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冬日的“爾濱”何以走紅

發布時間:2024-01-04 17:04:00來源: 浙江宣傳

  “零下二十攝氏度,我在哈爾濱當公主”“媽媽,我有點急事,必須立刻去一趟哈爾濱”……這幾天冰城火了,一車車“南方小土豆”一路向北,不斷湧入哈爾濱。互聯網上新梗熱搜不斷,話題熱度持續刷新。

  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哈爾濱接待遊客304.79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9.14億(yi) 元,旅遊熱度環比上漲240%。據預測,這波熱潮還將延續至寒假、春節假期。

  那麽(me) ,這個(ge) 冬日,“爾濱”何以走紅?“南方小土豆”愛上大東(dong) 北,又帶給我們(men) 哪些啟示?

  

  “最萌南北差”一直是個(ge) 有趣的話題。中國南北跨越近50°的緯度差,滋養(yang) 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萬(wan) 物生靈,也積澱了迥然的地域文化、生活方式。這在“橘生淮南則為(wei) 橘,橘生淮北則為(wei) 枳”的古語流傳(chuan) 中、在“白馬西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的手書(shu) 楹聯中,都多有描述。

  有人說,“旅遊就是從(cong) 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到別人待膩了的地方去”。其內(nei) 裏在於(yu) 不同地方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讓遊客得以探索、體(ti) 驗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冰雪的世界對南方人來說具有天然吸引力。很多時候在北方人看來仿佛是“毛毛雨”的小雪,在南方人眼裏已經是“鵝毛大雪”了。甚至有網友調侃,北方的冬天,最有意思的節目莫過於(yu) “南方人看雪,北方人看南方人看雪”。

  因此對“南方小土豆”而言,哈爾濱無疑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冰雪之城”。在這裏,有人第一次吃到不用放冰箱的老冰棍,有人在“南泥北運”後見到了自己那白得發光的“波棱蓋”。而當南方遊客攻進冰城,“家裏來qiě了”的哈爾濱也開啟“寵土豆”模式:

  鬆花江冰麵上升起熱氣球、索菲亞(ya) 教堂“掛”上夢幻明月,秒變“爾濱最懂浪漫”;性格粗獷的的哥溫柔說起夾子音“公主請下車”,十分幽默親(qin) 切;被切成一塊塊的凍梨,令“小土豆”感到餐桌待遇飆升;就連動物園裏的東(dong) 北虎,也開始賣萌了……

  麵對這“掏心掏肺”的付出,不少遊客感慨:“不是土耳其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jia) 比”。黑龍江省也在致海內(nei) 外遊客的感謝信中說:“您的傳(chuan) 揚,把很多龍江人都‘整不會(hui) 了’”。

  

  冰雪年年有,為(wei) 何哈爾濱在這一波出了圈?筆者認為(wei) ,這“整不會(hui) ”的背後,至少“整會(hui) ”了新三樣:

  比如,雪裏掘金的產(chan) 業(ye) 布局。世界矚目的北京冬奧會(hui) ,讓很多人領略了冰雪運動的獨特魅力。哈爾濱的爆火,折射的正是當下冰雪經濟的火熱。據《中國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3年冰雪運動人數已超3.4億(yi) ,預計全國冰雪產(chan) 業(ye) 規模可達8900億(yi) 元。

  哈爾濱正是迎著風口,放大了冰雪特色文旅的效應,將“冷資源”盤活為(wei) “熱經濟”。像這個(ge) 冬天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投資和造型都是曆年之最。這裏能成為(wei) 熱門打卡地,吸引諸多遊客紛紛前來,就是冰雪經濟這篇文章越做越大的證明。

  再如,以退為(wei) 進的真誠法則。事實上,冰雪大世界開園首日,因排隊時間長、遊客體(ti) 驗感不佳等原因,曾引發一次退票風波。當地的應對是公開致歉並連夜整改,在公開信中還承諾了整改措施。這番真誠且帶有儀(yi) 式感的操作成為(wei) 加分項,降低了負麵評價(jia) ,實現了口碑逆轉,還為(wei) 當地添了把火。

