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引發產業回流 白色浪漫“牽手”紅色老區 被婚紗改變的小鎮
23歲的王克榮有著比同齡人更多的耐心和出眾(zhong) 的表達能力。在她家240多平方米的夫妻店一樓100款精致、絢爛的婚紗前麵,王克榮一會(hui) 兒(er) 向顧客熱情地介紹婚紗的價(jia) 格和種類,一會(hui) 兒(er) 到櫃台前核算貨物和價(jia) 格,忙前忙後。
原來,這段時間正是冬季婚紗上新銷售的季節,王克榮的門店也迎來了四麵八方外地商戶的批量定購。
王克榮的家鄉(xiang) 丁集鎮,位於(yu) 革命老區安徽六安,現在因“婚紗”而聞名全國。統計顯示,在這個(ge) 常住人口5萬(wan) 餘(yu) 人的皖西小鎮,已匯聚婚紗禮服行業(ye) 及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500餘(yu) 家,其中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400餘(yu) 家,線上電商銷售店鋪600餘(yu) 家。婚紗禮服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達24億(yi) 元,婚紗禮服年發出量近500萬(wan) 件,日均婚紗禮服發出量約1.3萬(wan) 件。
接回老鄉(xiang) ,建起婚紗小鎮
幹婚紗,王克榮可不是新手,之前她追隨自己的小姨,到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婚紗城的一家工廠擔任電商平台的客服,每天盯著電腦屏幕和天南海北的客戶打交道,掌握了一定的銷售技巧。為(wei) 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銷售能力,了解產(chan) 業(ye) 全流程,她閑暇時走進生產(chan) 一線,看工人如何手工縫製婚紗、製作花邊,或是幫忙打包發貨。在這個(ge) 行業(ye) 有了一定基礎後,去年4月,她和之前在上海物流行業(ye) 打拚的丈夫在鎮上開了家婚紗門店。她也從(cong) 婚紗行業(ye) 服務後台走到了銷售前端。
可以說,丁集鎮的婚紗產(chan) 業(ye) 和600多公裏外的蘇州虎丘有密不可分的關(guan) 聯。20世紀90年代,蘇州虎丘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婚紗城,吸引了大批丁集人前來務工。婚紗城內(nei) ,有70%的商戶來自安徽,其中又有70%來自丁集鎮。今天,在蘇州虎丘,很多商家仍打著“丁集婚紗工廠源頭店”的宣傳(chuan) 名號,丁集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不過當年,虎丘的婚紗工廠大多以作坊的形式存在,很多“隱藏”在自建房二樓三樓,拉上窗簾就生產(chan) ,存在消防隱患。
2018年,蘇州對產(chan) 業(ye) 結構進行調整,同年5月,啟動“331”專(zhuan) 項行動——整治出租房(群租房)、電動自行車、“九小場所”和小微企業(ye) 等領域的突出火災隱患。
於(yu) 是,來自丁集的婚紗從(cong) 業(ye) 者開始向老家轉移。借此機會(hui) ,2019年春節,六安市、裕安區政府部門主動作為(wei) ,開展“接您回家”活動,人社部門組織包車,集中接回了一批批決(jue) 定返鄉(xiang) 二次創業(ye) 的老鄉(xiang) 。
丁集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磊介紹,婚紗行業(ye) 門檻低,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有技術的老鄉(xiang) ,買(mai) 個(ge) 縫紉機,就能帶著親(qin) 戚一起幹。2018年左右,丁集隨處可見婚紗作坊,一夜之間房租暴漲。為(wei) 了規範管理,政府打造點狀工地和小園區,成立婚紗產(chan) 業(ye) 辦公室,引導產(chan) 業(ye) 集聚,收集、解決(jue) 商戶的現實訴求。
