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3國產劇集:未覺劇荒,爆款鳳毛麟角

發布時間:2023-12-19 16:14:00來源: 北京日報

  自2022年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大力倡導影視劇發展減量提質、降本增效,兩(liang) 年間,政策調整對劇集產(chan) 業(ye) 的影響顯著,此前的粗放式創作、跟風紮堆式創作,逐漸走向理性成熟期,質量驅動成為(wei) 主流。2023年,國產(chan) 電視劇集數量呈小幅下降趨勢,前三季度發行電視劇總數比上年同期相比降幅在6%以上,其中且有不少劇集無緣觀眾(zhong) 。不論是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還是普通觀眾(zhong) ,未覺劇荒,但記憶深刻的年度爆款卻鳳毛麟角。劇集創作類型上相較2022年更為(wei) 豐(feng) 富多元,且不同類型和渠道都有可圈可點的代表作,幾乎每月都有一兩(liang) 部可引發話題的熱劇,是難得的“各美其美”。

  “作者劇”與(yu) 掃黑劇:邀請觀眾(zhong) 思考人生

  最為(wei) 可貴的是,湧現出了一批諸如《平原上的摩西》《漫長的季節》《歡顏》等具有鮮明風格的“作者化”劇集,它們(men) 在實現編導合一的基礎上,獨具導演個(ge) 人的美學追求,力圖實現電視劇的電影化。《平原上的摩西》獲選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劇集單元(Berlinale Series),成為(wei) 該單元創立以來首部入選的華語劇集。電視劇《漫長的季節》更是一箭雙雕:榮膺第18屆首爾國際電視劇大賞最佳迷你劇獎、釜山國際電影節2023亞(ya) 洲內(nei) 容大獎和全球流媒體(ti) 大獎。這些不俗的成績是國產(chan) 劇集從(cong) 敘事、鏡頭語言到文化觀照上征服國際舞台的信號,假以時日,國產(chan) 劇集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商業(ye) 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都將有不可預估的力量。如果說2023年國產(chan) 劇集有高峰,則應首先矚目此處。它們(men) 最大價(jia) 值在於(yu) 為(wei) 國產(chan) 劇創作帶來的新美學趣味:電視劇,也可以跳出其因小屏幕所形成的特定家庭觀演場域,不再單單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陪伴式存在和放鬆消遣途徑,而成為(wei) 了“作品”。

  我們(men) 可回首1959年的戛納電影節:那年首次出現了若幹備受矚目的法國新導演作品如《精疲力盡》《四百下》和《廣島之戀》等,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其骨幹們(men) 追求一種“作家的政策”,強烈要求每一部電影的導演都應是一名電影作家,影片也像是小說、畫作、音樂(le) 那樣,能明顯體(ti) 現出導演個(ge) 性,並且在一係列影片中一貫地展示出自己的風格特征,通過使用導演獨有的素材來表現個(ge) 性,且貫穿在其所有的作品中。這讓我們(men) 不由得想到了辛爽和他的《隱秘的角落》《漫長的季節》,完全吻合“電視劇作者”的要義(yi) 。如果說商業(ye) 電視劇不可避免地需要創作者跟著觀眾(zhong) 走,那麽(me) “作者電視劇”的創作者則有機會(hui) 走在觀眾(zhong) 前麵,讓觀眾(zhong) 親(qin) 自參與(yu) 創作者在劇中表現出來的真實生活。《漫長的季節》以其特有的東(dong) 北文學趣味、精琢的鏡頭語言、有意味的樂(le) 與(yu) 歌、對畫麵色彩的苛刻調和,昭示了創作者放棄取悅觀眾(zhong) 、轉向邀請觀眾(zhong) 深度參與(yu) 思考人生命運的決(jue) 心。故事由幾樁命案接續,但撼動人心的始終是主人公王響身上所展露出來的羅曼·羅蘭(lan) 式“認清生活真相,依舊熱愛它”的英雄主義(yi) 。講跌宕起伏的故事隻是布置道場,真正的“道”始終如一,它讓電視劇有了根和魂。

