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傳統產業華麗轉身 新興產業多麵開花 齊魯大地向“綠”生長

發布時間:2024-01-09 14:0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21年,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90後碩士畢業(ye) 生劉坤良選擇回到山東(dong) 工作。此前,在南京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專(zhuan) 業(ye) 的他,一度以為(wei) 自己會(hui) 留在長三角地區或出國深造。作為(wei) 工業(ye) 大省,“傳(chuan) 統”和“重工業(ye) ”是不少人對山東(dong) 的印象,但當這名年輕人回到山東(dong) 後,卻發現齊魯大地早已有了新的注解——“改變”“活力”以及“綠色”。

  這份新注解源自山東(dong) 持之以恒的積累,也源自對時代需求的準確把握。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山東(dong) 作為(wei) 全國唯一一個(ge) 擁有全部41個(ge) 工業(ye) 大類的省份,在全國綠色轉型發展的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

  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複關(guan) 於(yu) 山東(dong) 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ti) 方案,這也是我國第一個(ge) 以新舊動能轉換為(wei) 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支持山東(dong) 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cong) 國家層麵進一步為(wei) 新時期山東(dong) 發展的重大戰略使命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如今,山東(dong) 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勁頭,用持續轉型升級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多麵開花的高新產(chan) 業(ye) 、綠色整潔的城鄉(xiang) 建設,吸引天南海北的年輕人參與(yu) 高質量發展,為(wei) 山東(dong) 錨定一個(ge) 全新的時代坐標。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向“綠”

  要想“長新芽”,需先“修老樹”。淄博作為(wei) 山東(dong) 具有代表性的老工業(ye) 城市,曾遍布水泥、化肥、鋼鐵等高能耗工廠,很長一段時間,淄博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占工業(ye) 比重達70%、重化工業(ye) 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比重達70%。

  向綠色轉型是淄博的一個(ge) 重要課題,也是一家成立20年的水泥廠多年來的前進目標。

  山東(dong) 東(dong) 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dong) 華科技”)主營水泥熟料生產(chan) ,東(dong) 華牌水泥應用於(yu) 我國高速、高鐵軌枕、機場等多個(ge) 重大項目。東(dong) 華科技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朱波記得,多年前當地領導來廠區視察時,離開前順手摸了摸辦公樓的綠植葉子,發現上麵落了少許揚塵。盡管廠區在生產(chan) 作業(ye) 方麵的指標都達標,但這個(ge) 細節,還是讓企業(ye) 下定決(jue) 心加大環保力度,“這些年,我們(men) 從(cong) 管理和技改兩(liang) 方麵治理,在生產(chan) 工序上杜絕‘跑冒滴漏’,減少粉塵產(chan) 生”。2023年4月,企業(ye) 完成了全流程超低排放的建設,在廠區裏加了9個(ge) 空氣微站,實時監測PM2.5和PM10的數據。

  水泥生產(chan) 主要以煤炭為(wei) 燃料,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企業(ye) 也在思考“氫潔生產(chan) ”,用氨供氫的方式來替代煤炭,達到源頭減碳。2022年6月,一期項目開始投運,實現6%燃煤替代,減排二氧化碳。“我們(men) 在考慮下一步在石灰石礦山治理區,利用光伏發電,減少外購電。”朱波說。

  工廠披上了綠色“外衣”,且科技感十足。在東(dong) 華科技廠區辦公樓裏,最重要的一個(ge) 屋子是“數字工廠”的中控室,裏麵的一個(ge) 大屏幕上實時播放著廠區關(guan) 鍵作業(ye) 環節的畫麵,可以看到廠區裏員工的實時位置。2018年,公司與(yu) 阿裏雲(yun) 合作開發水泥“工業(ye) 大腦”平台,用數字化方式優(you) 化全鏈條工藝控製環節,推動生產(chan) 模式升級,促進企業(ye) 向“綠色智造”轉型。

  比如在燃燒階段的風量控製上,過去全憑員工經驗判斷風量數值,“可能先設定一個(ge) 數值,不合適再調,但在數值一來一回變動之間,浪費電不說,更容易導致窯內(nei) 熟料燃燒不充分。”東(dong) 華科技DCS主管惠井州介紹,“工業(ye) 大腦”後台通過對曆史作業(ye) 數據的分析,可以精準地給出一個(ge) 數值,減少能耗。

  一名在這裏工作的年輕人是夏天入職的,當時,走在東(dong) 華科技廠區裏,蟲鳴聲蓋過了工廠設備的轟鳴聲,路兩(liang) 旁植被茂密,“這和我印象中的水泥廠大不相同。”

