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擔心肺結節會癌變?先別慌

發布時間:2024-01-11 11:17:00來源: 北京日報

  王女士今年體(ti) 檢查出肺結節,報告顯示為(wei) 多發性實性結節,大小約3-4毫米,她接連去了好幾家醫院反複谘詢,均被醫生告知“定期複查就行”,但她仍然放心不下。近年來,像王女士一樣被查出肺結節的人,大多都是談結節色變,唯恐小小結節會(hui) 發展為(wei) 肺癌。今天我們(men) 就來說說什麽(me) 是肺結節?它是否會(hui) 癌變?對於(yu) 肺結節的認知又存在哪些誤區?

  肺結節分為(wei) 哪些類型

  大家在體(ti) 檢報告中,常常看到“肺結節”“肺小結節”“肺微結節”等表述,其實,肺結節隻是影像學中的一個(ge) 描述性名詞,指的是在影像學檢查特別是胸部CT檢查中,在肺上觀察到的點狀或團塊狀的不同於(yu) 正常肺組織的異常影像。它描述的是影像檢查中發現的異常,而不是病灶的具體(ti) 病理性質。

  按照結節的大小來劃分,直徑小於(yu) 3厘米的通常描述為(wei) 結節灶;直徑小於(yu) 1厘米的描述為(wei) 小結節;直徑小於(yu) 0.5厘米的描述為(wei) 微小或細小結節。如果按照結節在影像學上的表現來劃分,肺結節可分為(wei) 實性結節和亞(ya) 實性結節。實性結節即結節密度較高,不透明,似內(nei) 部有填充物;亞(ya) 實性結節的密度低於(yu) 實性結節,且可進一步細分為(wei) 純磨玻璃結節和混合磨玻璃結節。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磨玻璃結節”的概念,但並不知道這具體(ti) 代表什麽(me) 。簡單來說,密度高的影像在CT中為(wei) “白色”,密度低的影響在CT中則呈現“黑色”,而“磨玻璃結節”在CT中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表現為(wei) 密度稍高、類圓形的雲(yun) 霧狀影,與(yu) 生活中所見到的磨砂玻璃相似,因此得名。其中,純磨玻璃結節全部由磨玻璃成分組成,混合磨玻璃結節則由實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混合而成。

  臨(lin) 床上遇到的大部分肺結節均為(wei) 良性病灶,其病理類型包括感染、碳末沉積、錯構瘤和良性的血管病變等,而惡性結節包括原發性肺癌、肺轉移瘤和類癌等病理類型。惡性腫瘤呈外侵性生長,生長比較迅速,對人體(ti) 危害大,甚至會(hui) 影響患者的生存周期。大多數原發性肺惡性腫瘤,都會(hui) 經曆從(cong) 小結節逐漸變大,進而產(chan) 生相應肺癌症狀,甚至遠處轉移的過程。因此,肺原發腫瘤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極其重要。

  這種“長相”的結節不太安全

  根據《肺部多發磨玻璃結節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ti) 化專(zhuan) 家共識》,中國肺部多發結節的發病率為(wei) 13.26%-45.56%,其中純磨玻璃結節的發病率為(wei) 20%-40.5%。對於(yu) 肺結節,醫生會(hui) 根據患者的病程、影像學特點、基本情況及疾病個(ge) 體(ti) 化的特點給出相應的醫療建議,絕大部分患者均以觀察或保守治療為(wei) 主,對於(yu) 高度懷疑惡性的極少數患者才會(hui) 建議進行微創手術治療。

  一般情況下,8毫米以下的結節,發生惡變的風險較低,大多遵醫囑定期複查胸部高分辨薄層CT即可。注意,這裏要做的CT是高分辨薄層CT而不是低劑量CT,因為(wei) 低劑量CT由於(yu) 降低了輻射劑量會(hui) 影響清晰度;對於(yu) 8毫米-3厘米的結節,由於(yu) 發生惡變的風險會(hui) 隨著結節的增大逐漸升高,因此需根據結節的具體(ti) 形態特點、隨診時結節形態的變化,以及患者的自身情況給出個(ge) 體(ti) 化建議;對於(yu) 3厘米以上的不規則病灶,醫生一般稱之為(wei) 腫物而非結節,通常建議手術治療。

  正如前文所述,肺結節是一個(ge) 影像學概念,若要確定其是良性還是惡性,需要通過病理活檢這個(ge) “金標準”的檢驗,才能進行診斷。臨(lin) 床上,對於(yu) 沒有做氣管鏡或經皮肺穿刺取得病理活檢的患者,其結節性質的判斷較為(wei) 複雜,大多數有經驗的外科醫生或內(nei) 科醫生是通過患者影像學的形態及前後變化來進行綜合判斷的。

