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票房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演出市場 供需兩旺
數據來源: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ye) 性演出場次達34.24萬(wan) 場,較去年同期增長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3.74%。
今年以來,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熱度不斷升高,新業(ye) 態、新空間演出明顯增多,旅遊演藝市場占比逐步攀升。演出市場表現活躍,為(wei) 消費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2023年以來,全國演出市場延續上行趨勢,供給需求旺盛,市場活躍。”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潘燕分析,大型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和小劇場、新空間共同發力,推動演出消費及演出拉動的關(guan) 聯消費顯著增長。
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熱度不斷攀升,跨城觀演成為(wei) 消費趨勢
門票熱銷、演出場場爆滿,今年以來,大型演唱會(hui) 和戶外音樂(le) 節的熱度持續攀升。
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大型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演出場次1137場,觀演人次1145萬(wan) ,平均跨城觀演率超過60%。
潘燕說,從(cong) 市場總體(ti) 看,音樂(le) 節、演唱會(hui) 強勁的綜合帶動效應突出。據測算,僅(jin)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演唱會(hui) 和音樂(le) 節等大型演出活動帶動交通、食宿、遊覽和周邊購物等綜合消費超過20億(yi) 元。
潘燕介紹,二季度以來,演唱會(hui) 和音樂(le) 節進入相對密集期,僅(jin) “五一”假期,北京就匯集了3個(ge) 大型音樂(le) 節。5月底至6月初,新疆還先後舉(ju) 辦了3個(ge) 音樂(le) 節。
跨城觀演成為(wei) 消費趨勢。“一些知名歌手在北京等地舉(ju) 辦的演唱會(hui) 中,觀眾(zhong) 跨城觀演比例較高,凸顯該類演出對文旅消費的拉動作用。”潘燕說。
新業(ye) 態、新空間演出日漸火熱,演出聚合效應日益凸顯
以多藝術品類、多表現形式為(wei) 特點的演藝新業(ye) 態,成為(wei) 演出市場的活躍要素,既豐(feng) 富了演出產(chan) 品供給,又拉動了綜合消費。今年以來,小劇場、新空間演出場次和票房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表現格外活躍,吸引眾(zhong) 多觀眾(zhong) 。
演藝集聚區成為(wei) 消費熱點場所,演藝集聚效應明顯,在拉動節假日經濟等方麵表現尤為(wei) 突出。劇場內(nei) 外消費空間持續拓展,使得演藝新空間觀劇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觀劇本身,消費體(ti) 驗更加豐(feng) 富和多元。
今年以來,天津和平區積極培育民園廣場、先農(nong) 大院、民園西裏等“酒吧+演藝”集聚區。上海舉(ju) 辦大世界演藝消費節,聯合入駐商家、駐場劇目等推出了係列優(you) 惠活動。上海黃浦文旅發布“演藝產(chan) 業(ye) 領軍(jun) 計劃”,演藝大世界區域內(nei) 數十個(ge) 小劇場、新空間為(wei) 豐(feng) 富的音樂(le) 、戲劇、舞蹈等提供新型演出場所。
“演出聚合效應日益凸顯,直接帶動區域客流增長。依托演藝消費,融合新場景,成都、濟南、武漢等地也都出現能讓消費者一邊就餐、逛文化集市,一邊觀賞沉浸式戲劇演出的活動,深受年輕人喜愛。”潘燕說。
旅遊演藝屢屢“出圈”,不斷擴大消費基礎
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wei) 文旅消費新風尚。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一批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據數據監測分析,《長恨歌》《文成公主》《又見平遙》《宋城千古情》《知音號》等入選項目在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市場成績亮眼,演出場次和觀眾(zhong) 人次占比分別達到假期旅遊演藝市場總量的20.64%和26.59%。
潘燕介紹,“自今年春節起,旅遊演藝熱度依托旺盛的出行需求一路升高。”今年以來,全國旅遊演藝項目基本全部恢複營業(ye) ,一些熱門地區的熱門項目多次加場且場場爆滿。為(wei) 應對大量客流,大型曆史實景舞劇《長恨歌》在節假日將演出場次增加至每天4場;情景體(ti) 驗劇《又見敦煌》假期場次增加至每天6到8場,門票幾乎場場售罄。而除了“老牌”旅遊演藝項目外,各地主題樂(le) 園也紛紛在假期增加演出內(nei) 容。
旅遊演藝體(ti) 現出的強效文旅融合,使得更多地方特色文化紛紛圍繞演出進行“打包”和整合。
河南隋唐洛陽城推出一係列國風沉浸式體(ti) 驗活動,國風達人“西湖賣貨郎”“神都賣貨郎夫婦”“長歌”等齊聚景區;山東(dong) 臨(lin) 沂推出省內(nei) 首個(ge) 大型古風沉浸劇場《琅琊風雲(yun) 》,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推出非遺DIY、文藝巡演、古玩大集等;寧夏賀蘭(lan) 小鎮以演藝體(ti) 驗為(wei) 核心,匯集沉浸式演藝、西北美食、非遺街區、藝術小店、特色民宿等多種內(nei) 容;新疆烏(wu) 魯木齊大巴紮步行街集合民族音樂(le) 、舞蹈、雜技等,讓遊客近距離感受絲(si) 路文化。
“涵蓋劇場、新空間、大型場館和各類景區、園區、街區的演出活動,在推動文化消費、促進經濟複蘇方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cong) 今年的整體(ti) 情況看,這一作用也得到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推動,演出機構也在積極豐(feng) 富演出產(chan) 品品類、增加內(nei) 容供給。”潘燕指出,不斷擴大消費基礎,吸引多層麵消費需求,演出市場大有可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