  距離淄博100多公裏的濰坊,正在用磁懸浮技術幫高耗能企業(ye) 做“減法”。

  我國的碳排放量大部分來自工業(ye) ,其中工業(ye) 用電量的一半來自旋轉機械裝備。如果能夠用高效節能的裝備替代原本傳(chuan) 統的工業(ye) 裝備,就可以大大降低傳(chuan) 統工業(ye) 的能耗和排放。這也是天瑞重工專(zhuan) 注於(yu) 磁懸浮動力技術研發的核心初衷。

  “磁懸浮動力技術可以用可控電磁力,把旋轉機械的轉子懸浮起來,避免其與(yu) 支撐軸承之間產(chan) 生直接接觸,減少摩擦損耗,大大提升機器的使用壽命。”天瑞重工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李永勝向記者介紹。

  目前,該企業(ye) 已研發出磁懸浮鼓風機、磁懸浮真空泵、磁懸浮空壓機等5類磁懸動力裝備,廣泛應用於(yu) 水泥、造紙、汙水處理、鋼鐵、化工、熱電等高能耗行業(ye) ,為(wei) 節能減排事業(ye) 作出了突出貢獻,山東(dong) 省也將磁懸浮列入了全省前瞻布局的未來產(chan) 業(ye) 之一。

  而這樣的企業(ye) 僅(jin) 僅(jin) 是山東(dong) 省傳(chuan) 統企業(ye) 轉型升級的縮影,山東(dong) 堅持降碳提質並舉(ju) ,全麵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推動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向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升級向“綠”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既需要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也需要新業(ye) 態、新模式。

  在濟南,一座“未來希望之城”正在從(cong) “紙上”到“地上”。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wei) 重大國家戰略,首次明確了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2021年4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由此成為(wei) 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後的全國第二個(ge) 起步區。

  “綠色”是起步區的關(guan) 鍵詞。“起步區目前引入的項目都是綠色無汙染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包括氫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並要求企業(ye) 萬(wan) 元GDP能耗要在5年之內(nei) 下降20%,像化工類的汙染項目都是禁止在起步區落地的。”起步區管委會(hui) 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徐盟告訴記者。

  在規劃中,未來起步區的藍綠空間將占比70%,即以黃河作為(wei) 城市重要的生態脊梁,依托水係、濕地、林地等自然生態資源,打造“一城五團十六區、九鎮百村嵌田園”的優(you) 美城鄉(xiang) 空間格局。

  2023年年底,山東(dong) 印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城市副中心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年是示範區建設全麵展開的一年,起步區將以交通優(you) 先、生態優(you) 先、公共服務配套優(you) 先“三優(you) 先”為(wei) 主要發力點,以項目建設為(wei) 抓手,全麵提升區域綜合承載力和城市吸引力,搭建起示範區主體(ti) 框架。

  在海濱城市青島,目前許多行業(ye) 大模型研發提速,企業(ye) 對算力服務器的需求量也相應激增。一些龍頭企業(ye) 可以通過自采設備提高算力,但大多數中小企業(ye) 沒有足夠的物理空間和資金。算力上不去,企業(ye) 研發大模型便無從(cong) 談起。

  2022年,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開工建設,這是山東(dong) 省首個(ge)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位於(yu) 嶗山區青島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園內(nei) 。2023年2月,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上線,采用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台,作為(wei) 一體(ti) 化城市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通過青島市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政策牽引,將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資源開放給當地的企業(ye) 、科研機構和高校,解決(jue) 青島當地企業(ye) AI技術發展和產(chan) 業(ye) 智能升級的算力和服務需求。

  目前,中心累計服務企業(ye) 及科研院所上百家。例如,在科技創新領域,中國海洋大學利用園區算力,打造了應用於(yu) 海上安全、海洋能源開發與(yu) 保護、遠洋運輸和海洋漁業(ye) 等領域的琅琊泊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采用。在產(chan) 業(ye) 端,園區內(nei) 企業(ye) 青島超藍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算力輔助藥物設計,建立藥物分子大模型,減少試錯次數,縮短實驗時間,節約研發成本,加速研發進程。

  如今,落戶青島的企業(ye) 在購買(mai) 算力服務時,可享受七折的價(jia) 格優(you) 惠,但企業(ye) 直接在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園落戶,折扣力度會(hui) 更大。“我們(men) 把算力價(jia) 格降低,幫助更多企業(ye) 發展AI業(ye) 務。”青島市嶗山區政府副區長劉淩說。

