化研究中心、於(yu) 闐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昆侖(lun) 文化研究中心等四個(ge)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研究機構背後的深層邏輯,希望推動文化潤疆工作更具感染力,和田文化建設更具穿透力,精神文化生活更具生命力。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規劃財務部副部長、和田地區發改委副主任宋耀京表示,京和兩(liang) 地直航航班的開通為(wei) 京和兩(liang) 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搭建了更為(wei) 快捷的空中橋梁,促進了京和兩(liang) 地人員往來與(yu) 產(chan) 業(ye) 合作。
曾援疆三年的北京市海澱區上莊學校書(shu) 記、原和田海澱小學校長韓傑介紹了自己從(cong) 辦學理念革新、教學管理、教育資源引進上入手,為(wei) 和田市北京海澱小學的發展打下基礎的故事。
新疆京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職工董事、服裝車間主任奴爾尼沙汗 亞(ya) 森作為(wei) 從(cong) 和田職業(ye) 高中6個(ge) 裁縫班選拔的52名維吾爾族畢業(ye) 生之一,講述了公司如何對他進行定向培養(yang) ,並通過個(ge) 人努力,從(cong) 身無長技到熟練操作縫紉設備,從(cong) 一名普通員工到職工董事的故事。
新疆的遼闊和多元,讓每個(ge) 民族獨特的文化得到了傳(chuan) 承。這種文化的交融,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依偎,互相汲取營養(yang) ,共同成長。“萬(wan) 人說新疆”走進北京分享會(hui) 是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生動寫(xie) 照,未來將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說”新疆的陣營,最是平凡動人心,期待著更多的新疆正能量故事被挖掘、被看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