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震區救援人員:“年輕人在救援現場一定是‘來之能戰’”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青海民和12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記者 李雋輝)震後100多個(ge) 小時,12月24日夜裏,救援人員在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縣中川鄉(xiang) 金田村的淤泥中又搜尋出一名失聯人員的遺體(ti) ,目前,青海震區還有2人失聯。
這名失聯人員的遺體(ti) 是由中國安能集團第二工程局常州分公司95後挖掘機操作手魏良園"挖"出來的。12月24日21:58分,在金田村一處廠房前的電線杆附近,站在挖掘機旁的90後安全員劉操最先發現這位失聯人員,隨後,挖掘機立即停機,消防員跳下車到下麵確認:"確定是人"。
"第一次經曆‘泥流’這種情況,救援難度比以往要稍大一些。"魏良園表示,因為(wei) 挖掘機等大型設備比較重,在淤泥中,挖掘機車輪很容易陷進去,淤泥再遇上水,進一步增加了救援難度。在以往的地震救援中,作為(wei) 挖掘機手,魏良園的任務多是清理建築物,挖掘麵大都有硬基礎,"可以放開手腳幹。"這一次在淤泥上很難走,走一步就要探一步,挖掘機的動作減速,力度也變得更為(wei) 輕。除了挖掘,他也要時刻查看是否有被困人員的跡象,"精神一直很緊繃"。
在過去幾天的搜尋中,救援人員已經確認了大部分區域下麵沒有被困人員的跡象,隨後需要在鎖定的區域細致尋找。
與(yu) 其他挖掘機手一樣,為(wei) 了精準搜救失聯者,魏良園開著30噸重的大型裝備,進行"撒胡椒麵兒(er) "式的挖掘,挖起一鏟土,反複抖動挖掘機小臂,將泥土一點一點從(cong) 鏟鬥中撒下來,生怕漏看與(yu) 失聯人員有關(guan) 的痕跡。
魏良園介紹,其所在的3號救援區域到5號救援區域直線距離約為(wei) 200米,中間排列著9台大型挖掘機,前麵一個(ge) 篩查完,後麵的挖掘機接力篩查,相當於(yu) "九重"篩查。同時,每台挖掘機既配了觀察手,也配了安全員,三雙眼睛一直盯著挖掘區域。
救援人員奮戰了20分鍾左右,埋在淤泥裏的失聯者遺體(ti) 被"挖"了出來。挖掘機操作手是高強度工作,在救援現場進行兩(liang) 班倒作業(ye) ,人停機不停。
在青海震區救援的7天6夜,魏良園同很多救援人員一樣嚴(yan) 重缺覺,很多人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他說,作為(wei) 年輕人在救援現場一定是"來之能戰"。
記者今天從(cong) 青海省應急管理廳獲悉,截至12月24日23時,地震累計造成青海省海東(dong) 市32人遇難、2人失聯。
目前,中國安能負責的第一階段的搜救任務結束,魏良園等救援人員將轉到下一個(ge) 區域繼續搜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