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服務站建得好不好 關鍵要看群眾來不來 上海閔行黨群服務站改建主打“我要就有”
有的黨(dang) 群服務站沒人進怎麽(me) 辦?有的黨(dang) 群服務站設施老舊、沒地方搞活動怎麽(me) 辦……第二批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上海市閔行區把目標瞄準遍布全區的黨(dang) 群服務站。在閔行區委統籌指導下,全區掀起了居村黨(dang) 群服務站(即居民區、村一級的黨(dang) 群服務站——記者注)建設大討論,除了居村工作人員,老百姓也被請來一起討論:對現有的黨(dang) 群服務站滿意不滿意,希望黨(dang) 群服務站提供些什麽(me) 服務?
“黨(dang) 群服務站建得好不好,關(guan) 鍵就是要看群眾(zhong) 進不進來、有沒有人氣、熱鬧不熱鬧。”閔行區黨(dang) 建服務中心主任蔣曉聞說,如何讓更多群眾(zhong) 走進居村黨(dang) 群服務站,是一個(ge) 重要課題。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閔行區委書(shu) 記陳宇劍多次深入居村黨(dang) 群服務站就此問題進行專(zhuan) 題調研。他認為(wei) ,黨(dang) 群服務站一要“標準化、規範化”,二要把服務延展到千家萬(wan) 戶,積極為(wei) 群眾(zhong) 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黨(dang) 群服務站要怎麽(me) 建
黨(dang) 群服務站是老百姓“身邊的黨(dang) 組織”。為(wei) 做好全區100個(ge) 黨(dang) 群服務站的建設,閔行區委組織部的工作人員走訪了100個(ge) 居民區、村,發放調查問卷3.7萬(wan) 份,征集群眾(zhong) 建議8700多條,召開家門口議事會(hui) 389場。
從(cong) 調查問卷結果來看,61.3%的群眾(zhong) 期待黨(dang) 群服務站“周末開放”,40%的群眾(zhong) 認為(wei) 服務站功能空間、設施設備和服務內(nei) 容有待提升,76%的群眾(zhong) 表示願意參與(yu) 黨(dang) 群服務站的誌願服務活動。
從(cong) 意見建議來看,群眾(zhong) 對城鄉(xiang) 綜合服務設施的改善有很大期待。比如,群眾(zhong) 希望有舒適的環境坐下聊天,能在家門口吃飯、配藥,能在小區裏參加文體(ti) 、親(qin) 子活動。
從(cong) 居委會(hui) 、村委會(hui) 的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提出的意見來看,他們(men) 普遍能正確認識黨(dang) 群服務站建設的重要意義(yi) ,但整合資源的能力參差不齊;普遍認為(wei) 後續延時服務的運維壓力很大,服務供給不足,經費保障不夠,建議形成更完善的保障機製。
針對前述調研結果,閔行最終形成一個(ge) 建設標準、九大應用場景和一套評價(jia) 體(ti) 係。在標準執行過程中,區裏政策、資源傾(qing) 斜到基層,基層村居委負責改建,最終改得好不好由老百姓來“驗收”。這種“191”的工作規範,被總結為(wei) “我要就有(5191)”工作法,既有規範、標準,又體(ti) 現了黨(dang) 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的本心。
今年8月下旬,閔行最早的動遷安置房社區、顓橋鎮銀都苑第一居民區(以下簡稱“銀一居民區”)作為(wei) 試點,召開了全區“一起議出黨(dang) 群服務站該有的樣子”主題示範版本的“家門口議事會(hui) ”,討論“黨(dang) 群服務站要怎麽(me) 建”。
“年輕的家長要求15:30以後有人輔導孩子做作業(ye) ,沒結婚的青年說要一個(ge) 相親(qin) 角、組織相親(qin) 活動,老年人要有唱歌跳舞樂(le) 隊訓練的地方。”銀一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學軍(jun) 記得,當時邀請了從(cong) 40後到00後各個(ge) 年齡段的居民代表來議事,原本以為(wei) 年輕人不會(hui) 響應,沒想到大家熱情高漲,都想為(wei) 黨(dang) 群服務站的建設出主意。
