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發布時間:2023-12-11 15: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陳 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

  中華民族的發展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浸潤和豐(feng) 厚滋養(ya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xi) 近平文化思想。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深厚曆史底蘊和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觀照波瀾壯闊的新時代文化建設實踐,鮮明提出堅定文化自信並將其納入“四個(ge) 自信”,鮮明提出我們(men) 黨(dang)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特別是創造性提出並深刻闡述“兩(liang) 個(ge) 結合”,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我們(men) 黨(dang) 曆來用曆史唯物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曆史,既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我們(men) 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不斷賦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chan) 生活各方麵,發揮其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人民、推動發展的作用。

  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當前,我們(men) 正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就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hui) 形成良好道德規範,樹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導人們(men) 向往並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為(wei) 此,需要加強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和闡釋,大力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促進物的全麵豐(feng) 富和人的全麵發展,推動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更好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推動形成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體(ti) 係,努力實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積極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曆久彌新的精神世界,把中華文化當中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轉化為(wei) 人們(men) 的精神追求和行為(wei) 習(xi) 慣,讓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wei) 人類回答“向何處去”這一時代之問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項目團隊: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李誌臣、馮(feng) 帆、張勝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1日 07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