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全社會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編者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ge) 重大關(guan)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是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二是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guan) 係,三是正確處理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的關(guan) 係,四是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五是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guan) 係。
總結新時代10年的實踐經驗,我們(men)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2023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年。這一年,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美麗(li) 中國建設交出滿意答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召開,我國迎來首個(ge) 全國生態日,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開局順利,綠色低碳發展腳步不斷加快。
歲末之際,讓我們(men) 通過一個(ge) 個(ge) 來自生態環境保護一線的故事,感受這一年,生態文明建設者們(men) 在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征程上做出的點滴努力。
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
以科技力量保護長江
“逐步實現客船新能源化”
本報記者 吳 君
踏上“長江三峽1”號純電動遊輪,從(cong) 葛洲壩向三峽大壩進發,長江兩(liang) 岸的青山慢慢劃過眼前。
“這艘遊輪充1次電,綜合工況下可運行10小時或續航150公裏。”當天的“長江三峽1”號船長陳國海介紹,“我每天從(cong) 宜昌港開到三鬥坪港,全程約40公裏,充1次電能跑個(ge) 來回,晚上在城區江麵跑趟夜遊,還能剩20%的電。”
不僅(jin) 續航時間長,遊輪還平穩、舒服、噪聲小,也聞不到柴油味。“乘遊輪遊西陵峽,參觀三峽大壩、葛洲壩,真是不虛此行!”有遊客感歎。宜昌交運長江遊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軍(jun) 介紹,截至今年10月31日,“長江三峽1”號已運行“兩(liang) 壩一峽”163個(ge) 航次、長江夜遊125個(ge) 航次,共接待遊客31萬(wan) 多人次。
“長江三峽1”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載電量最大的新能源純電動遊輪,去年3月29日在宜昌秭歸新港首航。“我們(men) 的遊輪動力‘心髒’分4個(ge) 電池艙,搭載了720塊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包,總載電量7500千瓦時。”陳國海說,“長江三峽1”號還是全球第一艘采用高壓充電、低壓補電方案的電動船,填補了我國電動客船領域多項技術空白。
如何解決(jue) 動力、補給、維修問題?劉軍(jun) 介紹,隨著“電化長江”不斷推進,宜昌港、秭歸茅坪港都建設了高壓充電點,純電動船舶在休息和等候遊客時可隨時充電,一次充滿僅(jin) 需6小時。此外,船上生活垃圾也都在宜昌港九碼頭上岸,汙水進入城市汙水管網,實現統一處理。
目前,“長江三峽1”號充電量已突破130萬(wan) 千瓦時。此外,宜昌還有3艘新能源客船在建,2艘已招標,5艘已納入計劃。“未來,我們(men) 將逐步實現客船新能源化。”劉軍(jun) 說。
聚焦“電化長江”“氫化長江”,宜昌以科技力量保護長江,今年上半年,全市19家船舶修造企業(ye) 共建造新能源船舶40艘。宜昌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說,宜昌將打造2至3個(ge) 百億(yi) 級園區,綠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將達300艘以上。
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guan) 係
治理黃河流域砒砂岩區水土流失
“促進流域水沙關(guan) 係協調”
本報記者 王 浩
水少沙多、水沙關(guan) 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症結所在。