  又一不得不說的是今年年初的爆款頭部劇集《狂飆》,它引發的全民追劇熱潮堪稱中國電視劇史的標誌性事件。盡管難逃虎頭蛇尾的窘境,劇中部分演員的演技亦令人詬病,《狂飆》仍以草根成為(wei) “人上人”又淪為(wei) 階下囚的翻轉劇情,穩坐現實題材劇集的頭把交椅。這部長達39集的掃黑劇集一改慣常正邪兩(liang) 方博弈貫穿始終、側(ce) 重案件呈現與(yu) 破獲的類型模式,花了大量筆墨在主人公安欣和反派角色高啟強的對立成長上,尤其是對反派人物的入微洞悉和細致塑造,將人性的黑洞一一撕開,正與(yu) 邪的角力也因此更令人信服,有效去除了觀眾(zhong) 對掃黑除惡題材的刻板認識,更引人入勝。

  偶像劇:依靠平台強勢回歸

  縱覽2023年已播劇集,偶像劇數量因“限集令”短暫式微後,今年再度搶占熒屏高地成為(wei) 主流。古裝偶像劇和現實題材偶像劇平分秋色,各有看點。

  劇集的主要收視群體(ti) 集中在18歲到45歲之間,這當中又以25歲至35歲最為(wei) 集中,這也是為(wei) 何偶像劇始終都是劇集流量的基數。相比編劇操刀空間更大的古偶劇,現偶劇的競爭(zheng) 和難度明顯要大得多——除了對劇本的基本要求,演員陣容和製作班底也被納入了綜合評分的序列。

  今年獨樹一幟、脫穎而出的現偶劇非《去有風的地方》莫屬,這是導演丁梓光繼《以家人之名》《下一站是幸福》之後的第三部高分劇集,也開啟了現偶劇“慢生活”的新風。編創者敏銳嗅到了近年來火爆熒屏的慢綜藝,以電視劇為(wei) 媒,給生活在快節奏、重壓力下的職場人徐徐鋪開了大理的美景和美食,有意去除任何強情節敘事,讓電視劇成為(wei) 療愈師,是國產(chan) 劇近年來少有的“慢”作品,頗有韓劇《我的解放日記》和日本電影《小森林》的影子,在多靠“甜寵”勝算的現偶劇中也算是一汪清流。

  古偶劇多數起底於(yu) 網文IP,善於(yu) 講各類令青少年上頭的虐戀故事,營養(yang) 價(jia) 值不高,主打畫麵歲月靜好、男女主人公顏值養(yang) 眼,總體(ti) 上一直都是得流量者得天下。三大平台今年都推出了各自有代表性的古偶劇:騰訊的《長相思》、愛奇藝的《長風渡》、優(you) 酷的《長月燼明》,由於(yu) 架空的時間背景和取悅觀眾(zhong) 的“要什麽(me) 給什麽(me) ”,其破圈收視率隻能作為(wei) 一種客觀存在的收視現象,為(wei) 暑期檔調色而已。在紛繁的古偶劇市場中,有一部小成本黑馬之作悄然殺進了決(jue) 賽圈,即B站出品的《古相思曲》。這部緣起虐感腦洞的短劇集(14集,每集僅(jin) 30分鍾)以反複的逆時空穿越結構巧思和賦予主人公守衛家國的核心任務,成功跳出了隻會(hui) 撒糖的古偶劇圈,十分吸睛。

