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都市圈建設中實現世界遺產永續保護
不久前,占地麵積約11.9萬(wan) 平方米、總建築麵積近26.9萬(wan) 平方米的西安太古裏項目,在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中開工。該項目毗鄰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項目——小雁塔,需要經過專(zhuan) 業(ye) 而慎重的考古流程以及上級文物部門的批複,因此自2017年《關(guan) 於(yu) 小雁塔曆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項目的通告》下發以來,西安太古裏項目的實際進度慢於(yu) 外界預期。
陝西西安有著長達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擁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等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項目,其蘊含的曆史內(nei) 涵及文化影響力舉(ju) 世公認,因此審慎而縝密的規劃及實施,不僅(jin) 是對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發展負責。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同意《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繼福建福州、江蘇南京、四川成都、湖南長株潭之後,西安都市圈成為(wei) 全國第五個(ge) 、中西部第二個(ge) 獲批的“都市圈”,將在2035年全麵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曆史文化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文明資源。近年來,西安市加強城市考古、大遺址保護、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推進城市建設、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反哺城市、惠及人民。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wan) 國衣冠拜冕旒。”道出了千宮之宮盛世之景,丹鳳迎賓、萬(wan) 國來朝的曆史盛況,展現了唐大明宮的恢宏氣度。
2010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並躋身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從(cong) 2014年成功入選《世界遺產(chan) 名錄》,到2020年晉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大明宮通過探索保護利用示範經驗,結合機製創新與(yu) 先進運營管理手段,走出了一條具有大明宮特色的大遺址保護路徑。
西安曲江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辦公室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遺址保護和遺址公園建設項目,不僅(jin) 使瀕臨(lin) 消失的遺址得到永久保護,更改變了西安道北地區原先髒亂(luan) 差的形象,提升了這一區域的城市品質,達到對遺址的永續保護與(yu) 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依托考古探索中心、文化研學中心、模擬考古中心等資源,以唐文化、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利用兩(liang) 大主題為(wei) 線索,聯合國內(nei) 考古學領域的專(zhuan) 家、專(zhuan) 業(ye) 機構、社團組織、大中院校,共同研發‘考古達人’‘文物保護家’‘大唐工匠’‘未來遣唐使’等主題研學課程,打造‘活’的曆史課堂、文旅融合的典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相關(guan) 工作人員說。
同樣,作為(wei) 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資源,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的保護秉持“以物為(wei) 基礎、以人為(wei) 中心”的理念,始終堅持遺址保護為(wei) 了人民、保護依靠人民、保護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路線。比如,李下壕街區以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為(wei) 前提,圍繞遺址範圍內(nei) 的“三農(nong) ”資源打造的漢文化主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通過保留李下壕村的原始村落風貌,傳(chuan) 承延續鄉(xiang) 土文化,推動大遺址融入現代生活。“保護漢長安城遺址,客觀實現了周邊數萬(wan) 名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改善提升。大遺址與(yu) 現代社會(hui) 完美相融共生。”漢長安城遺址保管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漢長安城遺址保管所將不斷活化曆史場景,豐(feng) 富數字體(ti) 驗產(chan) 品、新型文旅服務供給,高質量闡釋活化遺址價(jia) 值。
唐代高僧玄奘法師(602年—664年)沿絲(si) 綢之路去印度取經,大雁塔正是為(wei) 供奉他帶回長安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而建的,是中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在大雁塔的腳下,是南北總長2100米、東(dong) 西寬500米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區,白居易筆下的雁塔題名、詩仙李白的醉酒吟詩、古詩古畫中的簪花仕女、青史留名的房謀杜斷……散落在史書(shu) 典籍中的故事遺珠,通過現代舞蹈、真人演繹、現場互動等形式,呈現在廣大遊客的麵前。得益於(yu) 文旅融合及短視頻傳(chuan) 播帶來的熱效應,這裏自2018年以來,持續成為(wei) 西安旅遊的“頂流”。
陝西是絲(si) 綢之路的起點,2000多年前,漢武帝派張騫從(cong) 長安出發,出使西域,開辟了一條連接中西文明的古老通道。2014年,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共同申報的“絲(si) 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chan) 名錄》,其中,西安境內(nei) 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和興(xing) 教寺塔5處。
西安市牢固樹立融合發展理念,積極將文物工作納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旅遊的傳(chuan) 播優(you) 勢帶動文物資源“活”起來,以文化遺產(chan) 保護成果助推文旅融合,進一步豐(feng) 富和提升城市文化內(nei) 涵。《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指出:加強城市文化遺產(chan) 、曆史文化街區和曆史建築的保護,將文化基因、文化標識融入城市建設過程,深化對外人文交流合作,打造中華文化對外展示的窗口,建設彰顯曆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都市圈。
除大唐不夜城、小雁塔曆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項目外,西安曲江新區一次次以現代的表達方式,讓曆史走進現實,讓傳(chuan) 統映照當代。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聯合發布通知,公布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名單。作為(wei) 陝西唯一代表,西安曲江新區成功入選。
“我們(men) 著力探索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的新路徑,以傳(chuan) 承和保護城市文脈為(wei) 切入點,積極推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讓曆史文化遺產(chan) 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hui) 相關(guan) 工作人員表示,曲江新區將持續提升漢長安城、大明宮、西安城牆等文物保護利用水平,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延續城市記憶,兌(dui) 現城市文化價(jia) 值。(本報駐陝西記者 秦 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