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戲曲種子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dong) 周洪雙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晨
“金錢板的表演道具是三塊小竹板,每塊小竹板打有三個(ge) 孔,孔中穿上銅錢,表演時除有竹板敲打之聲,還有銅錢碰撞之音……”不久前,“成都市戲曲進校園慕課”之金錢板課程上線。課程中,金錢板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張徐介紹了四川金錢板的特點。
近年來,成都大力推進戲曲進校園,通過戲曲課程、戲曲社團、戲曲慕課、校外實踐等方式,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與(yu) 戲曲結緣,豐(feng) 富了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不少人已經成為(wei) 戲曲的傳(chuan) 承者、傳(chuan) 播者。
“西嶺雪山銀裝素裹,東(dong) 吳客船來往如梭……”初冬時節,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卓錦分校傳(chuan) 出悠揚的童聲。循聲而去,原來是學校曲藝社團的孩子們(men) 正在排練。
近年來,學校先後引進了四川清音、金錢板、四川竹琴等曲藝類非遺項目進入校園。學校以社團教學為(wei) 主、音樂(le) 課堂為(wei) 輔的方式開展非遺項目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學習(xi) 傳(chuan) 統戲曲。學校還聘請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四川清音李派第三代傳(chuan) 人任平擔任藝術副校長,邀請多位名家走進校園,用講座、表演、指導節目等多種形式,在學生心中播撒戲曲的種子。
“我們(men) 堅持以課堂為(wei) 陣地,以校園為(wei) 舞台,以孩子們(men)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拉近學生與(yu) 戲曲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men) 體(ti) 驗戲曲的魅力。”成都市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傳(chuan) 統戲曲滋養(yang) 著孩子們(men) 的身心。
“京劇演員的妝麵采用專(zhuan) 用化妝品,即使在台上長時間演出,也不會(hui) 脫妝。”在一堂京劇慕課視頻中,成都市京劇研究院首席化妝師羅映現場演示,詳細呈現了京劇妝造的完整過程,讓學生感受千變萬(wan) 化的戲曲美。
2023年,成都精選川劇、京劇、皮影、木偶戲、金錢板、四川清音等戲曲類別,邀請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作為(wei) 主講,拍攝製作了一批“戲曲進校園”課程。課程攝製團隊走進劇院、茶館、戲台等戲劇原場地錄製,並把錄製課程搬到慕課大平台,打造隨開隨學的掌上戲曲課堂。
多年來,成都市不僅(jin) 通過“講、演、教、展覽、慕課、互動體(ti) 驗”等多元形式將戲曲送進校園,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戲曲院團、戲曲博物館等地開展戲曲實踐活動。
2023年12月3日晚,一台學生戲曲晚會(hui) 在天府四中音樂(le) 廳唱響。傳(chuan) 統經典劇目片段在“小小藝術家”悠揚婉轉、青春洋溢的演繹中,分外動人。
晚會(hui) 現場,成都雙林小學表演的融創節目《新春樂(le) 》,盡顯川劇打擊樂(le) 與(yu) 民族器樂(le) 聯袂的熱鬧和諧;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卓錦分校的孩子們(men) 演出四川清音《春夜喜雨》,對春天美好的期盼觸動無數觀眾(zhong) 的心;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小學校帶來經典川劇《繡紅旗》,生動地展現了革命先輩的樂(le) 觀和堅忍……來自50餘(yu) 所中小學校的300多名學生先後登台,精彩演繹了60餘(yu) 個(ge) 戲曲節目。
“當‘學生小梅花’與(yu) ‘名家大梅花’同台綻放,我們(men) 不僅(jin) 看到了老一輩辛苦傳(chuan) 授的成果,還看到了新一代努力學習(xi) 的成果。蜀戲就是在這樣的傳(chuan) 承中永葆生機與(yu) 活力的。”成都市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1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