  經典改編和女性題材:光有誠意還不夠

  取材自路遙中篇小說《人生》的電視劇《人生之路》在今年的國產(chan) 劇集圈可以說是未播先熱,觀眾(zhong) 帶著對《人世間》的餘(yu) 情,期待又一經典文學作品跳出紙麵的華麗(li) 轉身,期待陪伴那個(ge) 名叫高加林的陝北青年探問人生成長之困境。早在2015年,同樣是路遙作品改編的《平凡的世界》在播出後反響強烈,作品雖沒有完全忠於(yu) 小說原著,但整體(ti) 上《平》劇對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的塑造與(yu) 刻畫依舊做到了最大限度尊重原著人物樣貌和精神譜係,隻是在個(ge) 別構成人物的事件上做了電視劇平衡觀眾(zhong) 收視的側(ce) 重和傾(qing) 斜,曆經時間的洗禮,《平凡的世界》依然可以被視作成功的文學改編。但到了《人生之路》,似乎隻是保留了小說的故事發生地及主人公輪廓,而架空原著人物的過度改編,嚴(yan) 重背離了這部文學作品所澆築的時代土壤。脫離了可信的時代書(shu) 寫(xie) ,人物就成了無根的浮萍。他們(men) 的一言一行都沒有由來,更不用說劇集濃墨重彩加入的續寫(xie) ,更是大大弱化了路遙紮根農(nong) 村、素描拙樸青年衝(chong) 出時代桎梏的可貴,顯得不倫(lun) 不類。再加上劇中某些角色的臉譜化塑造,讓這部本來備受矚目的經典文學改編草率收尾。現實主義(yi) 需要浪漫表達,可一旦脫離了現實性,這份浪漫就如同空中樓閣、無本之木。

  長久以來,“她”題材一直都是電視熒屏的寵兒(er) ,這類劇集因迎合女性訴求、為(wei) 女性發聲,很容易斬獲女性觀眾(zhong) 。相較前兩(liang) 年的女性群像書(shu) 寫(xie) ,2023年的女性題材電視劇更聚焦個(ge) 體(ti) 成長,起點不低,但成績平平。除了過於(yu) 強調“大寫(xie) 的她”之通病,依然在觸碰真實生活時顯出懸浮的硬傷(shang) ,如《她的城》《做自己的光》《一路朝陽》《無所畏懼》等。

  相較之下,觀照女性中年危機的《熟年》和以老年女性視角觀察不同女性困境的《外婆的新世界》,在選題和事件組織上則更顯真誠。前者聚焦了數個(ge) 社會(hui) 熱議的話題,以多事件疊加的方式層層遞進,不斷強化女主人公的困境,強情節、高密度的節奏,被劇中眾(zhong) 戲骨演繹得淋漓盡致,輕易就可以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滿額的情緒價(jia) 值,引發共情。後者則是以劇中女主人公“外婆孫玉萍”的“不同眼”看庸碌人生之欣喜,童話般的希望與(yu) 美更多,另辟蹊徑鋪就了成年人“實苦人生”的斑斕色彩,寫(xie) 下了近年來電視劇熒屏中難得的成人童話。主人公外婆的一路奇遇記裏有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年輕的女通緝犯、身殘誌堅的女老板、外婆自己的老閨蜜,來自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hui) 階層的女性故事鑲嵌在多個(ge) 備受關(guan) 注的社會(hui) 話題中:罪與(yu) 罰的邊界、虐貓、性騷擾等,又讓童話觸及了真實可感的現實世界,觀感體(ti) 驗十分特別。

  另有一部出圈的大女主劇集則是優(you) 酷聯合TVB出品的港劇《新聞女王》:典型的TVB模式,集眾(zhong) 俊男靚女大搞職場“宮鬥”,一集一新聞、一新聞一博弈的強情節敘事在開播之初就拿下了高收視。但隨著劇情發展,收視和口碑也因敘事注水和誇張的人物設定呈疲軟之勢。

  都市題材劇:體(ti) 量不輸 未見高峰

  偶像劇之外,當代都市題材一直都是絕對的主流類型,不論是從(cong) 題材的豐(feng) 富性,還是製作規模上均處行業(ye) 上遊。2023年都市題材劇從(cong) 數量和題材上均收獲頗豐(feng) ,且創演陣容上也算下足了功夫,但依舊未見高峰之作,倒是不少“一把好牌砸在手裏”的反麵教材。

  標榜著“都市情感、暖心大劇”的《轉角之戀》集眾(zhong) 多優(you) 質演員資源,共同上演了一部跨越年齡塑造角色、脫離常識強拚劇情的“災難級教科書(shu) ”,可稱得上是國產(chan) 劇邁入成熟期拉低平均值的代表作。看得出來匯聚了梅婷、黃渤、田雨等戲骨的《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以解鎖中年人生活困境的姿態和決(jue) 心,預備打撈都市中產(chan) 階層同理心,奈何浮誇單薄的劇本和誇張無厘頭的人設,最終讓其在豆瓣上的評分止步4.4。這一方麵再度印證了劇本仍是不可撼動的一劇之綱,另一方麵也隱晦地道出了一個(ge) 創作悖論: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生本該是最豐(feng) 富的創作礦藏,但在熒屏上,這部分圖景展示一直是個(ge) 黑洞般的存在。此外,對於(yu) 身懷十八般演技的中年演員來說,長期沒有合適深耕的熒屏形象,也應成為(wei) 國產(chan) 劇集行業(ye) 共思的話題。

