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推進城市更新 提升市民幸福感 北京讓城市既有麵子又有裏子

發布時間:2023-12-12 10:0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最近,北京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延壽街社區又多了一個(ge) 黨(dang) 建四合院,這個(ge) 名為(wei) “歡喜小院”的院落在提質改造後變得更加美觀整潔,成為(wei) 周邊居民的公共文化空間和議事場所。延壽街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湯小梅說:“如今的胡同無論是外觀還是功能都有了極大提升,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

  延壽街社區的變化是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北京在老城區進一步提升背街小巷品質、對老舊小區進行精細化管理的一個(ge) 生動實踐。

  在北京三裏屯、亮馬河附近,近期正舉(ju) 辦一場燈光秀,整治之後的亮馬河不僅(jin) 為(wei) 本地居民提供了休閑小憩的場所,也成為(wei) 城市新的打卡地,是朝陽區提出的宜居、宜業(ye) 等城市發展品質的注腳。

  高標準提升城區顏值,撐起城市的麵子

  近期,北京亮馬河邊上演了一場“鳳凰飛天”燈光秀,再次讓這條網紅河受到關(guan) 注。“一年有四季,亮馬河有四種美麗(li) ”,這句網友在社交網站上對亮馬河的評價(jia) 獲得不少人點讚。

  亮馬河由西向東(dong) 從(cong) 北護城河匯入壩河,曾叫晾馬河,是古時商隊進城前清洗晾曬馬匹之地。近年,朝陽區啟動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建設,長5.575公裏的河道及沿線近期實現全麵提質升級。

  北京市朝陽區水務局副局長王成誌說,濱水空間的打造兼顧“麵子”和“裏子”,讓亮馬河全方位“靚”起來。“首先就是堅持打造高品質的公共要素。”王成誌介紹,為(wei) 打造國際化、高顏值的濱水空間,亮馬河充分釋放空間要素。

  在治理以前,亮馬河的岸邊常年被停車場等占用。通過多年的拆遷、整改等措施,亮馬河的公共空間被全部打開,工作人員對灰色空間進行活化,對兩(liang) 岸道路與(yu) 房屋之間的角落進行綠化、亮化,讓治河、治岸跟建築物的空間進行無縫融合,打造出高品質的公共空間。

  “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我們(men) 整改的力度,目前,岸上的公共空間80萬(wan) 平方米,加上水麵一河兩(liang) 湖連通以後,有近100萬(wan) 平方米的公共水域,這些公共空間都屬於(yu) 市民。”王成誌說,高品質、精細化是從(cong) 改造初期就確定的標準,他們(men) 還充分挖掘文化要素,對河邊所有的建築進行一橋一景一建築物的打造,並充分運用科技手段,通過光影營造氛圍感,讓亮馬河形成了水、岸、建築物等渾然一體(ti) ,燈光璀璨的景觀。

  亮馬河的水質也得到明顯的改善。王成誌介紹,通過汙水連治,對亮馬河兩(liang) 岸的汙水進行了溯源,並對兩(liang) 側(ce) 廊道的岸上空間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減少城市防洪排澇壓力。家住亮馬河附近的趙平說,在改造以前,冬天亮馬河幹涸、夏天河水飄著綠藻,味道很難聞,但現在亮馬河的水幹淨了,在旁邊散步心情也變得更好。

  除了像亮馬河這樣的北京地標,在城市的背街小巷,老胡同也正在經曆顏值恢複工程,“紅牆黃瓦老皇城、青磚灰瓦鴿子哨”的老北京回來了。

  東(dong) 北園胡同22號院位於(yu) 大柵欄胡同群落中心位置,院門口經常有居民堆放的雜物,讓本就不寬闊的小胡同更加擁擠。湯小梅介紹,改造過程中,社區以需求為(wei) 導向,以民生為(wei) 根本,在胡同裏增加了花架子、晾衣杆,並製作了5麵手繪牆,把中國文化和素質教育畫到牆上。

  為(wei) 保證居民的出行安全,胡同升級改造了智能排水係統,下雨時會(hui) 自動啟動排水泵,讓低窪院落避免積水,提升了平房居民的生活品質。針對胡同停車難的問題,社區工作人員還規劃出停車空間,方便居民的同時保證了胡同的整潔。