黃河“幾字彎”處,內(nei) 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二老虎溝小流域,通過千溝萬(wan) 壑與(yu) 黃河相連。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申震洲常年駐紮在這裏,為(wei) 黃河水沙關(guan) 係把脈問診,開展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為(wei) 什麽(me) 將試驗站選在二老虎溝小流域?“這裏是典型的砒砂岩區。砒砂岩遇風遇水就會(hui) 鬆散成砂土,區域內(nei) 植被稀少、生態脆弱,導致大量粗泥沙進入黃河。砒砂岩區僅(jin) 占黃河流域麵積的約2%,但多年平均入黃河的粗泥沙近1億(yi) 噸。治理好砒砂岩區,對促進黃河流域水沙關(guan) 係協調十分重要。”申震洲說。
坡麵布置集沙儀(yi) ,每周收集沙量,記錄風沙變動;汛期,記錄徑流量、泥沙量,摸清水蝕狀況;監測不同季節岩層剝蝕速率……“水文、土壤、氣候、生物、地貌五大監測數據全覆蓋,為(wei) 小流域做全身體(ti) 檢,促進流域水沙關(guan) 係協調。”申震洲說。
水土保持是項複雜工程,要治理水土流失必須抓主要矛盾。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長肖培青說,最初,研究人員發現黃河下遊河床泥沙多為(wei) 粗泥沙,後逐步鎖定其主要來源為(wei) 黃土高原區,經過反複對比,又進一步確定粗泥沙主要來自砒砂岩區。
坡頂建設集雨設備,發展蘋果、山杏等經濟林;坡麵覆蓋抗蝕促生材料,栽種經濟灌木和牧草;溝底布設砒砂岩改性材料淤地壩,蓄水攔沙——多措並舉(ju) ,最大程度把水土留在了小流域裏。
“多年實踐證明,隻有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guan) 係,多部門聯手、多區域合作、多政策協同,才能實現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姚文藝說。
二老虎溝小流域隻是縮影。水利部門堅持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和流域係統性出發,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因地製宜、科學施策。截至2022年底,黃河流域累計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麵積26.88萬(wan) 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達67.85%。
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加快推進”
本報記者 寇江澤
前不久,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麵啟動,5個(ge) 督察組分別對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開展督察進駐工作。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某駐地信訪間內(nei) ,工作人員蔣萍正處理群眾(zhong) 舉(ju) 報信件。來信的是當地一名市民,反映一處河道存在違規挖砂問題。
“這件舉(ju) 報屬於(yu) 第九批舉(ju) 報件,編號為(wei) 9556。”蔣萍介紹。這意味著當時督察組在該省已接到9批556封舉(ju) 報信件。蔣萍將舉(ju) 報對象的名稱、地點、生態環境破壞狀態等信息錄入信息化係統,“督察是為(wei) 了解決(jue) 問題。審核通過後,舉(ju) 報件將按照屬地監管原則,轉給相關(guan) 部門依法調查處理。”
處理好群眾(zhong) 來信、來電舉(ju) 報,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理群眾(zhong) 舉(ju) 報、強化公眾(zhong) 參與(yu) ,不僅(jin) 使督察更接地氣、更察民情,還豐(feng) 富了督察內(nei) 涵、提升了督察效能。
透過群眾(zhong) 來信、來電反映情況可以看到,公眾(zhong) 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持續提升。蔣萍多次參加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信訪工作,“群眾(zhong) 不僅(jin) 會(hui) 反映身邊的環境汙染‘小事’,如餐飲油煙、工地揚塵等,而且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大家的參與(yu) 熱情日益提升,對區域性、流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等涉及公共利益問題的舉(ju) 報數量呈現明顯增長趨勢。”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舉(ju) 報受理、轉辦、核查、督辦、回訪工作機製。督察組第一時間公布信訪舉(ju) 報電話和信箱,推進邊督邊改,公開調查處理情況,加大回訪力度,建立長效機製。
生態環境部聘請的“特邀觀察員”、環保社會(hui) 組織公眾(zhong) 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jun) 見證了生態環境保護多元參與(yu) 的持續拓展。“我國建立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一係列製度,持續強化外部約束,同時激發起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共建共享美麗(li) 中國。”馬軍(jun) 說,“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加快推進。”