為(wei) 了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2018年,丁集鎮政府引來安徽浙東(dong) 集團投資建設並運營婚紗特色小鎮,但一個(ge) 現實的問題是,企業(ye) 對於(yu) 投資回報率尚不確定。
當時,丁集鎮與(yu) 安徽浙東(dong) 集團約定進行“摸底認籌”:有意願的商戶繳納1萬(wan) 元定金,認籌購買(mai) 100平方米,3個(ge) 月之內(nei) 若認籌麵積達到10萬(wan) 平方米,企業(ye) 方就進行投資,若沒有達到這一數字,合作終止。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僅(jin) 用4天多時間,認購麵積就達到35萬(wan) 平方米,政府相關(guan) 部門隨後進行營業(ye) 資質篩選。2018年6月,丁集鎮政府正式和安徽浙東(dong) 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啟動丁集婚紗特色小鎮項目,總體(ti) 規劃麵積約3.15平方公裏,建設周期約6年,分3期建設。
2020年年底,占地麵積120畝(mu) 的一期丁香園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包括小鎮客廳、婚紗文化長廊、婚紗生產(chan) 、展銷以及輔料生產(chan) 廠房等。當年,雙方再次簽訂協議,進行產(chan) 業(ye) 布局調整,決(jue) 定讓一期業(ye) 態回歸生產(chan) 製造,後期再延伸拓展銷售、展示、婚紗攝影等配套業(ye) 態。
“創二代”接續奮鬥,為(wei) 產(chan) 業(ye) 賦新能
婚紗小鎮一期落成的那一年,95後田啟飛回到小鎮開店了。
田啟飛學的是營銷與(yu) 策劃專(zhuan) 業(ye) ,2017年大學畢業(ye) 後,曾在北京的互聯網企業(ye) 打工。2022年10月,他投資8萬(wan) 元成立六安紅袖添香婚紗禮服有限公司,主營婚紗禮服和童裝生產(chan) ,也算繼承了母親(qin) 的衣缽。
57歲的母親(qin) 田緒秀也曾在蘇州謀生。20世紀90年代初,她在親(qin) 戚開的廠裏當縫紉工,一個(ge) 月就能有5000多元收入。
此後,她和親(qin) 戚湊了10萬(wan) 元,在當地婚紗城租下一處偏僻的門麵,開起了小工廠。她記得,2009年,工廠一年純利潤有120多萬(wan) 元。“每年的銷售旺季在4月、5月、9月和12月,經常能看到外地來批量進貨的商家。工廠都是計件工資製,手快的年輕人,一個(ge) 月掙一萬(wan) 五千元,不是問題!”她回憶。
2018年,田緒秀從(cong) 蘇州回到丁集,她的手藝沒有荒廢。當兒(er) 子田啟飛提出創業(ye) 的想法時,她十分支持,將裁剪、手工等一整套工藝傾(qing) 囊相授。
2022年年底,田啟飛自主設計生產(chan) 的第一套婚紗“4198號晚禮服”上市,他覺得很有成就感,認定能“賣爆”。
沒想到,現實潑來一盆涼水。一個(ge) 月隻賣出不到400件。田啟飛沒有灰心。今年開始,田啟飛報名參加了當地舉(ju) 辦的電商運營培訓班,研修網店運營技巧,隨後付諸實踐,開設了兩(liang) 家網店,分別售賣童裝和禮服,上架產(chan) 品近200款,平均每天能賣出10餘(yu) 件,夏天生意最好。
跟著丁集人一起從(cong) 蘇州“回流”的,還有一些外鄉(xiang) 人,他們(men) 是丁集人多年的生意夥(huo) 伴,專(zhuan) 門為(wei) 婚紗生產(chan) 提供輔料,構成了產(chan) 業(ye) 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因為(wei) 大客戶的轉移,他們(men) 索性跟著搬了過來。
