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泓清水潤三晉——汾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見聞

發布時間:2023-11-23 14:4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汾河珠翠明。哺育了三晉文明的汾河,是山西的“母親(qin) 河”。

  2017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讓這條山西的母親(qin) 河水量豐(feng) 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2020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西察看汾河流域生態修複和城市環境建設情況時強調,要切實保護好、治理好汾河,再現古晉陽汾河晚渡的美景,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牢記殷殷囑托,山西打響汾河生態保護與(yu) 修複攻堅戰,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ti) 推進,關(guan) 停汙染企業(ye) ,挖掘曆史文脈,不僅(jin) 讓汾河沿線的產(chan) 業(ye) “綠”起來,而且使其承載的三晉文化煥發嶄新光彩。

  昔日大河風光重現

  由於(yu) 流域內(nei) 過度開發,汾河生態曾遭受破壞,一度陷入“雨季過洪水、旱季沒流水、平時是汙水”的窘境。2017年以來,山西省按照讓汾河“水量豐(feng) 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總要求,展開了全流域、全方位、全係統治理汾河的新篇章,使汾河生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wei) 解決(jue) 水資源短缺問題,引黃濟汾、引沁濟汾等工程先後實施,實現向汾河生態補水。為(wei) 了涵養(yang) 水源,汾河源頭和上遊地區設立多個(ge) 保護區。沿線區域實行“關(guan) 井壓采”,嚴(yan) 格控製流域內(nei) 地下水開采,大舉(ju) 推廣農(nong) 業(ye) 節水灌溉和工業(ye) 節水措施。

  “晉水今入並州裏,稻花漠漠澆平田”。太原晉源區曾因泉水豐(feng) 沛、稻米飄香而聞名於(yu) 世。但因水生態破壞,這裏的泉水先後斷流。隨著汾河水量漸豐(feng) ,近年來多處泉眼出現複湧。晉源區索村稻農(nong) 趙子炎指著一處複湧的泉水激動地說:“好久沒見這樣的泉水了!又能種出小時候吃過的大米了!”

  治汙是一場攻堅戰。山西各部門一個(ge) 斷麵一個(ge) 斷麵地定方案,拉網式排查入河排汙口,持續加強汙水處理、雨汙分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汙水處理能力。汾河流域國考斷麵在2020年6月全部退出劣Ⅴ類,2021年又全部提升至Ⅳ類水質以上;去年,汾河流域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為(wei) 57.1%,同比提升9.5個(ge) 百分點。

  “過去發黑的汾河流入黃河,會(hui) 有一道‘涇渭分明’的分界線。”運城市生態環境局萬(wan) 榮分局副局長吳效奎說,“現在汾河水質改善,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分界線了。”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為(wei) 推動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山西謀劃實施十大治理工程280個(ge) 項目,確保到2025年黃河流域國考斷麵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綠,鳥飛魚翔,昔日大河風光重現。

  “以前汾河沒什麽(me) 鳥,能拍到一兩(liang) 隻就特別激動。”年過六旬的胡文晉最喜歡在汾河邊拍鳥,他說,鳥兒(er) 是最好的“生態試紙”,近些年汾河生態改善,來的鳥也越來越多,“至少有150種,而且很多從(cong) 旅鳥變成留鳥,把家安在了汾河邊”。

  轉型發展守護碧水

  汾河岸邊、呂梁山上,一排排深藍色光伏板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位於(yu) 汾河上遊保護區的婁煩縣,利用當地地勢較高、光照時間長的特點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自2016年起,婁煩縣共建成光伏電站70座,老百姓吃上了“光伏飯”。

  這是山西構建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能源體(ti) 係的一個(ge) 生動寫(xie) 照。

  作為(wei) 山西的重要經濟帶,汾河流域分布著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沿岸的太原、晉中、臨(lin) 汾等市因地製宜發展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

  在汾河中遊,以甲醇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晉中市開啟了能源轉型的新賽道。走進吉利汽車晉中基地生產(chan) 車間,一輛輛甲醇重卡、甲醇轎車經過最後檢測,緩緩駛出生產(chan) 線。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生產(chan) 物流部副部長李恒說:“我們(men) 從(cong) 去年6月全省首台甲醇重卡下線以來,已經交付了1200餘(yu) 台,還有上千台訂單正在生產(chan) 。”

