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青年力量迅速響應、衝鋒在前 救災一線 青年擔當
甘肅省臨(lin) 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發生後,甘肅各界青年力量迅速響應、聞令而動、衝(chong) 鋒在前,第一時間組建應急救援、應急評估、能源保障、物資轉運等多支青年突擊隊,在抗震救災一線彰顯青年擔當。
時間就是生命,災情就是命令。12月19日1時20分,地震發生後1個(ge) 小時,蘭(lan) 州石化公司組織第一批50人青年突擊隊,出動9輛車,攜帶60套救援裝備趕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3時30分,第二批救援隊41人、5輛車集結出發。
該公司發出組建青年突擊隊的通知後,37歲的蘭(lan) 州石化消防支隊團委書(shu) 記蘇舒陽沒有絲(si) 毫猶豫第一時間報了名,19日15時,他接到任務,帶領第三批救援隊6人、兩(liang) 輛車攜帶保障物資奔赴災區。
一到災區,蘇舒陽和隊員就全力投入工作,一邊搭帳篷、搬運生活物資,協調解決(jue) 公司青年突擊隊的後勤保障,同時,還承擔當地受災群眾(zhong) 的財產(chan) 轉移、救災物資搬運等工作。
蘭(lan) 州石化救援人員按照救援任務要求,分成4個(ge) 搶險救援小組分別前往劉集鄉(xiang) 等受災區域開展營救被困人員、房屋坍塌區域現場清理等搶險救援工作,救援工作得到多方好評。
這兩(liang) 天,隊員們(men) 經常要深入群眾(zhong) 家中開展救援,他們(men) 看到很多人家的房子開裂或倒塌。“每次看到孩子老人們(men) 的笑臉,我們(men) 就很開心,吃這點苦不算什麽(me) 。”蘇舒陽說。
地震發生後,甘肅建投建科院組織地基岩土、建築結構等專(zhuan) 業(ye) 技術團隊,由建科院總工程師王公勝,建科院臨(lin) 夏檢測中心、河州公司金學菊、孫鵬程帶隊,第一時間開展災後建築物安全性應急鑒定工作。
這兩(liang) 天,這支70多人的青年突擊隊,攜帶上百台(套)測距儀(yi) 、水準儀(yi) 、記錄卡和裂縫卡等儀(yi) 器設備,深入受災最嚴(yan) 重的大河家鎮、劉集鄉(xiang) 部分村莊進行入戶鑒定工作。
“根據應急評估標準指南,我們(men) 要判斷每棟房屋是否安全,人員能否入住,這關(guan) 係到生命安危,容不得半點馬虎。”王公勝說,即使任務很重,突擊隊員還是精益求精,認真做好每一處探查,及時向政府上報評估結果。
他們(men) 19日從(cong) 19時開始工作,晚飯後,技術團隊的隊員還要開會(hui) 研討現場鑒定中遇到的問題,研究更科學的工作方案,並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一直到淩晨。20日上午天剛亮,大夥(huo) 兒(er) 又進村開展工作。
“這個(ge) 工作關(guan) 係到安置和後續房屋處理的方案,影響抗震救災的成效,我們(men) 再苦再累,也必須要做好。”王公勝說。
地震發生後,國網甘肅電力公司迅速組建22支應急搶修青年突擊隊,共計507人星夜集結,隨同97輛車輛、11輛發電車、15台發電機,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搶險。青年突擊隊高效完成了積石山醫院全時段保電、安置點應急區用電接入檢查、震區電力線路搶修等工作。同時,根據公司應急搶修統一部署,15支青年突擊隊同步對震中及周邊地區所屬變電站、供電線路及電力設備進行全方位特殊巡視檢查。
發揮公安民警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作風,地震發生後,臨(lin) 夏州公安局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以最快速度分赴受災嚴(yan) 重的大河家、劉集、吹麻灘、柳溝、寨子溝、石塬鎮等鄉(xiang) 鎮搶救傷(shang) 員,並與(yu) 武警、消防、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一道深入街道、鄉(xiang) 村,進入垮塌民房搶救被困人員,並配合醫務人員對傷(shang) 員進行救治、轉移。
隨著抗震救災的全麵展開,當地公共秩序維護工作也十分關(guan) 鍵。救人是第一要務,需要保障“生命通道”有序暢通。兩(liang) 天來,臨(lin) 夏公安青年突擊隊全麵加強對重點路段的排查疏導,根據抗震救災需要,及時設置安全提示牌和指引標識,適時采取車輛封流、交通管製等有效措施,全麵排除道路險情,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據不完全統計,全州公安青年民輔警參與(yu) 搶救傷(shang) 員102人,協助摸排找尋受災人員6000餘(yu) 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