早上8點到晚上6點,這是31歲的韓宇的工作時間。記者到訪時,他正和客戶比對繡片和花型。2014年,來自江蘇淮安的他正式入行,在蘇州虎丘開了輔料店。因為(wei) 各類輔料產(chan) 品分布在不同地區,沒有形成集中的市場,早年他和父親(qin) 奔波在蘇州和浙江、廣東(dong) 之間的路上,從(cong) 城市市場到農(nong) 村作坊,挨家挨戶尋找貨源。現在,父親(qin) 完全把生意交給了韓宇。
2018年4月,韓宇幹脆將蘇州的店鋪搬到了丁集鎮,主營布料、飾品、蕾絲(si) 3種產(chan) 品,銷售量最大的是下裙麵料。過去和他一起在蘇州開店的5家親(qin) 戚,有3家都跟著搬到了丁集。
目前,韓宇為(wei) 鎮上30多個(ge) 廠家供貨,客源相對穩定。他也逐漸適應了六安當地的風土人情,妻子在店裏負責銷售、配貨。2021年,他的小女兒(er) 在這裏出生。業(ye) 餘(yu) 時間,他還和鎮上的年輕人組成“婚紗隊”,參加丁集鎮政府舉(ju) 辦的籃球賽。韓宇覺得,自己就是一個(ge) 丁集人,已徹底地融入這裏。
從(cong) 全產(chan) 業(ye) 鏈“閉環”到進軍(jun) 國際市場
與(yu) 韓宇一樣,90後張風奎也是一個(ge) 從(cong) 蘇州流入到丁集鎮的外鄉(xiang) 人。
“可以說,足不出鎮,在這裏就能基本搞定生產(chan) 的各項需求。”張風奎表示。比如,麵料緊缺時,他騎著電瓶車在小鎮逛一圈,就能方便地買(mai) 到便宜物料。他算了一筆賬,一卷婚紗麵料,每米比蘇州市場便宜一元左右。這些天,他帶著工人加緊趕製秀禾服、婚紗、敬酒服。眼下,他的網店月均銷量3000件左右,8個(ge) 客服輪流值班。
如今,丁集婚紗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實現了全產(chan) 業(ye) 鏈“閉環”,還將產(chan) 品銷往海外,開始了進軍(jun) 國際市場的征程。
六安市婚紗禮服協會(hui) 會(hui) 長許昌應年屆七十。作為(wei) 較早回歸丁集的“創一代”,許昌應為(wei) 在廣州和蘇州做外貿的兒(er) 女做訂單加工,產(chan) 品遠銷墨西哥、印度、馬來西亞(ya) 等國家。今年12月初,許昌應剛剛為(wei) 墨西哥的商家製作了200多套婚紗。
2017年從(cong) 蘇州回到丁集鎮後,80後梁業(ye) 虎延續了自己的外單加工生意。他創辦六安市紗意軒服飾有限公司,與(yu) 蘇州一家大型婚紗企業(ye) 長期合作。對方派單,他接單加工,每年出貨約4萬(wan) 多件禮服,發往美國和歐洲,年銷售額1000多萬(wan) 元。
梁業(ye) 虎的企業(ye) 有40多人,僅(jin) 車工就有26人。他曾經在蘇州一家外貿工廠裏做裁剪工,熟悉不同版型和製衣流程。據他介紹,國外聖誕節過完,他們(men) 就會(hui) 迎來外貿訂單加工旺季,要從(cong) 來年1月忙到5月,有時一天要發貨2000多件。
“外貿訂單的流行色和國內(nei) 迥然不同,涵蓋咖啡色、綠色、酒紅色、黑色和紫色等近200種顏色。”梁業(ye) 虎可以從(cong) 訂單的變化判斷出國外客戶的流行喜好——去年流行深綠色,以亮片、緞布材質為(wei) 主。今年整體(ti) 流行淡綠色,大多是網紗、蕾絲(si) 麵料。
90後謝正亮則是小鎮為(wei) 數不多在海外建倉(cang) 儲(chu) 、自產(chan) 自銷的老板。2018年8月,他從(cong) 蘇州回到丁集創辦公司,銷售婚紗、禮服和鞋帽。第二年,他在美國租賃海外倉(cang) 儲(chu) 空間,方便退換貨和盤算庫存,再依托亞(ya) 馬遜平台直銷美國的個(ge) 體(ti) 戶和商店。
謝正亮大學學的是電子商務,在省會(hui) 合肥招聘了第一批業(ye) 務員,後來又從(cong) 六安招募了一批。公司經常對業(ye) 務員進行培訓,提升英語能力和溝通技巧,熟悉賬號運營、上架產(chan) 品、售後溝通等環節。“海外客戶對材質麵料和做工要求高,如果某款產(chan) 品在店鋪裏6個(ge) 月不出一單,就會(hui) 被更新替換。”他說,去年4月,一款婚紗賣出1000餘(yu) 件,讓謝正亮十分興(xing) 奮。
據了解,目前丁集鎮已有外單生產(chan) 企業(ye) 20餘(yu) 家,年訂單量有40餘(yu) 萬(wan) 單,年產(chan) 值達1億(yi) 元,成為(wei) 婚紗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
