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評析】深化文明互鑒,講好中國故事

發布時間:2024-01-05 11: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作者:鄒蘭(lan) 斯

  習(xi) 近平主席在致首屆“良渚論壇”的賀信中強調,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論壇”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文明交流借鑒,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促進各國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親(qin) 。這為(wei) 我們(men)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持續增強,在推動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營造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豐(feng) 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等方麵都產(chan) 生了積極意義(yi) 。實踐證明,在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過程中,通過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有利於(yu) 立體(ti) 展現中國故事,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其中,通過文化交流互鑒,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將讓世界對“何以中國”產(chan) 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鮮活的感受。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國家間的文明對話,把文化作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搭建國際交流橋梁的重要載體(ti) ,對推動跨文化交流與(yu) 國際傳(chuan) 播具有重要意義(yi) 。

  展示中華文化的內(nei) 在魅力與(yu) 時代價(jia) 值,讓中國故事更具創造力。從(cong) 國際傳(chuan) 播過程來看,深化文明互鑒與(yu) 講好中國故事之間相得益彰。在跨文化傳(chuan) 播中,融通中外的思維方式、情感相合的表達形式將能更好觸達普通外國民眾(zhong) ,讓人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搭建溝通和友誼的橋梁。

  中國故事的感召力來自文化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men) 自信的底氣。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綿延至今的文明,創造了眾(zhong) 多璀璨奪目的文化成果。繼往開來的文化話語表達讓中國故事充滿吸引力和號召力。通過探源中華文明,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展示出來,形成更加生動、具有傳(chuan) 播力的文化話語,有利於(yu) 更加廣泛參與(yu) 世界文明對話,更好傳(chuan) 遞中國精神。

  文化話語的表達不止一種定式,人類文明也並非隻有一種模式、一種路徑、一種道理。中華文明延綿千年而曆久彌新,就昭示著開放包容的重要性。在與(yu) 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中華民族始終秉持著尊重、吸納、包容的態度,與(yu) 其他文明求同存異、和諧相處。“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國雖大,好戰必亡”“凡益之道,與(yu) 時偕行”“禮之用,和為(wei) 貴”……距今千年的古語,彰顯著中華民族曆來愛好和平的文化特質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jue) 心。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潤物細無聲”的文化話語區別於(yu) 霸權話語,更能讓我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的宣示抵達世界人民的內(nei) 心。

  未來,要繼續發揮文化話語在國際傳(chuan) 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qin) 、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5日 02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