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AI壓力下“真人”主持人準備好了嗎

發布時間:2023-12-19 16: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播音腔、顏值高、氣質好、臨(lin) 危不亂(luan) ……提到主持人,每個(ge) 人心中都會(hui) 有個(ge) 畫像。但隨著自媒體(ti) 的出現,“主持人”可以是每個(ge) 人,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主持人還有優(you) 勢嗎?而在另一麵,AI換臉、AI配音等工具的應用越來越多樣,有些虛擬主播甚至走到台前,代替主持人做起新聞播報工作,語音語調和真人主播並無二致,這不禁讓人疑問,未來主持人會(hui) 被AI取代嗎?在中國青年報社出品的新一期《參數》節目中,幾名青年與(yu) 江西廣播電視台主持人李征分享了他們(men) 的觀點。

  主持人是信息的傳(chuan) 播者與(yu) 價(jia) 值的引領者

  “主持人不隻是坐在演播室裏進行新聞播報,也要深入新聞現場,把普通人的故事傳(chuan) 遞給更多人。”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生劉德熙看來,走進現場會(hui) 讓主持更有深度和底蘊。

  中國音樂(le) 學院聲樂(le) 歌劇係研究生劉亦仙前段時間作為(wei) 領學人,參加了“青年大學習(xi) ”的錄製。提到這段經曆,她感覺“辛苦但有意義(yi) ”,在每天要花大量時間熟悉稿子之外,她還對語速、語調、姿態和步伐進行摸索和調整,力爭(zheng) 把最好的精神麵貌呈現給觀眾(zhong) 。“這和主持人的角色有點像,不僅(jin) 要展現精氣神、傳(chuan) 播知識,更要肩負起價(jia) 值引領的責任。”

  “從(cong) 業(ye) 11年,有件事讓我至今印象深刻。”90後主持人李征分享了他的故事。大四那年,李征在南京一家電視台實習(xi) ,有次坐地鐵,前麵一個(ge) 乘客的錢包掉了,這時旁邊有個(ge) 老人立馬提醒“錢掉了”。李征發現,這個(ge) 熱心人是個(ge) 乞討者,當時他覺得心頭一熱,拍了張照片,分享到了微博,結果引來不少網友的討論和轉發,當地的記者聯係李征希望能采訪這個(ge) 老人。在記者采訪後,李征得知老人患有青光眼、白內(nei) 障,還把腿摔傷(shang) 了,於(yu) 是又發了一條微博,呼籲愛心人士提供幫助,後來有醫生主動聯係李征並給老人治了病。“通過媒體(ti) 的力量,不僅(jin) 傳(chuan) 播了老人的凡人善舉(ju) ,而且通過接力又將這份善意回饋給了老人,這讓我覺得做新聞是件特別有意義(yi) 的事。”李征說。

  11年來,李征從(cong) 當初的電視台實習(xi) 生,到之後的民生新聞主持人,再到如今的時政新聞主持人,在他看來,主持人不僅(jin) 是新聞的播報者,更是社會(hui) 正能量、主流價(jia) 值觀的傳(chuan) 播者和引導者。

  成為(wei) 優(you) 秀主持人要具備哪些素質

  “優(you) 秀的主持人一定要有共情能力。”劉德熙覺得,主持人除了要具備紮實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比如語言表達能力好,邏輯思維嚴(yan) 密,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強,最重要的是能夠與(yu) 觀眾(zhong) 建立情感聯係。“有時看到熒幕上的主持人因某些事件而熱淚盈眶,不會(hui) 認為(wei) 他們(men) 不專(zhuan) 業(ye) ,反而會(hui) 被他們(men) 的真情所打動,這是主持人的魅力所在。”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廣播電視專(zhuan) 業(ye) 播音與(yu) 主持藝術方向的王婕正為(wei) 成為(wei) 一名主持人而努力。在導師的推薦下,王婕今年曾到某財經新聞平台實習(xi) ,並體(ti) 驗了一把實習(xi) 主持人。“剛上台的時候非常緊張,對嘉賓說的專(zhuan) 業(ye) 名詞一知半解,也不知道怎樣跟他們(men) 對話。”回到台下,王婕主動學習(xi) 股票、證券等財經知識,通過慢慢積累,逐漸找到與(yu) 嘉賓、觀眾(zhong) 對話的勇氣。“一個(ge) 優(you) 秀的主持人,要有持續學習(xi) 的能力,在拓寬知識麵的同時,也要精專(zhuan) 某個(ge) 領域,讓自身變得強大。”