  城市的裏子就是提升市民幸福感

  改造後的東(dong) 北園胡同22號院有一個(ge) 特殊功能,那就是“議事空間”,胡同居民可以在這裏議事。這進一步暢通了居民意見征集渠道,提升了社區基層治理能力、社區服務標準。

  “議事空間是什麽(me) ?就是給百姓解決(jue) 問題的。”湯小梅介紹,通過在議事空間的接觸以及走訪,他們(men) 了解到社區的老年人居多,於(yu) 是組建上門服務隊為(wei) 獨居老人提供細致服務。

  胡同裏的一名老人常年獨居,家裏堆滿了雜物舊物,不僅(jin) 存在衛生問題,也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上門服務隊專(zhuan) 門到其家中進行了清理。“在清理過程中,我們(men) 還幫老人找到了遺失多年的首飾和她媽媽留下的存折,老人特別高興(xing) 。”湯小梅說。

  湯小梅說:“議事空間給我們(men) 提供了深入細致了解居民需求的機會(hui) ,讓我們(men) 更好地服務居民。”

  在湯小梅看來,城市的建設麵子是顏值,裏子就是服務,城市想要變得更好,需要築牢裏子,才能進一步撐起麵子。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大柵欄街道啟動了“五位一體(ti) ”立體(ti) 化基層治理聯動體(ti) 係,街道內(nei) 9個(ge) 社區作為(wei) 立體(ti) 化基層治理聯動體(ti) 係的社區培育站,將基層治理觸角延伸至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米”,打通“街道-社區-網格-樓門院落-樓門院落居民”5個(ge) 層級溝通聯結路徑,通過暢通上傳(chuan) 下達渠道、理順縱橫聯動路徑,跑出最快“加速度”,實現傾(qing) 聽民聲“無時差”。

  織密裏子,提升城市品質

  亮馬河的提質改造將市民的聲音放在第一位。王成誌介紹,工作組在施工前期便向市民征集設計方案,建設過程中以及後期如何運營都邀請市民參與(yu) 討論,形成了“黨(dang) 建統領、政府主導、群眾(zhong) 參與(yu) 、部門共建”的機製。

  比如,亮馬河沿線有22家企業(ye) 和多個(ge) 居民小區,工作組與(yu) 群眾(zhong) 代表充分交流,按照百姓意見對企業(ye) 、社區門前進行改造。工作組還邀請居住在亮馬河周邊的外國居民發表意見。王成誌說:“這充分說明,亮馬河治理是國際化的,是共享共贏的。”

  為(wei) 了築牢亮馬河的裏子,工作組圍繞市民生活需求打造了不同的功能空間。比如,圍繞市民喜歡運動這一需求,因地製宜,在三環以內(nei) 的水域設置了皮劃艇、釣魚、遊泳等親(qin) 水活動,在三環外的水域設置遊艇、遊船等遊玩項目,河邊設置圓形休息區等空間供市民做瑜伽、唱歌等。

  不久前,一組高4米、跨度約25米的馬球主題雕塑亮相觀瀾橋附近的草坪。這組來自我國雕塑家黃劍的作品不僅(jin) 提升了亮馬河的藝術感,也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將“看展”變成件容易的事。王成誌說,朝陽區致力於(yu) 將亮馬河打造成為(wei) 濱水“城市會(hui) 客廳”,將逐步增設更多的公共藝術品,並舉(ju) 辦大型公共藝術活動,讓高品質的藝術融入亮馬河。

  此外,亮馬河也不斷豐(feng) 富商業(ye) 業(ye) 態,為(wei) 遊客提供多樣化的文旅消費場景,6公裏的遊船航線一票難求,越來越多的首店落地亮馬河周邊。王成誌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藍港,經過幾輪的提質改造,今年藍港的銷售額超出往年。”

  如今,亮馬河的變化受到市民的點讚,越來越多的遊人、如潮的好評都讓王成誌感到欣慰。湯小梅也在居民對基層服務的肯定中收獲了成就感,“城市更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即使過程很艱辛,聽到居民對我們(men) 的肯定,就會(hui) 讓我內(nei) 心特別溫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