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期待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作者:陳 城
近日,我國航天兩(liang) 大集團公司黨(dang) 組機關(guan) 報《中國航天報》推出“為(wei) 建設航天強國不懈奮鬥”係列評論,在其中一篇評論中提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對標SpaceX,集團公司在發展理念上、科研生產(chan) 模式上、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上、質量效率效益上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整體(ti) 上大而不強、大而不優(you) ”。
SpaceX即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近年來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高科技企業(ye) 。SpaceX是全球範圍內(nei) 最強的民營商業(ye) 航天服務商,承接了包括國際空間站貨物運輸、航天員運送在內(nei) 的諸多重要載人航天任務。除此之外,SpaceX擁有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低軌互聯網星座等航天領域先進成果,並正在研製測試使用液氧甲烷燃料、理念超前的新型運載火箭“星艦”。
作為(wei) 世界上航天技術最強的國家之一,我國航天技術代表企業(ye) 主動表態對標外國民營商業(ye) 航天企業(ye) ,並且誠懇直言“這與(yu) 我們(men) 在航天領域率先實現強國目標還相去甚遠,每個(ge) 航天人對此要懷有深深的危機感”,傳(chuan) 遞出我國航天企業(ye) 居安思危的態度。
發展航天科技,是走一條前人未曾探索過的路。宇宙廣袤深邃、充滿未知,航天科技能夠發展到何種地步也同樣未知。作為(wei) 人類探索未知的重要載體(ti) ,航天科技的提升,實際上也是通過未知探索未知的過程,此間定會(hui) 經曆不斷的試錯。中國航天事業(ye) 今日的成就,凝聚了無數航天人的心血,也是在一次次複盤和總結中不斷實現成長。如今,我們(men) 走在了航天科技這條賽道的前端,這意味著我們(men) 所將麵臨(lin) 的未知的風險挑戰更大。我們(men) 自然不懼怕挑戰,但也應多找些“路標”、多找些“參照物”,正視差距和不足,讓達成目標的過程盡可能優(you) 化。
這樣的過程我們(men) 也曾經曆過。中國高鐵技術領先世界,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成果,正是得益於(yu) 我們(men) 正視差距。我國通過“市場換技術”,設置關(guan) 鍵技術轉讓等手段,讓彼時高鐵技術最為(wei) 先進的西門子、川崎重工、阿爾斯通和龐巴迪四家外資企業(ye) 來華合資合作,將外國鐵路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才達成了今日中國高鐵的成就。當前,我國航天科技成就已經達到一定高度,要自我突破、再創輝煌,顯然還需要有所對標、自我加壓。
發展航天科技需要舉(ju) 國之力,市場化及民營商業(ye) 航天顯然將會(hui) 是引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近年來,我國通過政策扶持等多種手段,推動民營商業(ye) 航天發展,並取得一定成效。星河動力航天穀神星一號係列商業(ye) 運載火箭已取得10次成功發射成績,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是全球第一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我國民營商業(ye) 航天所取得的成績已然不俗,但相較於(yu) SpaceX的技術能力和成功產(chan) 品,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新興(xing) 模式和新技術下,市場化成為(wei) 發展航天科技的新方向。今年,我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向全社會(hui) 征集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方案,實則也是希望民營商業(ye) 航天的科技力量能夠有所突破,讓市場力量助推航天科技發展。當我們(men) 提出要對標SpaceX,也意味著我們(men) 正在因時因勢而變,以更寬視野隨時作出調整。永不自滿、永遠向前,為(wei) 達成和實現航天強國建設目標、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再立新功。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1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