  從(cong) 省會(hui) 到縣城,齊魯大地的每一角都在因地製宜地探索屬於(yu) 自身的綠色發展之路。

  淄博市桓台縣正在著力布局清潔能源——氫能。燃料電池是目前氫能開發利用技術的代表,其中“質子交換膜”又是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被譽為(wei) 氫能產(chan) 業(ye) 的“芯片”,這也是山東(dong) 東(dong) 嶽未來氫能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dong) 嶽未來氫能”)的核心產(chan) 品。

  這是淄博市唯一一家上榜中國獨角獸(shou) 企業(ye) 名單的企業(ye) ,它選擇落地淄博,與(yu) 當地的資源優(you) 勢息息相關(guan) 。“就氫能而言,淄博的優(you) 勢還是非常明顯的,淄博的氫主要來自化工的副產(chan) 氫,一年就能達到幾萬(wan) 噸,這種資源稟賦在國內(nei) 是非常少見的。”東(dong) 嶽未來氫能副總經理王振華介紹。

  桓台縣政府也在積極把握轉型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不斷完善相關(guan) 基礎配套設施,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大對外部氫能企業(ye) 的招引,實現氫能產(chan) 業(ye) 的集聚效應,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ti) 係。

  青春力量發展向“綠”

  2022年,山東(dong) 全省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3.9%,對全國GDP增長貢獻率第一;2023年上半年,山東(dong) 全省生產(chan) 總值44125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6.2%。數據的背後,是一個(ge) 個(ge) 持續升級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園區以及一位位年輕人用腳、用心做出的實實在在的選擇。

  在南京讀書(shu) 時,劉坤良看到江蘇一些城市在高精尖領域已經形成了較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條,甚至是產(chan) 業(ye) 集群,但老家山東(dong) 似乎在新興(xing) 領域開辟不多。幾年後,當看到濟南有中科核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濟南研究部)時,他眼前一亮,感覺自己能學有所用,最終經過幾番思索,他踏上了回山東(dong) 的路。

  入職核研院後,他負責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的研發及成果轉化,不僅(jin) 用上了學科知識,還在工作中掌握了對接市場的本領,成長的速度超出自己預期。

  年輕人選擇在哪裏就業(ye) 打拚,除了地方的資源優(you) 勢,一個(ge) 關(guan) 鍵的因素是在這裏能不能找到“同頻”的人。

  核研院裏,像劉坤良這樣的青年科研人才正在“挑大梁”,80多名員工裏30多人是博士及以上學曆,平均年齡30歲。回濟南後的這幾年,劉坤良找到了誌同道合的朋友,行業(ye) 裏有一些南方的企業(ye) 和機構也陸續來濟南開展合作,“許多高科技人才來濟南、山東(dong) 就業(ye) ,同行裏,年輕人越來越多。”

  90後澳門創業(ye) 青年陳振傑去過北京、看過深圳,最終將公司總部落在了青島。陳振傑創辦的山東(dong) 極視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視角”),專(zhuan) 注於(yu) 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算法開發與(yu) 應用,目前也是青島市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鏈的“鏈主”企業(ye) 。

  “其實許多港澳青年對內(nei) 地是很羨慕的,因為(wei) 過去20年內(nei) 地發展特別快,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yu) 科技領域的發展。”陳振傑正是看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所以迫切想要到內(nei) 地一展拳腳。

  科技產(chan) 業(ye) 前期投入大、市場需求多、人才要求高,需要好的投資、市場和人才環境,最終促使陳振傑選擇將公司總部落在青島的,一方麵是山東(dong) 豐(feng) 富的工業(ye) 產(chan) 業(ye) 板塊,另一方麵,則是山東(dong) 對新興(xing) 技術產(chan) 業(ye) 和港澳企業(ye) 的扶持措施。

  極視角所落地的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是山東(dong) 省全領域全區域數字化轉型的典型區,區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的發展,大力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頭部企業(ye) 的引進工作。同時,在公司遷址過程中,青島市台港澳辦多次走訪調研,協調區市相關(guan) 部門並爭(zheng) 取省台港澳辦支持,在公司落地、人才政策、資源對接、上市籌備等方麵提供了大力支持。

  落戶青島後,極視角一方麵作為(wei) 人工智能“鏈主”企業(ye) 助推產(chan) 業(ye) 發展,另一方麵,則努力向更多港澳青年推薦青島當地的就業(ye) 創業(ye) 政策,幫助他們(men) 融入這裏。“我們(men) 希望用自己的經曆,影響更多的港澳青年擁抱內(nei) 地。”陳振傑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裴思童 記者 寧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