  又如,熱情好客的待客之道。有人說,哈爾濱人有三樣,熱情、樸實、講義(yi) 氣。盡管在網絡上不少當地網友都調侃起了自己的家鄉(xiang) ,“爾濱,你讓我感到陌生”“我以為(wei) 我是親(qin) 生的,結果才知道親(qin) 生的在南方”……但落到實際行動上,他們(men) 卻不含糊。

  許多哈爾濱市民用淳樸的方式表達著“東(dong) 北歡迎你”,比如超負荷趕工的冰雕師傅,為(wei) 遊客送去暖心薑糖水的誌願者,為(wei) 南方朋友製定攻略的當地熱心網友……哈爾濱火出圈,有政府的努力,更有當地百姓友好與(yu) 微笑的助力。

  

  回望2023年,不少城市在流量的聚焦放大之下,搖身一變成為(wei) 網紅城市,無論是“淄博燒烤”“貴州村BA”,還是新晉頂流“爾濱”,都無一例外地引爆了一波波旅遊消費熱。

  值得思考的是,這些在聚光燈下走紅的城市,如何從(cong) 非常態的“意料之外”走向常態化的“情理之中”?對此,筆者有幾點感受:

  用心永遠是最硬的招牌。一個(ge) 人與(yu) 一座城的雙向奔赴,說到底依托的還是人與(yu) 人之間的連接。四時風物、美景美食,各地有各地的不同,但歸根結底,當地人同心同行、情意滿滿的那份真心,才是最厲害的必殺技。

  這個(ge) 冬天,“南方小土豆vs東(dong) 北大番薯”新CP模式中的一份份溫情熱情,構成了許多來到哈爾濱的旅人的獨家記憶。如果要問這波熱度能持續多久,那就要看當地是否能夠把配套做得更完善、把服務做得更用心、把需求對接得更精準。

  “體(ti) 驗為(wei) 王”正成為(wei) 文旅風口。仔細觀察那些來到冰城的年輕人,無論是疲憊一年的打工人,還是“特種兵式旅遊”的大學生,都喜歡在早市和洗浴中心感受街坊裏巷的人間煙火氣,在皚皚白雪中肆意撒野,他們(men) 紛紛直呼“體(ti) 驗感拉滿”。

  不難發現,相比傳(chuan) 統文旅,現在越來越多遊客不遠萬(wan) 裏奔赴一座城,不再完全因為(wei) 秀美山川和名勝古跡,很多時候隻是為(wei) 了一種新奇、好玩的體(ti) 驗。這種體(ti) 驗可以是吃一頓燒烤,也可以是滑一次雪梯,其背後反映的正是遊客需求的時代性變化。正如《體(ti) 驗經濟》一書(shu) 所言:“體(ti) 驗是開啟未來經濟增長的鑰匙”,這為(wei) 各地在文旅賽道中脫穎而出提供了新思路。

  把“頭回客”變“回頭客”仍需更多解法。當冰雪消融,哈爾濱還能吸引多少南方遊客,沒人能夠精準預判。但可以明確的是,一座城市可以走紅,並不意味著自然而然可以“長紅”,旅遊市場的進化和升級,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如何把“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大流量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和經濟發展的大能量,將更多文旅項目、特色產(chan) 品推廣出去,變“過客”經濟為(wei) “留客”經濟,還要哈爾濱去持續思考並不斷探索新解法。

  快樂(le) 的日子總是讓人戀羨。看到朋友們(men) 在冰天雪地玩得不亦樂(le) 乎,沒去的人羨慕不已,有人調侃道:“去的都是小金豆,小土豆都在加班呢。”最後隻想說一句:“去東(dong) 北撒歡兒(er) 的金豆們(men) ,能不能給大夥(huo) 兒(er) 整點哈爾濱紅腸嚐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