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辯證品格

發布時間:2024-01-11 10:58:00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夢雲(yun) 毛嘉正(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邃的辯證思維和哲學意蘊。其中,“守”與(yu) “創”、“古”與(yu) “今”、“中”與(yu) “外”、“危”

  與(yu) “機”聯結交織、融會(hui) 貫通,彰顯出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辯證品格。準確認識和把握這些辯證品格,是我們(men) 深入理解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科學內(nei) 涵、鮮明特征和價(jia) 值意蘊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有力彰顯“守”與(yu) “創”的辯證統一

  守正創新是中華文明自古具有的氣質稟賦,也是黨(dang) 百餘(yu) 年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更體(ti) 現著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原則性與(yu) 創造性的辯證統一。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之“守正”,守的是立場、方向、道路、原則之正。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兩(liang) 個(ge) 結合”必由之路的道路自信,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注重鞏固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築牢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之“創新”,創的是思路、話語、機製、形式之新。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回應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倡導“講人民群眾(zhong) 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勇於(yu) 破除妨礙文化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構建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ti) 製機製;重視國際人文交流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助力國與(yu) 國之間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總體(ti) 來說,守正是創新的前提與(yu) 基礎,創新是守正的保障與(yu) 發展。“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離開守正,文化創新將成為(wei)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漠視創新,我們(men) 的文化將故步自封、作繭自縛。因此,“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

  集中體(ti) 現“古”與(yu) “今”的辯證統一

  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是千百年來華夏兒(er) 女延續民族精神命脈的智慧凝結,也是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繼承性與(yu) 發展性相統一的形象表達。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科學對待文化傳(chuan) 統,明確闡發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突出特性、曆史地位與(yu) 時代價(jia) 值。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力推動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基因的關(guan) 鍵,反映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深刻體(ti) 察。他高度重視以馬克思主義(yi) 真理力量激活中華文化傳(chuan) 統,先後闡發了“兩(liang) 個(ge) 結合”,尤其是“第二個(ge) 結合”的精髓要義(yi) ,有力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與(yu) 現代轉型。辯證地看,發展是在繼承基礎之上的發展,而繼承必須結合時代條件有所揚棄、有所創造。文化隻能在傳(chuan) 承中得以賡續,也隻能在發展中鑄就新的輝煌。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曆史情懷與(yu) 時代關(guan) 切在習(xi) 近平文化思想中得到了有機統一。因此,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要求我們(men) 在新的起點上以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指引,不斷譜寫(xie) 中華文明的當代華章。

  生動詮釋“中”與(yu) “外”的辯證統一

  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既是對曆史唯物主義(yi) 精髓的科學繼承,也彰顯了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對民族性與(yu) 世界性的辯證把握。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重視中華文化主體(ti) 性,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中華文化主體(ti) 性是在黨(dang) 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事業(ye) 中建立的,是在“兩(liang) 個(ge) 結合”曆史演進中建立的,更是在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指引下建立的。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文明在新時代重煥榮光,為(wei) 鞏固文化主體(ti) 性提供了思想遵循。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強調秉持開放包容、共建人類文明百花園。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堅持矛盾對立統一性原理,汲取了馬克思主義(yi) 世界交往理論、中華文化“和合”理念等思想智慧,提出“文明沒有高下、優(you) 劣之分,隻有特色、地域之別”,創造性闡發人類文明新形態、全球文明倡議等概念和命題,致力於(yu) 推動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實現共同進步。

  總體(ti) 來說,文化的世界性以文化的民族性為(wei) 前提,文化的民族性也並不否認文化的世界性。“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堅持民族性與(yu) 世界性相融會(hui) 、主體(ti) 性與(yu) 多樣性相貫通,推動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同發展、共進步,不斷繪就和而不同、美美與(yu) 共的文明畫卷。

  深刻反映“危”與(yu) “機”的辯證統一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xi) 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我國文化建設領域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為(wei) 新時代文化建設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內(nei) 外部風險挑戰疊加。麵對風險挑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堅持“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辯證思維方法,為(wei) 我國文化建設事業(ye) 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強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推動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提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一係列強有力舉(ju) 措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麵對國際風雲(yun) 變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feng) 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不可能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我們(men) 要重視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注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致力於(yu) 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在波譎雲(yun) 詭、風雲(yun) 變幻的國際形勢中,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文化支撐。

  放眼未來,隻要我們(men) 堅持以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指引,善於(yu) 在危機中捕捉先機、在變局中開創新局,定能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