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型通學車首次亮相 明年春季試點範圍擴大至8個區
11月19日上午,在北京海澱清華附小清河分校舉(ju) 行的北京市通學車現場觀摩會(hui) 上,一輛輛綠色的新型通學車首次亮相。
通學車是北京市的一項創新服務,旨在為(wei) 義(yi) 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通學提供新選擇。它不同於(yu) 常規公交車,是由學校組織家長定製的方式,在社區端和學校端設置站點,突出乘車方便和快速到達。
北京市自今年9月起試點通學車服務,因其環保、安全、便捷、高效的特點,受到家長、學生普遍歡迎。北京市交通委地麵公交運營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試點以來,通學車影響力逐步增強,運營規模不斷擴大,試點學校由最初13所增至21所,線路由23條增至48條,日均運送乘客由811人次增至4100人次,首批100輛通學車全部投入運行。
趙震表示,監測顯示,試點校接送學生的小汽車數量下降了12%,學校周邊秩序得到改善,交通擁堵有所緩解。
與(yu) 此前的通學車相比,新車更加突出“安全、環保、美觀、智慧、舒適”的特點。新增的6米長“迷你”車型更適用於(yu) 處在狹窄街巷中的學校,轉彎掉頭更便捷。
為(wei) 提升安全性,新型通學車增加停車指示牌,最大限度加寬後視鏡鏡麵,提升駕駛員視野,並增開後圍安全門,可翻轉後保險杠,形成後部應急通道,確保緊急情況下乘車人員快速安全撤離。
今年5月,由北京市交通委和市教委牽頭,會(hui) 同相關(guan) 委辦局和企業(ye) 組成了市級專(zhuan) 班,西城、海澱、朝陽、豐(feng) 台4個(ge) 試點區成立區級工作專(zhuan) 班,先後深入城六區20所中小學“蹲點”調研,對全市40萬(wan) 小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同時,完成了車型研發、線路規劃、製度製定和校園周邊治理等工作,為(wei) 通學車的試點開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學車試點運營近3個(ge) 月以來,交通、教育、公安交管等部門工作人員下沉到社區、學校和線路站點,與(yu) 家長、學生同乘通學車,調查了解並隨時解決(jue) 運營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家長、學生需求,先後優(you) 化了上下車身份核驗流程和乘務員點名頁麵,調整了家長購票時間,增加了家長乘車碼有效期,同時根據實際路況動態調整行車計劃,提升了學生、家長體(ti) 驗及通學車的運行效率。
上下車站點是否方便是家長和學生最關(guan) 注的問題。為(wei) 減少學生上下車的步行距離,多方共同推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方便學生、減少步行距離、減少過馬路”的要求,進行站點設置。目前,已開通的通學車站點盡可能靠近小區或學校出入口,中途少設站,為(wei) 學生提供了從(cong) 家門到校門的“點對點”一站式服務。公交集團根據到校時間科學編製了行車計劃,交管部門圍繞運行節點設置“護學崗”,施劃“通學路”,護航通學車。
試點運行以來,試點區和學校引導教師帶領學生積極構建通學車廂文化。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介紹,“通學車”通勤的40分鍾成了學校育人的重要環節,學校在上、放學路上安排了經典故事、晨誦時光、時事播報、整本書(shu) 推薦等欄目。
據了解,明年春季學期,隨著新型通學車的研發下線,通學車試點工作將進一步擴大至8個(ge) 區(新增東(dong) 城、石景山、通州、大興(xing)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實習(xi) 生 李金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