直播風吹進婚紗小鎮
“這款婚紗是泡泡袖,腰間設計為(wei) 花瓣型,小個(ge) 子和高個(ge) 子姐妹,都能駕馭得了這一款式。而這款主打一字肩倒三角款式,背部有立體(ti) 的可拆卸蝴蝶結,如果有姐妹喜歡的,可以截個(ge) 圖……”記者到訪當日,在婚紗小鎮客廳二層集中展示區,85後李楊歡在直播中解答客人關(guan) 於(yu) 款式和價(jia) 格的問題。她在試衣間、T台之間穿梭,腰上掛著黃色保溫水杯,渴了就放下手機直播架,擰開杯蓋喝上兩(liang) 口。
李楊歡曾和朋友合夥(huo) 開過飯店和超市,2019年接觸直播行業(ye) ,並去專(zhuan) 業(ye) 機構學習(xi) 過。今年5月,她應聘來到安徽浙東(dong) 集團。上崗前,她和同事前往當地婚紗工廠參觀學習(xi) 。她用3天時間記住了各款婚紗產(chan) 品的材質、原料、款式和特點。現在,她在直播時可以詳細地介紹重工婚紗(指製作工期比較長並且工藝複雜的婚紗——記者注)的砂層、拖尾、裙擺、亮片、燙鑽、珠繡等細節。
安徽浙東(dong) 集團工作人員李季介紹,公司目前有3位專(zhuan) 職主播,每天在抖音直播,不僅(jin) 介紹精品婚紗,也將小鎮婚紗特色產(chan) 業(ye) 宣傳(chuan) 出去,讓更多的網民了解丁集婚紗。
在婚紗小鎮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瞅準了直播行業(ye) 的風口和商機,開始試水直播帶貨,很多從(cong) 事直播行業(ye) 的外地人也慕名而來,將目標鎖定在婚禮服產(chan) 品上。
“銷售電商應該和源頭工廠緊密配合,縮短生產(chan) 與(yu) 發貨環節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提高效率,擴大銷售。”蔡文豪是河南省周口市人,之前在鄭州從(cong) 事兒(er) 童禮服電商運營,因為(wei) 進貨來到丁集,發現這裏聚集了大量加工廠和外貿代工廠。他順便走進工廠開了幾場直播,發現銷售不錯,於(yu) 是萌生了來丁集發展的想法。
今年5月,他帶著公司團隊整體(ti) 落戶丁集。剛來時,他住在六安市區,每天來到丁集的工廠裏搞直播,他挨家挨戶上門尋求合作,一天車程往返100公裏左右。當地政府得知情況後,為(wei) 他對接創業(ye) 場地、辦理相關(guan) 手續。
在他看來,當地幹部“沒有任何架子”,一心為(wei) 婚紗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對外來創業(ye) 人員很是支持。“不僅(jin) 引薦我們(men) 和更多廠家認識,還推薦我們(men) 入住鎮裏的人才公寓,並給予價(jia) 格優(you) 惠。”
為(wei) 創業(ye) 者解決(jue) 後顧之憂
王磊告訴記者,鎮上曾作過粗略的統計,2015年之後,外來人口數量明顯增加,2018年之後,數字陡然上升。這些年來,超過一萬(wan) 人湧進了丁集鎮。
在眾(zhong) 人期盼的目光中,城鄉(xiang) 教育共建模式開始在丁集得到應用。2021年8月,為(wei) 提升丁集鎮教育水平,緩解周邊群眾(zhong) 子女上學壓力,六安市第九中學與(yu) 丁集學校對接共建,引入六安九中優(you) 質資源,實現統一管理,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命題考試、統一教育教學評價(jia) 等,優(you) 先錄取學區內(nei) 的婚紗企業(ye) 務工人員子女。
2023年6月6日,另一則好消息傳(chuan) 來——丁集學校納入六安市第九中學教育集團,進行集團化辦學,在保留原校兩(liang) 棟宿舍樓和一棟主教學樓的基礎上,投資1.2億(yi) 元重建校園。
今年9月,占地140畝(mu) 的六安市第九中學教育集團丁集學校正式啟用,這所高標準、智慧型、現代化的九年一貫製學校配套餐廳、多功能報告廳、運動場、智慧化功能室等區域,每個(ge) 年級招收6個(ge) 班學生,帶動區域內(nei) 鄉(xiang) 村學校協同發展。
