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高標準打造財富管理集聚區
本報訊(記者 潘福達)大運河畔,一批頂尖財富管理機構集聚在運河商務區,城市副中心金融生態正不斷完善。記者從(cong) 近日開幕的2023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獲悉,北京將堅持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以財富管理等為(wei) 發力點,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以首善標準推動首都金融業(ye) 高質量發展,將高標準打造副中心財富管理集聚區。
我國已發展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2022年我國資管行業(ye) 總規模超140萬(wan) 億(yi) 元,創曆史新高。市金融監管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文紅介紹,北京作為(wei) 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擁有完備、優(you) 良的金融要素資源,金融業(ye) 對地區生產(chan) 總值和財政收入的貢獻達20%,為(wei) 首都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發展財富管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財富管理需求旺盛。北京是全國的資金匯集地,金融資產(chan) 總量超200萬(wan) 億(yi) 元,約占全國的一半;截至2022年末,在京各類資管機構資產(chan) 管理規模超36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的26%。北京還匯集了門類齊全、經營活躍的各類資管機構,擁有金融產(chan) 品發行交易和登記結算托管等各類基礎設施服務平台,全國1/4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近一半的保險資管機構、1/4的公募基金均設在北京。
作為(wei) 北京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重要承載地,城市副中心金融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與(yu) 金融街、CBD實現錯位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金融業(ye) 務新增板塊。北京積極支持國內(nei) 外優(you) 質財富管理機構到副中心發展,在產(chan) 品與(yu) 服務創新方麵先行先試,提高行業(ye) 承載能力。隨著本外幣一體(ti) 化資金池試點、法定數字貨幣試點、REITs基金試點和跨境金融等支持政策加速在城市副中心落地,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
目前,城市副中心已注冊(ce) 各類金融企業(ye) 近430家,超七為(wei) 區域總部或法人機構,其中私募基金達170家,上市公司達14家。華夏理財、北銀理財、招商信諾三家機構資管產(chan) 品規模已超1萬(wan) 億(yi) 元。上田八木日均貨幣交易量穩定在800億(yi) 元至1000億(yi) 元區間。據估計,駐區金融機構管理、交易、存儲(chu) 的各類資產(chan) 規模已接近20萬(wan) 億(yi) 元,在全市已處於(yu) 第一梯隊。
李文紅表示,下一步,北京將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資產(chan) 管理、財富管理行業(ye) 將與(yu) 這五篇大文章有機結合、共同發展。持續完善資本市場生態方麵,北京將鼓勵各類專(zhuan) 業(ye) 機構投資者參與(yu) 北交所交易,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到北交所上市,同時不斷深化私募股權二級市場轉讓試點,形成一二級市場有效聯動,持續健全被投企業(ye) 服務機製。
北京將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大力推進金融領域“兩(liang) 區”建設,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先行先試,按照北京深化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2.0方案,探索優(you) 化QDLP(合格境內(nei) 有限合夥(huo) 人)和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huo) 人)試點餘(yu) 額管理模式,提供更多全球化資產(chan) 配置渠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