  成為(wei) 優(you) 秀主持人要具備哪些素質?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把豐(feng) 富的知識儲(chu) 備(59.5%)以及能掌控舞台、把握節奏(58.2%)排在前兩(liang) 位。此外,56.8%的受訪者認為(wei) 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54.8%的受訪者覺得要臨(lin) 場應變能力強,顏值高、氣質好的獲選比例也超過了五成(50.8%)。

  “做一個(ge) 有心人和情感充沛的人。”這是李征時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前段時間,李征參加了央視的主持人大賽,雖然在賽場上展示的時間隻有幾分鍾,但他為(wei) 此做了很多準備。“主持屬於(yu) ‘台上幾分鍾,台下十年功’的行業(ye) ,舞台上的幾分鍾濃縮了個(ge) 人多年的經驗積累和閱曆見識。”李征記得在點評環節,有同行前輩告訴他,生活中的許多信息和細節,都可能在未來提供有用的支撐。日常工作生活中,李征會(hui) 有意識地記憶很多內(nei) 容,比如看過的節目和電影,讀過的書(shu) 和報紙,甚至路上遇到的人,見到的事,從(cong) 生活中積累素材。

  發揮自身優(you) 勢,“變”即“不變”

  “有時大家會(hui) 覺得主持人說的話和自己沒什麽(me) 關(guan) 係,自然也不願意聽。”北京師範大學廣播電視專(zhuan) 業(ye) 研究生高子祺覺得,有些主持人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很嚴(yan) 肅、端莊的,缺少個(ge) 人特性,讓人感到不夠親(qin) 民。現在網上不少博主受到大家的喜愛,他們(men) 中的很多人雖然不是科班出身,有的還帶有口音,但他們(men) 很真實,願意與(yu) 觀眾(zhong) 互動,說的內(nei) 容也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希望主持人能讓大眾(zhong) 看到他們(men) 更加鮮活多元的一麵。”

  “現在網上的意見領袖很多,但內(nei) 容質量參差不齊,各類信息也魚龍混雜,這對媒體(ti) 主持人來說可能是新的機遇,那些有觀點、質量過硬的內(nei) 容同樣會(hui) 受到關(guan) 注。”王婕覺得,媒體(ti) 主持人代表著官方的態度,是權威信息的傳(chuan) 播者,這是大家最為(wei) 看重的,也是主持人和主流媒體(ti) 最需要堅守的。“雖然現在是新媒體(ti) 時代,流量和熱度很重要,但不能為(wei) 了‘出圈’和熱度,刻意迎合某些人的審美,堅持內(nei) 容至上最重要。”

  近年來,AI換臉、AI配音等工具愈發成熟和普及,AI時代似乎已經到來。主持人會(hui) 被AI取代嗎?劉德熙認為(wei) 答案是否定的。“以災難報道為(wei) 例,如果用冷冰冰的AI來進行報道,會(hui) 缺少溫度,也很難與(yu) 觀眾(zhong) 形成情感共鳴。主持人不是播報工具,他們(men) 帶有溫度的聲音能透過屏幕,直達觀眾(zhong) ,與(yu) 觀眾(zhong) 形成情感連接,提供情感力量。”

  工作之餘(yu) ,李征還在江西師範大學為(wei) 本科生教授播音主持課程,也與(yu) 學生討論過AI能否代替真人播音員這個(ge) 話題。在他看來,AI與(yu) 主持人不是完全的替代關(guan) 係,而是相輔相成的,AI工具的出現能將主持人從(cong) 繁雜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而在與(yu) 受眾(zhong) 共情方麵,真人主持人是不可替代的。

  相比於(yu) AI工具,李征覺得新媒體(ti) 時代的到來對主持人的衝(chong) 擊更大。在人人皆主播的時代,每個(ge) 人都可以在多元的平台表達和展示自己,他坦言作為(wei) 主持人會(hui) 有點危機感。“對當今的主持人來說,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氣,實現從(cong) 符號化到人物化的轉變,以更加鮮活的形象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李征認為(wei) ,主持人無論是在大屏還是在小屏出鏡,獨立思考和主動表達的內(nei) 核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們(men) 要凸顯自身的優(you) 勢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塑造美好,引領主流價(jia) 值觀,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正能量和真善美,做到‘變’即‘不變’”。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誌偉(wei) 記者 徐丹陽 白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