王磊還介紹,這些年,有10餘(yu) 家之前在蘇州虎丘經營的飯店,跟著婚紗企業(ye) 一起搬到了丁集,有的甚至連名字和招牌都沒有更換。同時,十幾家奶茶店相繼在小鎮開業(ye) ,目標群體(ti) 為(wei) 在婚紗企業(ye) 工作的年輕人。
隻有走出去,才能引進來、賣出去
記者注意到,丁集的交通要道兩(liang) 旁,各企業(ye) 擺出的招工信息牌排成了長隊,有些企業(ye) 的門口,也放置著招工信息牌。顯然,招工難幾乎是所有受訪企業(ye) 的共同痛點。
張風奎介紹,每一年,消費者對於(yu) 款式、顏色、圖案的喜好都在發生變化。這陣子,卡其色、黑色、香檳色禮服賣得火爆;前兩(liang) 年,用於(yu) 拍畢業(ye) 照、晚會(hui) 表演的禮服則賣得比較好。
“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行情,每個(ge) 季節都要設計新款,迫切需要熟練的縫紉工。我們(men) 探討交流市場行情時發現,招工難、缺乏設計師是大家反映的共同難題。”他分析道。
記者了解到,在小鎮的門店和工廠裏,大致存在三類工種:縫紉工包括機位工和車位工,是製衣的關(guan) 鍵工序;排花工則負責釘衣服上的花樣;手工工人為(wei) 衣服釘上亮珠等裝飾,同時檢查線頭。隻有大型的企業(ye) 會(hui) 購買(mai) 電腦繡花機,批量生產(chan) 禮服上的花朵、花邊等輔料。
“生意紅火時,有老板自費前來培訓學校學習(xi) 手藝,當人力供不應求時,老板自己都得加班到深夜。”六安市丁集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負責人王坤解釋了招工難的原因:一方麵,行業(ye) 用工季節性明顯、市場流動性大,淡季時大家手頭沒活幹,旺季時企業(ye) 拚命招人,工人工資能開到每月1萬(wan) 多元。另一方麵,行業(ye) 做工辛苦,有人吃不了苦,中途退出。90後、00後想幹輕鬆一點的活,不願意在廠裏加班加點。
為(wei) 了留住人才,政府部門也打出政策組合拳——招商引資獎補政策,給予落戶企業(ye) 購房補貼和租房補貼,加強與(yu) 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推出“婚紗貸”“惠商紓困貸”等金融服務,同時對園區內(nei) 符合條件實體(ti) 經營店鋪按月給予獎勵。
王磊感慨,如今,新一代創業(ye) 者走到台前,婚禮服產(chan) 業(ye) 進入了新發展階段。更多的年輕人不再守著固定的門麵、作坊謀生計,在搞好生產(chan) 的同時,更加注重運用新的媒體(ti) 、新的方式營銷。他發現,這陣子,鎮上很多商戶都自發開設了展廳,展出最新款式的精品婚紗,借助燈光營造出如夢如幻的藝術效果,以此提升門店吸引力與(yu) 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在丁集鎮,有個(ge) 約定俗成的工作安排——黨(dang) 政幹部平均每兩(liang) 個(ge) 月前往蘇州一次,和當地婚紗禮服企業(ye) 座談交流,了解產(chan) 業(ye) 發展最新動向,開展招商走訪。在王磊看來,那裏是丁集婚紗產(chan) 業(ye) 發展的源頭,隻有不斷學習(xi) 交流才能找到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看到自身的不足。“未來,一定要借勢加強與(yu) 長三角地區的交流合作,闖出‘小鄉(xiang) 村·大產(chan) 業(ye) ’的婚紗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而年輕的田啟飛則有更大的“野心”。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提升產(chan) 品工藝和自己的英語水平,經常看《新聞聯播》的他下定了決(jue) 心,未來要將小鎮上的婚紗賣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