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誌的獨立自主思想及其時代價值
作者:楊鳳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曆程主題研究”首席專(zhuan) 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獨立自主是毛澤東(dong) 思想的活的靈魂,更是長期以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e) 成功推進的法寶。獨立自主的核心要義(yi) ,就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
一
獨立自主既有馬克思主義(yi) 依據,又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淵源。馬克思、恩格斯認為(wei) ,無產(chan) 階級革命是國際性的事業(ye) ,需要各國聯合起來,發揚國際主義(yi) 精神,各國無產(chan) 階級“在內(nei) 部事務上的自主和獨立也就包括在國際主義(yi) 這一概念本身之中”。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後指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運動的過程中指出,東(dong) 方共產(chan) 主義(yi) 者要完成的任務特殊而艱巨,這些任務的“解決(jue) 方法無論在哪一部共產(chan) 主義(yi) 書(shu) 本裏都是找不到的”,隻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解決(jue)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曆史實踐中形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精神,是獨立自主的民族傳(chuan) 統文化“根脈”。
雖然如此,對於(yu) 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而言,獨立自主絕非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那樣簡單,而是經曆了一個(ge) 艱辛的認識、探索、深化和堅定不移、持之以恒的過程。毛澤東(dong) 同誌講過,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cong) 遵義(yi) 會(hui) 議開始的。眾(zhong) 所周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發展的產(chan) 物,是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結果,同時也是在共產(chan) 國際幫助下成立的,這種幫助在很多時候很多問題上表現為(wei) 直接作決(jue) 定、下命令。一方麵,共產(chan) 國際在促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長和進步方麵作出了特有貢獻;另一方麵,又對大革命的失敗、土地革命戰爭(zheng) 時期的“左”傾(qing) 教條主義(yi) 和冒險主義(yi) 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毛澤東(dong) 同誌比較早地開始了獨立自主的革命實踐,比較早地產(chan) 生了獨立自主的意識。他對農(nong) 民在中國革命中主力軍(jun) 地位的認識,對湖南等地農(nong) 民運動的高度讚揚,尤其是帶領秋收起義(yi) 部隊挺進井岡(gang) 山就是明證。麵對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麵對把馬克思主義(yi) 教條化、把共產(chan) 國際決(jue) 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qing) 向,毛澤東(dong) 同誌在《反對本本主義(yi) 》一文中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yi) 的‘本本’是要學習(xi) 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革命鬥爭(zheng) 的勝利要靠中國同誌了解中國情況”。
以遵義(yi) 會(hui) 議為(wei) 開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獨立自主性日趨彰顯和堅定。在處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與(yu) 各種政治力量尤其是國共兩(liang) 黨(dang) 的複雜關(guan) 係中,在處理與(yu) 共產(chan) 國際、蘇聯共產(chan) 黨(dang) 的關(guan) 係中,在處理與(yu) 美、英、蘇等大國的關(guan) 係中,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積累了豐(feng) 富的獨立自主經驗。新中國成立後,奉行獨立自主基礎上的“一邊倒”外交方針,站在以蘇聯為(wei) 首的社會(hui) 主義(yi) 陣營一邊,以壯大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力量、打破帝國主義(yi) 對新中國的封鎖的同時,在接受蘇聯援助尤其是新技術援助的同時,對於(yu) 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yan) 、獨立自主地處理內(nei) 政外交事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曾有過絲(si) 毫含糊、動搖,毛澤東(dong) 同誌的話擲地有聲,“要講政治條件,連半個(ge) 指頭都不行”。
二
毛澤東(dong) 同誌的獨立自主思想和精神首先體(ti) 現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上。走自己的路,可以說是毛澤東(dong) 思想和實踐的落腳點、根本點。正是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毛澤東(dong) 同誌帶領黨(dang) 和人民走出了一條不同於(yu) 蘇聯十月革命“以城市為(wei) 中心”,而是“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新中國成立後,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則成為(wei) 毛澤東(dong) 同誌思考和探索的重心。他提出,現在是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men) 要進行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在對黨(dang) 的八大政治報告進行修改的時候,他寫(xie) 道:“不可能設想,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在各國的具體(ti) 發展過程和表現形式,隻能有一個(ge) 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國是一個(ge) 東(dong) 方國家,又是一個(ge) 大國。因此,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在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以後還會(hui) 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事實上,毛澤東(dong) 同誌《論十大關(guan) 係》《關(guan) 於(yu) 正確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的問題》等報告或講話便是“第二次結合”的典型體(ti) 現。正是在這種探索和結合中,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新中國在一個(ge) 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的基礎,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而沒有像一些新獨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那樣,雖然政治上宣布獨立了,但經濟上無法擺脫對原宗主國的依賴而不得不墮入依附性發展。
以新中國成立後近三十年的獨立自主成就為(wei) 起點,在改革開放的創造性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得以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得以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得以創造。曆史表明,道路決(jue) 定命運。人類曆史上沒有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後麵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xing) 。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獨立自主的根本和前提,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基本結論。新時代,黨(dang) 和人民需要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闊步前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就一定能夠實現。
三
獨立自主就要自力更生。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dong) 同誌就明確告誡全黨(dang) :“我們(men) 的方針要放在什麽(me) 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抗日戰爭(zheng) 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yu) 日偽(wei) 封鎖和國民黨(dang) 反共摩擦,陝甘寧邊區和敵後各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日益困難,毛澤東(dong) 同誌後來回顧說,“我們(men) 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然而,在毛澤東(dong) 同誌和中共中央“自己動手、豐(feng) 衣足食”的號召下,陝甘寧邊區和其他敵後抗日根據地先後開展大生產(chan) 運動,毛澤東(dong) 同誌等中央領導人帶頭參加勞動,八路軍(jun) 三五九旅創造了變荒山野嶺的南泥灣為(wei) “陝北的好江南”的奇跡,譜寫(xie) 了一曲自力更生、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壯麗(li) 凱歌。轟轟烈烈的大生產(chan) 運動為(wei) 黨(dang) 帶領人民戰勝嚴(yan) 重困難、打敗日本侵略者奠定了物質基礎。