  《歡樂(le) 頌4》頭頂當年爆款IP的餘(yu) 暉,亦難續往日的輝煌,甚至可以說是在消費這段“都市女性友誼”在觀眾(zhong) 心中僅(jin) 存的美好。在第三部已經徹底“拉胯”的慘痛教訓麵前,第四部續寫(xie) 越走越遠。不光“五美”的人設變本加厲地極致特殊化、脫離現實生活,劇情設置上也不再滿足此前女性朋友間互相扶助、共同成長的溫暖撫慰,而一躍跨進層出不窮的職場智鬥和與(yu) 原生家庭的抗爭(zheng) 。為(wei) 此不惜濃墨黑化每位主人公的父母,似乎劇中每個(ge) 人的挫折都是父母造成的,每個(ge) 人的刺痛都是家庭給予的,這種極致的劇本構作實在令人咋舌。

  以中醫傳(chuan) 承為(wei) 背景的《後浪》也將曾經玩轉都市題材劇的編劇六六拍倒在沙灘上,這部裹著“弘揚中醫文化、記敘青年一代傳(chuan) 承使命”外衣的行業(ye) 劇,一經開播就引得罵聲一片,撇開遊離中醫行業(ye) 標準、基礎工作不夠紮實的問題,整部作品甚至都無法做到基本扣題——青年後浪一代的責任與(yu) 使命。滿屏都是劣質偶像劇的愛恨情仇、浮誇的演技、拙劣的敘事,博大精深的傳(chuan) 世中醫被塑造成一個(ge) 虛無的殼,來掩蓋所有無稽之談。看到此,很難不懷念20年前的輕喜劇《神醫喜來樂(le) 》,一樣的郎中故事,有醫道,有仁心,有讓人願意駐足多看幾遍的人情味。

  近日剛剛收官的《小滿生活》接續了導演汪俊“小係列”氣質,鍋碗瓢盆的煙火氣中傳(chuan) 遞著“知足常樂(le) ”的人生哲學,妙趣十足,但劇中女二號田甜一家浮誇的“假破產(chan) ”鬧劇給電視劇本身減分不少,實為(wei) 可惜。

  懸疑劇:兩(liang) 部古裝劇拔得頭籌

  隨著網播平台對懸疑劇集的孵化愈加純熟,近年來的國產(chan) 懸疑劇不論是作品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類型創作方麵的佼佼者,且同質化劇集相對較少,現代懸疑、年代懸疑、古裝懸疑齊放,內(nei) 容多樣。

  從(cong) 觀眾(zhong) 反響看,古裝懸疑熱度遞增,也更容易推出爆款作品。2023年先有《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si) 絹案》(14集),後有《繁城之下》(12集),這兩(liang) 部古裝短劇集以精巧的劇作結構、縝密的敘事和精良的製作拔得了今年國產(chan) 懸疑劇的頭籌。前者根據馬伯庸曆史紀實類小說改編,故事原型是曆史上真實發生的“徽州絲(si) 絹案”。通過主人公算呆子“帥嘉謨”尋找《絲(si) 絹全書(shu) 》的主線,徐徐展開了數個(ge) 塵封的曆史積案,劇中半帶恰適的喜劇色彩很好地調劑了“曆史紀實文學”轉向熒屏可能伴有的枯燥幹澀。對主人公身上“呆”但“不傻”這一特質的重點刻畫,也讓這個(ge) 小人物更容易令觀眾(zhong) 信服和喜愛,他不是無所不能的大英雄,而是一個(ge) 有著熱心腸的傻小夥(huo) 兒(er) 。明顯的,劇作沒有走向《大明王朝1566》般更大更深的曆史版圖,這一方麵礙於(yu) 有限的篇幅,另一方麵也和電視劇本身更容易屈從(cong) 的“娛樂(le) 性”有關(guan) ,但總體(ti) 上不影響其成為(wei) 一部優(you) 秀的短劇集。