黨(dang) 群服務站變熱鬧了
張學軍(jun) 一一記錄了老百姓的訴求,大到引入社會(hui) 組織提供放學後的低價(jia) 托管服務,小到一名00後提出的要搞一麵樂(le) 高牆的建議等。
“8月底開會(hui) 商量,9月開始改,到9月中下旬就開張了。”張學軍(jun) 告訴記者,改造曆時30多天,將黨(dang) 群服務站和居委會(hui) 設置在一起,居委會(hui) 辦公室縮小了,服務站變大了,還提供縫紉、磨剪刀、理發、修電瓶車、修皮鞋等8項服務。
一下子,黨(dang) 群服務站就熱鬧了。張學軍(jun) 對那麵樂(le) 高牆特別滿意,原本那個(ge) 位置掛著居委會(hui) 部門設置、職能功能等內(nei) 容。
“原來那個(ge) 樣子,老百姓除了辦事,是不會(hui) 來的。”張學軍(jun) 說,現在不同了,這裏幾乎每天都門庭若市,尤其是15:30以後,孩子們(men) 放學了,就來服務站進入各自的小班級,有畫畫班、跆拳道班、書(shu) 法班等,場地由居委會(hui) 免費提供,4家社會(hui) 組織承接服務功能,價(jia) 格不到市場價(jia) 的一半。
就連黨(dang) 群服務站門上的指紋鎖,也輸入了多名居民骨幹的指紋。每天開門、關(guan) 門、開燈、熄燈,都是居民自己管理。
記者注意到,銀一居民區試點後,整個(ge) 閔行區的黨(dang) 群服務站都在“變”。改建後,黨(dang) 群服務站新增盤活空間約1.8萬(wan) 平方米,55個(ge) 老破小服務站實現麵貌一新,新增各類服務功能室477間、各類服務453項。助餐服務空間從(cong) 31家提升至74家,問診配藥服務從(cong) 50家提升至95家,親(qin) 子托幼服務從(cong) 40家覆蓋到80家,“縫補修理磨”等便民服務將提升至92家。部分站點還因地製宜打造文化書(shu) 場、初心咖啡吧、星空菜園等各類特色空間,不斷滿足群眾(zhong) 多元需求。
讓年輕人做“美好合夥(huo) 人”
黨(dang) 群服務站建好了,如何把有效的、有趣的、受歡迎的項目“裝”進去,如何讓更多群眾(zhong) 知道這裏、走進這裏,成為(wei) 閔行區的發力點。
“黨(dang) 群服務站是什麽(me) ”“我隻見過招牌”“它在哪裏”……閔行區調研發現,盡管近一半的服務站已竣工並投入使用,但仍有20%的受訪群眾(zhong) 表示“不了解、不知道”。
為(wei) 此,閔行區推出了“美好推介會(hui) ”,組建由居村幹部、社區達人、誌願者等不同群體(ti) 組成的多梯隊推薦官隊伍,讓年輕人從(cong) “旁觀者”轉變為(wei) 積極“參與(yu) 者”,再到關(guan) 鍵“行動者”。
《美好推薦官的一天》是馬橋鎮品雅苑居民區黨(dang) 群服務站推出的視頻短片,從(cong) 推薦官的視角,以記錄“小巷總理”辛勤忙碌的形式,向群眾(zhong) 推薦黨(dang) 群服務中心的各個(ge) 項目。
“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可以選的課程。最近應小區年輕人的要求,又新增了瑜伽和普拉提課程。”品雅苑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挺介紹,服務站引入居民區自己孵化的社會(hui) 組織“樂(le) 佩公益”的服務,設計麵向青少年的“課間加油站”,開設體(ti) 能、美育、書(shu) 法等課程;麵向年輕人的“花young青春站”,舉(ju) 辦親(qin) 子烘焙、瑜伽、古琴等活動;麵向老年人的“候鳥守護站”,提供助老配餐、中醫養(yang) 生、社區配藥等服務,逐步形成了覆蓋各類人群的“一張網”和優(you) 化社區服務的“資源庫”。
樂(le) 佩公益的創始人史曉茜就是小區居民,平常遛娃與(yu) 其他年齡相仿的媽媽們(men) 相熟,逐漸組成了熱心社區公共事務的35人“超能媽媽戰隊”。她們(men) 不僅(jin) 是美好推薦官,還是美好合夥(huo) 人。
記者注意到,上海閔行的100個(ge) 黨(dang) 群服務站變得時尚、有煙火氣。服務站也是“暖”的,除了“縫補修理磨”的便民服務,還有社區食堂裏熱氣騰騰的飯菜。服務站漂亮的設計,讓推薦官有了更多可以推薦的“美好”。閔行區為(wei) 此舉(ju) 辦了居村黨(dang) 群服務站設計創意大賽,發掘了一批熱愛社區的青年規劃師,湧現出一係列優(you) 秀設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