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讓數據要素“乘”出新動能
【光明時評】
作者:翟 雲(yun)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生導師)
近日,國家數據局發布了《“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擘畫了發揮數據要素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的“任務書(shu) ”,構建了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施工圖”,找到了數據要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或許,這正是“數據要素×”應該有的樣子。作為(wei) 國家數據局的“開局之舉(ju) ”,《行動計劃》無疑被寄予厚望。當前,數據要素依舊麵臨(lin) 陷入場景釋放不夠、數據供給不足、流通機製不暢等困境。這就亟須加快破解數據要素的“急難愁盼”,結束數據要素“漫天飛”現象,讓數據要素與(yu) 示範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如何“乘”出新動能,已經成為(wei) 一道亟須回應的時代課題。
堅持守正和創新並重,讓數據流變成新價(jia) 值。數據要素是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的生產(chan) 要素家族“新成員”,推動著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的數字化轉型走上快車道。根據國家工業(ye) 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測算,數據要素對2021年GDP增長的貢獻率和貢獻度分別為(wei) 14.7%和0.83個(ge) 百分點。與(yu) 傳(chuan) 統生產(chan) 要素相比,數據要素的獨特魅力可見一斑。進一步發揮數據要素的“神助力”,須深刻認識數據要素的催化劑作用,以數據流為(wei) 牽引,打通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極大程度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和經濟社會(hui) 運行效率。同時,堅決(jue) 吃“改革飯”。打好“數據牌”,沒有即插即用的靈丹妙藥,簡單的“拿來主義(yi) ”無疑會(hui) 消化不良。立足中國國情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現狀,探索數據要素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密鑰”。下好數據要素“改革棋”,讓數據破圈,讓業(ye) 務跨界,加快破解阻礙數據要素釋放活力的各種藩籬,真正讓源源不斷的數據流變成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價(jia) 值流。
堅持融合和孵化並重,讓數據流催生新模式。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世界互聯網,大數據加速向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領域全麵推進與(yu) 滲透,一切皆可數字化連接成為(wei) 現實。《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chan) 業(ye) 規模達1.5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8%;數據產(chan) 量達到8.1ZB,同比增長22.7%,占全球數據總量的10.5%。與(yu) 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地方數據發展報告》顯示,數據要素供需匹配度均值僅(jin) 為(wei) 0.40。由於(yu) 缺乏強有力的頂層設計和行動路線,大量數據資源深藏閨中更談不上和場景應用深度融合。數據的生命力在於(yu) 流動。深挖數據要素“金礦”,就要加快實現由資源化、資產(chan) 化向資本化的“三步走”,真正讓數據流得動、能落地。一是摸清數據家底,實現數據資源化。加快探索數據要素納入各級各類部門的“職責清單”,推動數據按場景需求共享開放成為(wei) 新常態。二是探索構建數據要素資產(chan) 化體(ti) 係。一方麵,探索數據入表新模式,推動數據資源納入財務報表,另一方麵,實現數據入統,將數據要素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GDP統計核算,從(cong) 而為(wei) 做大、做優(you) 、做強“數據財富蛋糕”夯實根基。三是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比如,數商模式就是一個(ge) 很好的“試金石”。此外,《行動計劃》提出了12條重點計劃,既是數據要素施展賦能作用、永葆生機活力的“生命線”,也是深化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chan) 品經營權等“三權”分置改革舉(ju) 措落地的“孵化場”,對進一步探索數據評估、質押、融資等新型流通模式,提供了無比肥沃的實踐土壤。
堅持活力和秩序並重,讓數據流賦能新格局。無規矩不成方圓。讓數據要素用得好,製度體(ti) 係保障必須到位。一是探索數據產(chan) 權“試驗田”。數據產(chan) 權是適應當代數字經濟發展要求而出現的新興(xing) 經濟概念,要以數據產(chan) 權為(wei) 抓手和突破,下地方探索的功夫,做先行先試的文章,將改革“試驗田”深耕成“示範田”,從(cong) 而早日破解數據產(chan) 權這個(ge) 最難啃的硬骨頭。二是築牢數據要素“安全線”。注重發展和安全雙輪驅動,以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為(wei) 指導,既要不斷催生新場景新業(ye) 態新模式,又要築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讓數據要素在平穩有序開放共享中充分釋放數據紅利。三是掃除數據跨境流動“攔路虎”。開放是數據要素的天然屬性,一方麵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全國統一大市場;另一方麵要加快數據要素“出海”步伐,不斷擴大數據要素朋友圈,在有序推進數據跨境流通、暢通數據要素雙循環中持續發揮數據要素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把我國數據基礎資源優(you) 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6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