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引領青年大學生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
“與(yu) 團支部的同學們(men) 一起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圍坐在一起討論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方法論是我研究生入學以來感覺最有意義(yi) 、最有收獲的事。”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新生王詩龍說。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團委圍繞“思想旗幟”“堅強核心”“強國複興(xing) ”和“挺膺擔當”4個(ge) 專(zhuan) 題,持續引導團員和青年結合自身專(zhuan) 業(ye) 所學開展理論研習(xi) 交流,深刻感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對青年一代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殷殷厚望,著力引導團員和青年紮根祖國大地、投身火熱實踐,勇做堪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水平宣講交流促進理論學習(xi)
延河講師團作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的理論宣講學生社團,在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啟動以來,率先開展自學,通過全團備課會(hui) 、“青年圓桌談”等形式多樣的理論學習(xi) 活動,進一步提升講師理論水平、宣講能力,為(wei) 持續做好高水平理論宣講提供源頭活水。
9月以來,延河講師團麵向校內(nei) 團支部、北京市機關(guan) 、兄弟高校深入開展理論宣講數十場,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激勵廣大團員和青年凝心鑄魂築根本、實幹擔當建新功。
“每當走進一個(ge) 個(ge) 支部,向大朋友、小朋友們(men) 講述黨(dang) 的創新理論時,都希望能夠在他們(men) 的心中播下一顆顆紅色的種子,讓紅色基因就此生根發芽。”延河講師團團支部書(shu) 記王海蓉向記者分享自己的宣講體(ti) 會(hui) 。
2022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馬馳站在人大世紀館門口師生歡送隊伍的第一排,與(yu) 所有人大學子一起高聲喊出了莊嚴(yan) 的承諾:“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
“有幸近距離見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書(shu) 記的諄諄教誨,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也成為(wei) 我前進的動力。將‘小我’融入‘大我’不僅(jin) 是自身職業(ye) 成長發展的指南,也是做好學生工作的方向。”馬馳告訴記者,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作為(wei) 兼職團幹部的他,協助各級團組織、班級團支部開展“複興(xing) 棟梁,強國先鋒”主題團日活動,引領廣大團員和青年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心鑄魂。
10月19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團委與(yu)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誌願者開展聯學活動,集中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外國語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黃芷晴是負責貴賓樓飯店以及國家會(hui) 議中心智庫交流專(zhuan) 題論壇谘詢引導的誌願者。她說:“看到各國來賓歡聚北京,看到他們(men) 堅定的目光、溫和的笑容,自己真切感受到了中國朋友圈的擴大,也更加明白了當代青年麵向未來應該承擔起的使命擔當。”在誌願者的分享中,國家互利共贏、人民相知相親(qin) 、文明互學互鑒的絲(si) 路時代新篇章徐徐展開,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投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火熱實踐。
沉浸式社會(hui) 實踐深化思考感悟
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啟動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持續釋放“追尋領袖初心路”社會(hui) 實踐育人效應,通過舉(ju) 辦成果展、報告會(hui) 等係列活動,推動實踐成果進支部、進課堂、進社團,講好新思想故事、新時代故事、大黨(dang) 大國領袖故事,把實踐成果轉化為(wei) 麵向團員和青年開展主題教育的優(you) 質資源和鮮活素材。
新聞學院2021級本科2班學生張昕怡在團支部專(zhuan) 題學習(xi) 會(hui) 議上分享了參加專(zhuan) 項社會(hui) 實踐的體(ti) 會(hui) 。她所在的實踐團隊今年暑假來到浙江省淳安市下薑村,實地感受了在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的親(qin) 切指導下,下薑村發生的曆史巨變。“總書(shu) 記曾經說過,下薑村的發展就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農(nong) 村發展的整體(ti) 狀況。在我看來,它也折射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脈絡。”張昕怡說,“偉(wei) 大思想不是憑空來的,是總書(shu) 記從(cong) 幾十年的從(cong) 政經曆中積累來的,是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偉(wei) 大創造中來的。”
人大學子通過“深耕百年黨(dang) 史路”“追尋領袖初心路”“重走人大校史路”主題實踐,在“沉浸式體(ti) 驗”中繼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賡續紅色血脈、感悟時代脈搏。通過“千人百村”等社會(hui) 實踐活動,3萬(wan) 餘(yu) 名同學接續追蹤4000餘(yu) 個(ge) 鄉(xiang) 村和街道的轉型發展之路。
人大團委把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作為(wei) 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重大契機,將全校800餘(yu) 個(ge) 團支部作為(wei) 基本單元和主要載體(ti) ,依托“三會(hui) 兩(liang) 製一課”製度,紮實開展“4+1”專(zhuan) 題學習(xi) ,組織集體(ti) 學習(xi) 和個(ge) 人自學,結合“百團成長計劃”“青團訓練營”等優(you) 秀團組織創建活動,優(you) 化學習(xi) 資源投向支部、團學骨幹下沉支部、工作督導直插支部的工作機製,進一步健全組織、發揮功能、激發活力,著力增強團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激發團支部主動性和創造性。
深入調查研究破解服務路徑
同學們(men) 理想的大學生活狀態是什麽(me) ?學校能為(wei) 學生個(ge) 人成長提供哪些幫助與(yu) 支持?圍繞這些問題,學生會(hui) 執行主席、哲學院2020級本科生伍潤昊開始思考:新形勢下,如何打造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校園生活,更好地滿足同學們(men) 對校園生活的期待?
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實情、抓住症結、解決(jue) 問題,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貫的工作方式。伍潤昊說:“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men) 以問題為(wei) 導向,通過調查研究找到了突破方法。”
“在‘我為(wei) 同學辦實事’權益服務月主題活動中,通過‘校園美好期待大調研’線上問卷調研與(yu) ‘RUC校園訪談季’線下訪談,堅持問題導向,主動走到同學們(men) 當中,與(yu) 同學們(men) 對話,了解同學們(men) 的真實訴求。”伍潤昊介紹說,“通過調查研究,我們(men) 不僅(jin) 了解了同學們(men) 的校園權益需求,還針對校園服務、校園活動等方麵的問題,形成了調查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得到學校高度重視,真正發揮了學生會(hui) 組織為(wei) 同學們(men) 做實事的服務功能。”
“這項‘主動調研’為(wei) 優(you) 化校園各項服務和校園設施建設,為(wei) 學校及各級學生組織在後疫情時代豐(feng) 富活動內(nei) 容、創新活動形式、完善校園權益工作體(ti) 係提供了有益參考。”中國人民大學團委書(shu) 記熊宇平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團組織將以夯實學生團員和青年的理論學習(xi) 為(wei) 基礎,把加強理論學習(xi) 、組織交流研討、開展實踐體(ti) 驗、激發建功立業(ye) 貫通起來,紮實推動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