民主革命勝利後,毛澤東(dong) 同誌同樣強調要把經濟發展放在自力更生的基點上。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曾經給予中國經濟和技術援助,中蘇關(guan) 係破裂後,蘇聯撤走專(zhuan) 家,撕毀合同,毛澤東(dong) 同誌認為(wei) 這對我們(men) 有好處,能夠激勵我們(men) 獨立自主地進行科技攻關(guan) ,獨立自主地發展經濟。他申明,“我們(men) 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men) 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men) 不能依賴它,我們(men) 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ti) 軍(jun) 民的創造力”。正是在這一思想激勵下,新中國成功研發“兩(liang) 彈一星”,實現了科技領域的自主突破,並由此帶動了整個(ge) 工業(ye) 體(ti) 係的建設。可以說,“自力更生為(wei) 主,爭(zheng) 取外援為(wei) 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幹工業(ye) 、幹農(nong) 業(ye) 、幹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yi) ,認真學習(xi) 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wei) 戒”,這就是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的國家經濟建設路線。他鼓勵創造創新,告誡人們(men) “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麵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men) 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ge) 不太長的曆史時期內(n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的強國”。
新時代的中國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在大步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已經成為(wei) 並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科技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在一些重要領域、關(guan) 鍵技術方麵仍然存在短板甚至被“卡脖子”。曆史告訴我們(men)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必須丟(diu) 掉幻想、堅定信心、自主研發,隻有如此,才能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四
獨立自主並非意味著閉關(guan) 自守,自力更生也不是盲目排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強調的是對外合作中的主動性與(yu) 主導權,避免在合作中出現單向依賴,喪(sang) 失發展的主動權。在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對外經貿、技術合作是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尤其是在經濟、技術落後的情況下,更為(wei) 重要。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dong) 同誌和中共中央不僅(jin) 積極發展與(yu) 蘇聯、東(dong) 歐等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經貿、技術往來,而且想辦法打破封鎖,開展與(yu) 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的經濟、技術交往。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yu) 學習(xi) 借鑒人類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guan) 係。毛澤東(dong) 同誌在《論十大關(guan) 係》的報告中指出,應當承認,每個(ge) 民族都有它的長處。“我們(men) 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dong) 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外國資產(chan) 階級的一切腐敗製度和思想作風,我們(men) 要堅決(jue) 抵製和批判。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men) 去學習(xi) 資本主義(yi) 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ye) 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麵。”
在已有思想和實踐基礎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實現跨越式發展。新時代,我們(men) 需要繼續秉持兼容並蓄的態度,虛心學習(xi) 他人的好東(dong) 西,並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men) 自己的好東(dong) 西,但決(jue) 不能囫圇吞棗、邯鄲學步。隻有紮根本國、獨立自主,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五
獨立自主作為(wei) 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指導原則,離不開鬥爭(zheng) 精神。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是黨(dang) 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曆史表明,黨(dang) 帶領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從(cong) 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鬥爭(zheng) 取得的。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了國家和人民,無論敵人如何強大、挑戰如何嚴(yan) 峻,總是毫無畏懼、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毛澤東(dong) 同誌曾寫(xie) 下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men) 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jue) 心,有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們(men) 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他強調,“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yi) 國家再有一絲(si) 一毫的幹涉”,“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裏,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dong) 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毛澤東(dong) 同誌的革命實踐和精神處處體(ti) 現著中國人民獨立自主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體(ti) 現著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尊嚴(yan) 的崇高氣節。新中國成立後,麵對帝國主義(yi) 、霸權主義(yi) 的封鎖禁運和戰爭(zheng) 威脅,麵對“老子黨(dang) ”、大國沙文主義(yi) 的盛氣淩人甚至陳兵邊境,毛澤東(dong) 同誌更是表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他要求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在國際交往中對任何大國、強國、富國都不要有一點卑躬屈節的表現,也不容忍中國的民族尊嚴(yan) 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侵犯。這一敢於(yu) 鬥爭(zheng) 的傳(chuan) 統從(cong) 未中斷,在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中,鄧小平同誌明確表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men) 的附庸”,“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鎖、最不怕製裁的就是中國”。
敢於(yu) 鬥爭(zheng) ,還要善於(yu) 鬥爭(zheng) 。鬥爭(zheng) 是一門藝術,需要注重策略方法。在長期的鬥爭(zheng) 實踐中,毛澤東(dong) 同誌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展現出非凡的智慧,包括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戰略的高遠性和戰術的敏銳性,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善於(yu) 抓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麵,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原則,等等。新時代,我們(men) 要繼承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寶貴經驗,培養(yang) 和保持頑強的鬥爭(zheng) 精神、堅強的鬥爭(zheng) 意誌、高超的鬥爭(zheng) 本領。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的獨立自主原則不能丟(diu) ,中國人的脊梁不能彎。隻要我們(men) 善於(yu) 把握新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的時代特點,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讓獨立自主在新征程上煥發新的光芒。
我們(men) 黨(dang) 百餘(yu) 年的偉(wei) 大曆程證明,在我們(men) 這個(ge) 人口眾(zhong) 多的社會(hui) 主義(yi) 大國,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wei) 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社會(hui) 製度和發展道路,始終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決(jue)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中國的事情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辦。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言:“中國有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土地、56個(ge) 民族,我們(men) 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men) 該怎麽(me) 辦?”“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men) 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