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文獻數據總庫上線
光明日報紹興(xing) 11月16日電(記者陸健 通訊員李嬌儼(yan) 、苗麗(li) 娜)中國近代文獻數據總庫15日在浙江省紹興(xing) 市上線。來自全國150多家重點高校圖書(shu) 館和學界、出版界的300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齊聚紹興(xing) ,參加中國近代文獻保護工程成果展覽會(hui) 。展覽會(hui) 上,從(cong) 全球征集而來的各類中國近代文獻經過重新整理影印,以全新姿態展現在人們(men) 眼前。隨著數據庫的上線啟用,這些冊(ce) 頁紙張都化為(wei) 可全文檢索、便捷查閱的數字資源。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原社長劉國輝說:“中國近代文獻數據總庫將真實的原典提供給讀者,能讓更多的年輕人走近、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中國近代文獻是指1840年至1949年期間出版的各類圖書(shu) 、期刊、報紙、檔案等文獻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與(yu) 學術價(jia) 值。2019年,紹興(xing) 市委、市政府成立近代文獻保護工程推進委員會(hui) ,啟動近代文獻保護工程。這是國內(nei) 首個(ge) 係統全麵整理近代文獻的大型文化工程,計劃用10至15年時間在全球範圍內(nei) 搜集中國近代文獻並重新整理影印,涉及文學、經濟等各領域。工程一經啟動就得到了海內(nei) 外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大力支持,目前已在海內(nei) 外征集到中國近代文獻超過15萬(wan) 種、30萬(wan) 冊(ce) ,整理校對影印出版近3000種、40餘(yu) 萬(wan) 冊(ce) ,進入國內(nei) 外500餘(yu) 家重點圖書(shu) 館。
全新上線的中國近代文獻數據總庫依托中國近代文獻保護工程整理出的海量數據,將建設文學、史地、經濟、科技、政治、教育、藝術等七大學術分庫和30多個(ge) 學術專(zhuan) 庫,為(wei) 學術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撐,更為(wei) 公眾(zhong) 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國近代曆史文化提供新的途徑。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7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