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年科研人員紮根邊疆十載 守望綠洲 把論文寫在沙漠裏

發布時間:2024-01-04 17:1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風沙肆虐,逼人節節敗退。一眼望去茫茫沙海,沒有路,隻能靠毛驢拉車深入沙地。2014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簡稱“策勒沙漠研究站”),甘肅小夥(huo) 兒(er) 薛傑有些茫然。

  策勒沙漠研究站位於(yu)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策勒縣,是中國科學院設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唯一的國家級沙漠研究站,當地風沙災害頻繁。10年來,每年4月至10月,為(wei) 了荒漠化防治、生態恢複與(yu) 水資源管理,作為(wei) 策勒沙漠研究站的一員,薛傑和隊友多次奔走在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監測並獲取一手的氣象、風沙流、地下水水位等數據。

  “這是駱駝刺,抗旱能力極強,別看它在地麵隻有幾十厘米高,地下的根卻能達十幾米深。它從(cong) 沙地深處汲取水分,用堅硬的枝幹應對幹旱沙漠,是防風固沙的荒漠植物。”近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策勒沙漠研究站,副站長薛傑向記者介紹了有“沙漠勇士”之稱的典型荒漠植物駱駝刺。

  沙漠中一簇簇不畏風沙、堅韌生長的駱駝刺,助力沙退人進的奇跡,也見證了薛傑和隊友一次次深入沙漠工作的時光。酷暑時節,大夥(huo) 兒(er) 在鬆軟沙地裏徒步八九公裏,豆大的汗珠不時流下,皮膚也曬得黝黑。

  有時和隊友深入沙漠采集數據,數據傳(chuan) 輸了一半,遇上洶湧而來的沙塵暴,瞬間天昏地暗。防護眼鏡、口罩、防風帽……即使采取了整套防護措施,從(cong) 頭到腳、從(cong) 裏到外,還是會(hui) 被細如麵粉的黃沙侵襲。這樣的場景,薛傑已屢見不鮮。

  “大家回到站點時,鼻子、耳朵、眼睛等全是沙子。風沙嚴(yan) 重時,甚至還會(hui) 出現隊友迷路的情況,繞了很遠的路才和大家匯合。”薛傑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不能說把沙漠全部消滅,但人沙和諧是我們(men) 的目標。”

  薛傑是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的畢業(ye) 生。本科學數學專(zhuan) 業(ye) 、碩博專(zhuan) 攻自然地理學的薛傑,曾在策勒沙漠研究站雷加強研究員的指導下,依托策勒國家野外站支持,圍繞新疆“高山-綠洲-荒漠”係統,嚐試利用多數據源重建了高山區的氣象數據,並量化徑流模擬的不確定性,量化策勒綠洲生態需水量,協調了策勒綠洲農(nong) 業(ye) 灌溉與(yu) 生態需水間的用水衝(chong) 突。

  “將數學理論與(yu) 方法應用於(yu) 水土資源高效利用研究,不僅(jin) 融合了數學與(yu) 水文水資源學科,也讓我明確了科研道路上的探索方向。”薛傑說,博士畢業(ye) 後在策勒沙漠研究站工作,是他從(cong) 未後悔過的選擇。

  “這邊風沙大,身體(ti) 不太適應氣候變化,至今也不時會(hui) 流鼻血。”薛傑坦言,剛來到站點時,雖然打過退堂鼓,但深入一線調研後,發現自己的工作能給當地帶來一定貢獻時,會(hui) 覺得自己的選擇很有價(jia) 值。

  “隻有荒涼沙漠,沒有荒涼人生。”薛傑感慨地說,當地老百姓的淳樸和熱情深深觸動著他,老一輩科學家精神激勵著他,也是他想長期紮根邊疆的原因之一。如今,薛傑從(cong) 事幹旱區景觀格局演變及其生態水文效應、社會(hui) 水文模擬及其水土資源高效利用方麵的研究,已主持國家與(yu) 省級科研項目10餘(yu) 項,發表了國內(nei) 外學術論文80餘(yu) 篇,入選了中國科學院基礎前沿從(cong) 0到1原始創新人才計劃、中國科學院青促會(hui) 會(hui) 員、新疆“傑青”、新疆“優(you) 博”等,並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等榮譽。

  在策勒沙漠研究站,有一支以荒漠生態係統修複和綠洲生態係統穩定研究為(wei) 核心的26人科研團隊,其中就有不少像薛傑這樣的年輕人。薛傑說,在策勒沙漠研究站站長曾凡江研究員的帶領下,策勒沙漠研究站從(cong) 科學防沙治沙,再到科學用沙,篩選出的防沙治沙植物20多種,恢複綠洲邊緣天然植被25萬(wan) 畝(mu) 。同時,組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荒漠深根植物根係生態與(yu) 植被修複實驗室,經過不懈努力,風沙前沿後退8公裏,策勒縣38個(ge) 村的生態環境逐漸好轉,當地農(nong) 牧民還通過種植經濟林,發展“檉柳+肉蓯蓉”等生態產(chan) 業(ye) ,實現脫貧致富。

  “我希望能幫助青少年探索沙漠的奧秘,了解到沙漠的知識,並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荒漠化防治中。”平日裏,薛傑和隊友們(men) 結合鄉(xiang) 村實際開展各類知識小講堂、科普文化活動等,讓青少年更直觀地了解和學習(xi) 科學文化知識。如今,策勒沙漠研究站加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新疆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也成為(wei) 2023年新疆唯一入選的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近5年,策勒沙漠研究站為(wei)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的大中小學生開展科普教育活動30餘(yu) 次,累計3500人次參與(yu) 。

  “把科研論文寫(xie) 在沙漠裏,為(wei) 新疆沙漠化防治、荒漠生態恢複與(yu) 水資源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撐,是我的目標。”薛傑說,他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策勒沙漠研究站,傳(chuan) 承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守望綠洲,堅守初心,向綠而行,為(wei) 荒漠化防治與(yu) 區域可持續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