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阿勒泰毛皮滑雪板“滑”得更遠

發布時間:2023-12-27 18: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2月20日上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拉斯特鄉(xiang) 的“馬皮滑雪板製作技藝”傳(chuan) 承基地,33歲的胡安什別克·斯蘭(lan) 別克一大早就和兩(liang) 名徒弟來到這裏,鑽眼挖槽、打蠟拋光,製作毛皮滑雪板。

  胡安什別克的父親(qin) 斯蘭(lan) 別克·沙和什今年69歲,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阿勒泰市“馬皮滑雪板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從(cong) 15歲開始,胡安什別克跟著父親(qin) 學習(xi) 製作毛皮滑雪板。

  剛開始學時,這個(ge) 大個(ge) 子的哈薩克族小夥(huo) 兒(er) 會(hui) 不小心把裁好的樺木板掰斷,或是切割板材時尺寸出問題,但靠著耐心和堅持,他現在製作的毛皮滑雪板品質也跟父親(qin) 做得一樣好。

  阿勒泰素有“雪都”之稱,自古以來,毛皮滑雪板就是當地哈薩克族群眾(zhong) 冬季生產(chan) 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距離胡安什別克家40多公裏的敦德布拉克岩畫洞穴中,有距今1萬(wan) 多年的古人滑雪狩獵岩畫。

  和現代滑雪板不同,古老的毛皮滑雪板凝結著阿勒泰先民的智慧。毛皮滑雪板選用樺樹、白鬆木及馬前腿的皮毛為(wei) 原材料,經過選材、裁板、軟化板頭、板頭定型等10道工序製作而成。這種毛皮滑雪板向前滑行和下坡時順毛,減小摩擦,向後踩蹬和登坡時逆毛,增大摩擦。

  “毛皮滑雪板比現代的滑雪板還好,現代的滑雪板隻能玩,這個(ge) 還能爬坡,以前是我們(men) 當地人的交通工具。”胡安什別克說,冬天有時會(hui) 下兩(liang) 米多厚的雪,馬都走不了,這種滑雪板還能載著牧民出行。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對冰雪文化的推廣,新疆阿勒泰作為(wei) 人類滑雪最早起源地,被越來越多人知曉。胡安什別克家的毛皮滑雪板的訂單也越來越多,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入冬後,他們(men) 製作了60副不同尺寸的毛皮滑雪板,絕大多數都已售出。

  “一副毛皮滑雪板要賣1000多元,一個(ge) 冬天就能給家裏帶來近10萬(wan) 元的收入。”胡安什別克說,他之前在外地開出租車,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2021年他賣掉出租車,回家一心一意跟父親(qin) 學藝,傳(chuan) 承這門古老的技藝。

  外出打工的經曆,讓胡安什別克想到了改進製作工藝的方法。他動員父親(qin) 買(mai) 了一台木器加工機。改變過去加工滑雪板用斧頭砍、鋸子鋸的傳(chuan) 統做法,機器加工的木材又直又平。跟父親(qin) 學習(xi) 的過程中,他還有個(ge) 想法,就是把固定在毛皮滑雪板上的馬皮設計成可拆卸的,下山下坡時可去掉毛皮,減少阻力。

  作為(wei) 家族第五代技藝傳(chuan) 人,胡安什別克還在兩(liang) 三年前,在短視頻平台上開設了賬號,自己拍攝、剪輯,用視頻展示製作毛皮滑雪板的過程,向更多的年輕人推廣這門古老的文化。他還和設計公司合作,創新推出毛皮滑雪板的相關(guan) 文創產(chan) 品,讓不方便攜帶大尺寸滑雪板上飛機的遊客,可以買(mai) 到縮小版的手工藝品,增加了收入的同時,也讓這項技藝在創新中更好地得到傳(chuan) 承和傳(chuan) 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見習(xi) 記者 劉釋誠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