正確處理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的關(guan) 係
促進自然恢複,恢複水域麵積
“呼倫(lun) 湖變得越來越美麗(li) ”
本報記者 張 棖
12月的呼倫(lun) 湖,凜冽寒風中,2000多平方千米的湖麵已被冰封。
一大早,59歲的包黎明便驅車開始了一天的巡護。身為(wei) 內(nei) 蒙古呼倫(lun) 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呼倫(lun) 溝管護站的管護員,他已守護呼倫(lun) 湖36年。呼倫(lun) 湖地處呼倫(lun) 貝爾大草原腹地,在調節氣候、涵養(yang) 水源、維係周邊草原生態平衡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wei) 最大程度削減人為(wei) 因素對呼倫(lun) 湖的影響,促進其自然恢複,這些年,環湖餐飲、住宿等經營設施被取締,漁業(ye) 也從(cong) 休漁限產(chan) 轉為(wei) 全麵禁止捕撈。”包黎明介紹。春秋季是魚類產(chan) 卵期和鳥類繁衍及遷徙的季節,包黎明他們(men) 還要對鳥類遷徙通道加以保護。
巡護了五六個(ge) 小時,包黎明又來到沿湖牧民滿達家走訪。為(wei) 保護環湖草原生態,當地積極開展環湖土地沙化與(yu) 草地退化治理,湖區周邊417戶居民實現了生態移民。滿達如今成為(wei) 義(yi) 務巡湖員,發現情況會(hui) 第一時間聯係保護區管護站。
“‘十三五’時期,我們(men) 在呼倫(lun) 湖周邊草原實施禁牧1268萬(wan) 畝(mu) 、草畜平衡4365萬(wan) 畝(mu) 。2020年起,治理呼倫(lun) 湖流域沙化土地83.8萬(wan) 畝(mu) ,草原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草地沙化、退化程度得到有效遏製。”呼倫(lun) 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竇華山介紹,“呼倫(lun) 湖變得越來越美麗(li) 。”
回到管護站,包黎明又開始查看監控係統。“保護區8個(ge) 管護站100多人管護7400多平方千米麵積,我們(men) 管護站7人管護500多平方千米,離不開電子眼。”包黎明說,通過24小時監控,管護站對狼、沙狐、黃羊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活動區域進行調查掌握,不僅(jin) 實現了管護,還為(wei) 相關(guan) 科研工作提供了數據。
經過多年科學治理、係統保護,呼倫(lun) 湖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水域麵積顯著恢複。
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guan) 係
探索企業(ye) 綠色轉型之路
“不讓超標汙水排入長江”
本報記者 楊顏菲
盡管已近隆冬,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簡稱“九江石化”)油品碼頭仍是綠意蔥蘢。
一大早,該公司環保專(zhuan) 家劉斌像往常一樣,帶著團隊到碼頭作業(ye) 區仔細檢查油氣回收設施等。“盡管各項在線監測數據無異常,但現場檢查設備、手工采樣可不能少,這等於(yu) 為(wei) 安全環保上了‘雙保險’。”劉斌說。
“這套油氣回收設施能把接卸過程中揮發的油氣通過管道收集起來,回收率在95%以上。”九江石化安全環保部環保室主任米鵬濤說,“我們(men) 既然承諾了不讓超標汙水排入長江,就得努力兌(dui) 現。”
九江石化生產(chan) 區內(nei) 幹淨整潔。“10多年前,一到刮風天,整個(ge) 廠區就會(hui) 彌漫刺鼻的氣味。”劉斌回憶,那時企業(ye) 環保意識不強,加上生產(chan) 工藝落後、產(chan) 品單一、能耗高等原因,一度麵臨(lin) 關(guan) 停並轉的局麵。分析麵臨(lin) 的困難後,公司把減汙降碳、綠色轉型作為(wei) 破局的關(guan) 鍵一招。2016年開始,九江石化積極落實“綠色企業(ye) 行動”計劃,實施近30個(ge) 環保隱患治理與(yu) 提標改造項目,先後開展38項專(zhuan) 題技改攻關(guan) ;利用清潔生產(chan) 技術改造傳(chuan) 統工藝,推進化石能源潔淨化、潔淨能源規模化、生產(chan) 過程低碳化……
九江石化產(chan) 業(ye) 園區二氧化碳回收綜合利用項目中控室內(nei) ,技術人員正關(guan) 注自動化生產(chan) 線運轉情況。“項目以九江石化煤製氫脫碳尾氣為(wei) 原料,將原本被當作廢氣排放的二氧化碳,經過密封管道回收、淨化、壓縮、提純,變成食品級的高純度二氧化碳,實現資源化利用,每年產(chan) 生2000餘(yu) 萬(wan) 元效益。目前已累計回收13萬(wan) 噸二氧化碳。”項目負責人敖慧華說。
綠色低碳發展,換來企業(ye) 產(chan) 能增長、結構優(you) 化:石化綜合煉化加工能力由50萬(wan) 噸提升至1000萬(wan) 噸;產(chan) 品由汽柴油擴展到航空煤油、聚丙烯、芳烴等,市場競爭(zheng) 力明顯提升。近年來,九江石化外排廢水達標率、固廢合規處置率均達100%;去年碳排放量比2021年減少70萬(wan) 噸,汙水回用率由以前的不足30%提高到65%。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7日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