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博物館該如何做好文化傳承和科普教育

發布時間:2023-11-24 14:09:00來源: 科技日報

  眼下,參觀博物館成為(wei) 一種生活風尚。

  參觀熱背後,折射出博物館行業(ye) 發展、公眾(zhong) 認同度提升的良好態勢。“中國博物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展覽陳列水平不斷提高,吸引力和文化內(nei) 涵不斷提升。”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杜水生指出。

  此前,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水平的指導意見。如何擴大博物館服務供給,更好滿足公眾(zhong) 需求?如何優(you) 化參觀體(ti) 驗,更好發揮博物館文化傳(chuan) 承和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

  講解是展覽與(yu) 公眾(zhong) 之間的紐帶

  “博物館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提高公眾(zhong) 文化素養(yang) 、培育科學素質的教育功能,是傳(chuan) 播知識和科學思想的地方。”杜水生告訴記者,博物館一方麵負責文物標本的管理、收藏和研究,另一方麵就是麵向公眾(zhong) 開展社會(hui) 教育。博物館講解可以激發參觀者對知識和藝術的追求,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周謙指出,專(zhuan) 業(ye) 化隊伍和合理機製為(wei) 博物館高質量講解服務提供了重要支撐。

  以北京天文館為(wei) 例,該館麵向公眾(zhong) 的講解方式有四種。一是在固定時間、固定展區,安排科技輔導員提供免費講解。二是為(wei) 團體(ti) 參觀者提供預約講解服務。三是組織誌願者在周末和節假日開展講解。四是由講解設備提供語音導覽服務。周謙介紹,在科技輔導員的選拔上,會(hui) 考慮專(zhuan) 業(ye) 背景、知識儲(chu) 備、語言表達能力等。除了對科技輔導員進行培訓和崗前考核外,博物館也組織定期考核,以促進其講解水平的提升。

  “一個(ge) 展覽製作完成後,公共服務部門會(hui) 根據策展團隊提供的資料,梳理關(guan) 鍵詞。科技輔導員結合自己的風格,對內(nei) 容進行多元化的補充和完善。”北京天文館助理研究員楊冰介紹,北京天文館會(hui) 針對講解的內(nei) 容、技巧、表達等方麵進行考核。經驗豐(feng) 富的科技輔導員,也會(hui) 去試聽新展覽的講解,並提出改進意見。

  近年來,誌願者逐漸成為(wei) 博物館講解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21年起,北京天文館開始大力推動誌願講解員的招募,發展至今,其數量規模已超過科技輔導員。青少年參加“天文小主播”課程培訓後,可以自願申請、並在通過考核後成為(wei) 天文館的“小小誌願講解員”。

  楊冰表示,講解員能夠將展覽的內(nei) 涵、知識和理念有效傳(chuan) 遞給參觀者,是展覽和公眾(zhong) 之間的紐帶,尤其是青少年誌願者能夠在同齡人中起到榜樣引領作用。

  但隨著參觀需求的增長,一些講解亂(luan) 象也引發業(ye) 內(nei) 人士擔憂。據了解,不規範的社會(hui) 講解可能存在知識性錯誤,也可能出現長時間逗留占用展品展項、不文明使用擴音器等行為(wei) ,影響了其他遊客的正常參觀,對場館秩序造成一定影響。

  “為(wei) 了吸引參觀者注意力,講述野史、傳(chuan) 播不正確的觀念,這些行為(wei) 要堅決(jue) 製止。”杜水生說。

  《國家文物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水平的指導意見》提出,“優(you) 化館內(nei) 講解服務供給”“規範引導社會(hui) 講解服務”。楊冰表示,相關(guan) 規定的出台,為(wei) 博物館加強正向引導和強化管理提供了依據。

  充分挖掘館藏資源與(yu) 特色

  如何推動博物館更好發揮教育職能?

  據悉,為(wei) 更好滿足參觀需求,不少博物館采取延時開放、增加預約等方式應對參觀高峰,讓市民遊客在想參觀時有博物館可“看”。

  “我國博物館總數超6000家,資源豐(feng) 富、類型多元。除國家級博物館外,很多地區級博物館的設計陳列也非常好,有自己的獨特內(nei) 涵。”杜水生建議,應合理引導公眾(zhong) 多元消費,注意發掘身邊博物館的價(jia) 值,避免紮堆在少數“明星”博物館。中小型博物館可以主動作為(wei) ,與(yu) 社區共同探索館外服務,結合當地曆史文化和居民生活找切入點,立足自身特色和館藏資源,提升展覽的貼近性和吸引力。

  在教育形式上,專(zhuan) 家建議博物館可以探索麵向不同觀眾(zhong) 群體(ti) 的服務方法,加強與(yu) 學校的合作,把博物館資源引入課堂,開展更豐(feng) 富多元的活動。(科技日報記者 付銳涵)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