  繼《禦賜小仵作》之後,一批用“顯微鏡放大的民間故事”悄然掀開了“顯微鏡派”劇集的開端,《繁城之下》就是一個(ge) 上乘代表,相比言之無物的長篇累牘,《繁城之下》集集都是虎頭豹尾,結實有力,編劇強大的腦洞和縝密的思維鋪就了一條真相之外仍有新相的解密之路。背景雖設置在遙遠的明朝萬(wan) 曆年間,捕快追凶、陸家冤案一明一暗兩(liang) 條線也並不複雜,但為(wei) 何疑竇叢(cong) 生,引人入勝?看畢恍然大悟:真相假以時日曲曲折折總是易得,而九曲回腸高深莫測之人性黑洞才最難測。《繁城之下》首先是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其次才是一個(ge) 好的懸疑故事。所謂“萬(wan) 曆中興(xing) ”的大明朝,實則是個(ge) 禮崩樂(le) 壞的無情腐朽時代,這等光景的慘案早已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人生死之仇快,而是每個(ge) 生靈受害與(yu) 施害的往複循環——就像一部永動機,你身在其中,無法叫停,隻能被滾滾碾碎。不難看出劇中的宋辰是作者的理想,對一個(ge) 時代的理想,但這個(ge) 看起來唯一能顛覆藩籬、行正義(yi) 道的理想之身,在劇中也被現實切斷了手指,讓全劇充滿了濃烈的悲劇色彩,顯出了不俗的氣象,此等之深思在篇幅極為(wei) 有限的短劇集中十分可貴,令人感佩。

  此外,另有如《塵封十三載》《天啟異聞錄》《南海歸墟》《大宋少年誌2》等懸疑劇也表現不俗,整體(ti) 水準在線。

  年代劇:穩紮穩打 劇王難再

  因去年《人世間》出人意料的現象級熱度,頭部劇集創播平台今年在年代劇方向明顯都後撤了一步,可圈的年代劇僅(jin) 《父輩的榮耀》《夢中的那片海》兩(liang) 部佳作。前者以上世紀90年代為(wei) 背景,講述了三道溝林場伐木工人顧家20多年來的變遷,有家庭為(wei) 單位的個(ge) 人浮沉,也有曆史大背景下從(cong) 靠山吃山到綠水青山的國之發展理念變遷,同《人世間》一樣,這部年代劇也將故事發生地放置在了這兩(liang) 年尤被電視熒屏熱衷的大東(dong) 北。東(dong) 北人天生自帶的幽默感天然地削弱了歲月悲情,讓小人物從(cong) 苦中走來的一路拚搏有了一道樂(le) 觀與(yu) 溫情的塗層。導演康洪雷延續了他一貫賦予劇中人物的堅韌和頑強,讓《父》劇在有《人世間》珠玉在前的情況下,依然可感可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父》劇中有意的去苦難化書(shu) 寫(xie) 更讓人深受感動。

  以上世紀70年代的北京為(wei) 背景,講述肖春生等人青蔥歲月的大院故事《夢中的那片海》,劇中一代青年的經曆是其個(ge) 人成長史,也是中國社會(hui) 發生巨變的映射,個(ge) 人命運交織在家國變遷中,讓人物和故事都有了鮮明的辨識度,雖然不是什麽(me) 創新之舉(ju) ,也算是穩紮穩打,可以一觀。

  過去一年,受整體(ti) 經濟環境和政策影響,不論是衛視劇場經營還是製播平台都更趨於(yu) 理性,行業(ye) 更加務實,各製播平台間的聯手合作也愈加密切。國產(chan) 劇集在穩步向前的情況下,還將持續度過一段提質減量,以搶占高質量劇本為(wei) 關(guan) 鍵競爭(zheng) 力的行業(ye) 上升和轉型期。(作者大禹 為(wei) 藝評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