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時評】重視保護野生動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布時間:2023-12-28 11: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徐譚

  近日,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發布我國首批789處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這份涉及31個(ge) 省、區、市,覆蓋了565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繁衍地、遷飛地的名錄甫一出台,便引發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此舉(ju) 被視為(wei)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相關(guan) 規定的重要舉(ju) 措。

  粗看名錄中的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陸生野生動物”和“重要棲息地”,似乎並不新鮮。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hui) 價(jia) 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棲息地,則是指野生動物野外種群生息繁衍的重要區域。而提到重要棲息地,往往令人聯想到各類自然保護地。根據2023年年初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shu) ,中國正在努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截至2021年底,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wan) 處,90%的陸地自然生態係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

  誠然,首批名錄收錄的重要棲息地當中,絕大部分都歸屬於(yu) 現有法定保護形式之下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但值得注意的是,名錄中有十餘(yu) 處重要棲息地的“現有主要保護形式”空缺,在整個(ge) 名錄中的占比不足2%。實際上,這些重要棲息地並非“無名之輩”。例如名錄中的北京昌平沙河水庫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是中華秋沙鴨、遺鷗、東(dong) 方白鸛、卷羽鵜鶘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遷徙驛站,在觀鳥愛好者群體(ti) 中頗有名氣。但這片濕地雖然生態價(jia) 值高,卻缺少有力的“法律地位”。此次被收入名錄後,北京沙河濕地明確成為(wei) 受野生動物保護法所保護的、禁止破壞的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後續保護工作將更加有法可依。

  由此可見,不同於(yu) 以往從(cong) 行政區劃或者地理景觀角度劃分和管理保護地的框架,名錄從(cong) 野生動物的生存需求出發來推動保護工作。在大力提倡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當下,這種邏輯切換的重要意義(yi) 不言而喻。

  不過也有公眾(zhong) 認為(wei) ,相較於(yu) 眾(zhong) 多亟待填補的“保護空白”,不足2%的比例還是太低,且缺少配套實施管理細則,恐難真正落地。其實不然。從(cong) 出台過程來看,名錄是基於(yu) 20多年來我國各項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監測數據,依據《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認定暫行辦法》的相關(guan) 技術性規範編製而成。任何單位和個(ge) 人發現符合相關(guan) 認定條件的自然區域,還可以向國家林草局書(shu) 麵建議將該區域增補列入。這體(ti) 現了名錄的動態開放性。同時,“保護空白”並不意味著現在沒有保護措施,名錄也尊重屬地因地製宜、采取適當保護措施進行管理的能動性。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將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劃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保護、恢複和改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對不具備劃定自然保護地條件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劃定禁獵(漁)區、規定禁獵(漁)期等措施予以保護。此外,各地現有的保護小區、誌願性保護地、自然友好農(nong) 田等,都可以成為(wei) 潛在的重要棲息地管理方式。因此,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名錄的價(jia) 值恰在名錄之外。重要棲息地最重要的價(jia) 值是補充,對現有保護地體(ti) 係之外的棲息地給予關(guan) 注並提供保護屏障。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當亞(ya) 洲象“旅行團”安然走出雨林深處的保護區,當華北豹暢行太行山間的領地,當勺嘴鷸自由地在北部灣灘塗越冬棲息,當大鴇信守年年回歸北京通州農(nong) 田越冬的約定,我們(men) 需要的不僅(jin) 僅(jin) 是第二批、第三批科學完善的重要棲息地名錄,更重要的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決(jue) 心和行動力。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8日 1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