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世界之巔腳下守護每一寸土地

發布時間:2023-12-26 11: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每次高舉(ju) 國旗,穿越冰川雪峰,在巍峨的珠峰腳下巡邏時,90後移民管理警察齊斌斌都覺得自豪感“爆棚”。

  他所在的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珠峰邊境派出所,是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唯一的執法單位,駐地海拔4500米,下設一個(ge) 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警務室,承擔著珠穆朗瑪峰核心景區的邊境管理、治安管理、人員車輛查驗和遊客服務等任務。

  常年與(yu) 珠峰相伴,這群平均年齡僅(jin) 31歲的移民管理警察也成了珠峰景區內(nei) 的一張“名片”。齊斌斌說:“穿上警服,為(wei) 人民服務,我們(men) 希望在大家需要的時候,隨時都能出現。”

  來自四川的移民管理警察王普今年35歲,從(cong) 毛頭小子到成為(wei) 兩(liang) 個(ge) 孩子的父親(qin) ,他已經在珠峰腳下工作15年了。雖然這裏“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氧氣吃不飽”,但他覺得,“為(wei) 國戍邊,我的青春是值得的”。

  在世界之巔腳下,一代代年輕的民警守護著每一寸土地。今年,他們(men) 獲得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ti) 榮譽。

  在派出所所長格桑看來,每個(ge) 人的青春都不一樣。“有的青春在繁華的城市裏,有的青春確確實實就在海拔5200多米的地方。堅守在珠穆朗瑪峰腳下,每一位民警都是一張國門的名片。駐守在這裏不僅(jin) 是一份工作、一份責任,更是一種信仰。”

  “年輕時吃點苦不是什麽(me) 壞事”

  由於(yu) 小時候跟隨父母來西藏拉薩生活過兩(liang) 年,這裏的一切都給王普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於(yu) 是,2008年,他又回到了西藏。

  那時,在珠峰大本營執勤,民警住的是帳篷,帳篷半夜被大風吹走的事情時有發生。如今的珠峰大本營警務室是由7間集裝箱拚起來的板房,這在王普看來,已是最幸福和最滿足的了。他和所裏的民警們(men) 一年要在海拔超4500米的地方巡邏120餘(yu) 次,每次巡邏20公裏以上。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駕駛巡邏車巡邏要用時兩(liang) 個(ge) 多小時,但車輛隻能到達珠峰大本營登山營地,“再往前就要徒步進入核心區、冰川附近巡邏了,徒步巡邏也要兩(liang) 三個(ge) 小時”。

  珠峰腳下,隻有兩(liang) 個(ge) 季節,春天和冬天。“尤其到了冬天,巡邏難度更大了。”王普說,冬天路麵結冰,溫度都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巡邏時常會(hui) 發生一些危險。“比如我們(men) 徒步到冰川表麵,經常會(hui) 摔跤,隻能幾個(ge) 人一起牽著走。在高海拔地區巡邏時間長了,也會(hui) 出現高原反應,會(hui) 缺氧。”

  他坦言,“以前也會(hui) 覺得害怕,畢竟山比較陡,但到了這裏兩(liang) 年多後就慢慢都習(xi) 慣了,很多路都熟悉了,這也成了一種常態化的工作”。即便如此,王普也從(cong) 來沒想過退縮,“作為(wei) 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年輕的時候吃點苦其實不是什麽(me) 壞事”。

  沐浴著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春風,2019年1月1日,轉隸國家移民管理局的原公安邊防部隊官兵統一換著人民警察製服上崗執勤,國家移民管理體(ti) 製和公安邊防部隊改革順利落地,新時代移民管理事業(ye) 揚帆起航。隨著人員編製的轉變,派出所民警除了巡邏踏查,警務方麵的工作也重了,服務遊客的工作多了起來。

  “身體(ti) 上有什麽(me) 不舒服,可以及時跟執勤點的民警說。”夜晚,進入珠峰大本營住宿區查驗,這成了王普常掛在嘴邊的話。不過,讓他們(men) 最擔心的,還是遊客走失。

  一次,一位遊客走失,派出所接到報警時已經是晚上12點了。深入到珠峰核心區域,他們(men) 一直尋找到次日淩晨4點,才在一塊石頭旁邊找到遊客。當時,這名遊客體(ti) 力耗盡,嚴(yan) 重缺氧,意識模糊,說不出話。王普和他的同事手腳也已經麻木了。