  “作為(wei) 煤炭大省,山西利用煤生產(chan) 工業(ye) 甲醇具有明顯優(you) 勢。”晉中市工信局總經濟師彭鵬說,當地圍繞國家級甲醇經濟示範區建設目標,逐步形成千億(yi) 級甲醇經濟新生態鏈。

  汾河臨(lin) 汾段位於(yu) 中下遊,全長161.5公裏,被稱為(wei) 百裏汾河新型經濟帶。臨(lin) 汾市以製造業(ye) 振興(xing) 升級為(wei) 主攻方向,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與(yu) 汾河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華翔集團是一家高端裝備製造企業(ye) ,走進廠區,幹淨整潔的環境,令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家製造企業(ye) 。華翔集團安全環保部部長李青亮說,企業(ye) 以前用的是衝(chong) 天爐,每年使用約4萬(wan) 噸焦炭,不僅(jin) 有安全隱患,還汙染環境,現在企業(ye) 全部換上了節能環保的電爐。企業(ye) 還建成了日處理能力25噸的汙水處理站,經過處理後的水通過冷卻後循環利用,每年可以節水300萬(wan) 噸。

  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產(chan) 業(ye) 轉型戰略的持續發力。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規模以上工業(ye) 中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12.5%,高於(yu)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9個(ge) 百分點,新動能增長引擎作用繼續顯現。

  汾河兩(liang) 岸,高端製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正在成長壯大,一幅現代化產(chan) 業(ye) 畫卷正徐徐展開……

  賡續文脈浸潤心田

  汾河之變,蘊含著曆史文化傳(chuan) 承。在沿汾各地精心打造下,汾河正成為(wei) 一條延續三晉文脈的人文長廊。

  遊走在太原汾河景區內(nei) ,既可賞風景、更能品文化:“疊翠軒”內(nei) 遠眺西山,領略元好問寫(xie) 下“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鬱蒼蒼三十裏”時的情境;在台駘治水壁畫前,追憶汾水往昔,一睹先賢風采;置身山西曆史文化名人長廊,還能遍覽三晉曆史上的璀璨群星……

  在治理中深挖人文曆史,太原在汾河兩(liang) 岸打造了一係列文化景觀。描繪詞人元好問與(yu) 汾河故事的雁丘園已於(yu) 今年9月底正式開園,園內(nei) 風光旖旎、芳草萋萋,冬春時節還可見到大雁棲息。

  在晉南臨(lin) 汾,沿汾河一路南下,仿佛穿越曆史長河,華夏文明瑰寶點綴其間。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喚醒人們(men) 對“根”的記憶;丁村遺址講述著距今10萬(wan) 年左右的人類生活故事;還有陶寺遺址、春秋時期的晉國都城等。

  “臨(lin) 汾在沿汾一線打造文化旅遊走廊,突出根祖文化遊,充分挖掘丁村文化、晉文化、移民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臨(lin) 汾市文旅局副局長李剛說。

  在位於(yu) 臨(lin) 汾市城區的汾河文化生態景區內(nei) ,臨(lin) 汾市博物館向遊人展示著這片土地上厚重的曆史文化,定期舉(ju) 辦的傳(chuan) 統文化進景區等活動,讓這裏更加富有吸引力。

  “隻要有朋友來山西,一定會(hui) 帶他們(men) 到汾河岸邊走走,欣賞美景的同時,給他們(men) 介紹這裏的人文曆史和厚重的三晉文化,自己打心眼裏也覺得自豪。”山西太原市民劉宇這樣說。

  日落時分,站在汾河晉陽橋旁的觀景平台上眺望,遠處的西山紅霞滿天,近處的河麵波光粼粼,一艘艘皮劃艇正奮楫向前……

  古晉陽八景之一“汾河晚渡”仿若重現,今日之汾河依然美麗(li) 動人。

  (記者趙東(dong) 輝、王菲菲、魏飆、馬曉媛)

  新華社太原11月22日電

  新華社記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