  還有一次進入核心區域尋人,他們(men) 在陡峭的山坡上一起摔了下去,受了傷(shang) ,但王普說,“第一組民警遇到危險了,第二組可以頂上去,隻要我們(men) 穿上這身衣服,再危險的地方都得去,哪怕是付出生命”。

  格桑坦言,珠峰地區氣候多變,十裏不同天,“遇到需要救援的時候,有可能一會(hui) 兒(er) 晴天,一會(hui) 兒(er) 下雨,再過一會(hui) 兒(er) 又下起了冰雹,這對於(yu) 帶著救援裝備的民警們(men) 也是很大的挑戰,甚至自己心裏也要做一些打算,其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了”。

  在移民管理警察張隨新的工作筆記本上,寫(xie) 有一句話,“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服務工作無止境”。大到遊客失聯,小到手機等物品丟(diu) 失,都需要他們(men) 一一耐心解決(jue) 。“幫大家解決(jue) 問題的那一刻,非常有成就感。”

  “堅守在珠峰是一種信仰”

  今年是齊斌斌來到西藏的第11年了,他的家鄉(xiang) 在陝西寶雞。他一直想著,“堅持做好日常的每一件小事,當一名平凡普通的移民管理警察”。

  “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剛到西藏時或許接受不了這裏的氣候和枯燥的生活。但實際上,如今即便在珠峰腳下,生活工作條件都已經很好了,我們(men) 可以更好地為(wei) 人民服務了。”齊斌斌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盡管每年回家時間有限,但讓他高興(xing) 的是,家人以他的工作為(wei) 榮。

  這些年來,交通、電力、快遞等基礎建設飛速發展,遍及祖國每個(ge) 角落,很多年輕的移民管理警察見證了珠峰腳下的巨大變化,王普覺得,這裏也見證了他的成長。

  “路和網絡通了,還建起了蔬菜大棚和戍邊公寓。”王普回憶說,以前的冬天,珠峰腳下沒電、沒水、沒信號,“每當這時候就會(hui) 很想家”。

  他還記得,2014年年底看到第一根電線杆豎起時的激動,更高興(xing) 的是兩(liang) 年後,普惠快遞通到了珠峰,這裏出現了第一個(ge) 菜鳥驛站。

  王普說,家鄉(xiang) 四川南充距離珠峰邊境派出所4000多公裏,過去快遞要半個(ge) 多月才能到達,“現在縮短到了一星期左右,能吃到家鄉(xiang) 特產(chan) ,也緩解了對家鄉(xiang) 的思念”。

  冬天的珠峰腳下沒有一絲(si) 綠色,他們(men) 在單位建起的蔬菜大棚,則是綠意盎然。西瓜、羊角蜜、哈密瓜、西紅柿、黃瓜等10餘(yu) 種果蔬的成功種植,讓這片大棚成了珠峰腳下的“花果山”。這份移民管理警察“自研”的種植經驗,還被推廣到了周邊地區。

  “別人花了很多時間來看珠峰,我們(men) 每天都可以看到,這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是幸運的。”王普說,“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國門的名片,堅守在珠峰是一種信仰。”

  不過,他也坦言,起初,家人並不理解他的堅持,也經常催促他回家鄉(xiang) 工作。可他說,哪怕現在做著瑣碎平凡的工作,“但在哪裏報效國家都一樣,我喜歡這裏,更喜歡作為(wei) 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守護邊境、守護人民、守護轄區安定”。

  今年,已經上幼兒(er) 園的大女兒(er) 來到王普工作的地方探親(qin) ,第一句話問的就是“為(wei) 什麽(me) 爸爸工作的地方這麽(me) 遠?”不過,回去以後,他的女兒(er) 卻經常和小朋友說,“爸爸是一名警察,在祖國的邊境”。這讓王普十分感動,“心裏很高興(xing) ,我能給孩子樹立一個(ge) 好的榜樣”。

  在格桑看來,珠峰就像一麵鏡子,每個(ge) 人都能從(cong) 中照見自己,他希望展現出大家喜愛的模樣,“能夠為(wei) 遊客切實解決(jue) 困難,我們(men) 自己也能感受到職業(ye) 榮譽感,實現自我價(jia) 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