  如果自己在體(ti) 檢報告中看到諸如“內(nei) 部密度不均勻”“有實性成分的結節”“邊緣不規則”“周圍有分葉、毛刺”“胸膜牽拉”等字眼,要警惕肺惡性結節的可能,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這些字眼會(hui) 跟疑似癌變扯上關(guan) 係,是因為(wei) 它們(men) 是肺部腫瘤細胞生長增殖過程中的特有表現,比如,“胸膜牽拉”或“胸膜凹陷”主要指周圍性肺癌位於(yu) 胸膜下時,由於(yu) 腫瘤內(nei) 大量瘢痕組織形成,病灶內(nei) 纖維組織收縮,腫塊或結節表麵的胸膜會(hui) 受腫瘤內(nei) 瘢痕牽拉而形成此征象。

  厘清兩(liang) 個(ge) 認識誤區

  在臨(lin) 床工作中,我們(men) 發現人們(men) 對肺結節的認識存在誤區,主要集中在以下兩(liang) 個(ge) 方麵。

  誤區一:“肺結節”突然變多了

  不少人覺得周圍查出肺結節的人突然變多了,其實不然。

  首先,由於(yu) 公眾(zhong) 對肺部健康越來越重視,近年來主動做肺部CT檢查的人比之前更多,從(cong) 而在檢查過程中“順帶”發現了肺結節。其次,新型檢測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人工智能(AI)肺結節輔助診斷係統技術的出現,被大規模引進至各層級醫院的醫學影像科,這不僅(jin) 提高了醫生的診斷效率,還同步提高了肺結節的檢出率。一些關(guan) 於(yu) 肺結節有年輕化趨勢的觀點,其實也是因為(wei) 參與(yu) 體(ti) 檢和癌症早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總之,以上因素在時間上的疊加,導致不少人產(chan) 生了“‘肺結節’突然變多”和“肺結節年輕化”的錯覺。

  誤區二:肺結節一定會(hui) 變肺癌

  事實上,絕大多數肺結節特別是小結節、微結節都是良性的,不會(hui) 發展為(wei) 肺癌。肺結節的形成原因其實很複雜,從(cong) 臨(lin) 床經驗來看,通常與(yu) 感染、吸煙、空氣質量改變、特殊的職業(ye) 暴露有關(guan) ,也與(yu) 個(ge) 體(ti) 的遺傳(chuan) 背景有關(guan)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肺部疾病也會(hui) 引發肺結節。大多數肺結節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均為(wei) 在體(ti) 檢中偶然發現。國外一項關(guan) 於(yu) 肺癌篩查的研究顯示,在12029名因體(ti) 檢發現肺結節的患者中,結節為(wei) 惡性的僅(jin) 有144人,約占1.2%。從(cong) 國內(nei) 門診情況來看,大多數患者的肺結節也被確診為(wei) 良性,因此,大家發現肺結節不用過於(yu) 焦慮,請專(zhuan) 業(ye) 的胸外科醫生評估、診斷是最有效、妥當的應對方式。

  那麽(me) ,哪些潛在的高危因素可能會(hui) 使肺結節被診斷為(wei) 肺癌或發展為(wei) 肺癌呢?

  年齡是首當其衝(chong) 的高危因素。臨(lin) 床結果顯示,有肺結節的高齡患者更容易查出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的概率會(hui) 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有吸煙史的肺結節人群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吸煙指數(年數乘以每天吸煙的支數)>400的吸煙者患肺癌的幾率會(hui) 明顯升高。其他高危因素還包括: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患者、有慢性肺部疾病家族史的人、肺氣腫患者、既往有惡性腫瘤史的患者、有石棉接觸史的人。

  結節大於(yu) 6毫米視情況微創治療

  患者首次發現結節,建議到醫院就診,由專(zhuan) 科醫生評估,進行係統、有針對性的隨訪觀察或治療。

  臨(lin) 床上,對於(yu) 小於(yu) 6毫米的肺結節,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定期觀察及隨訪即可。對於(yu) 大於(yu) 6毫米特別是大於(yu) 8毫米的肺結節或有部分實性成分的肺結節,需根據情況選擇微創手術治療或隨訪觀察。適合隨訪觀察的患者,醫生會(hui) 根據其結節變化決(jue) 定治療的時機。

  具體(ti) 來說,對於(yu) 實性、有鈣化點、邊緣規則的結節,包括陳舊病變、纖維結節等,不需要手術,可以定期觀察。對於(yu) 大於(yu) 2厘米的磨玻璃結節,或大於(yu) 1.5厘米的混合密度磨玻璃結節且其實性成分大於(yu) 0.5厘米的,或實性成分大於(yu) 2厘米的結節,或有毛刺、分葉的結節,均建議手術治療或活檢穿刺。

  若患者的肺結節需要治療,目前主流的方案是微創手術治療,其他治療方式有立體(ti) 定向放療、局部射頻消融治療、內(nei) 科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性質不明、需要與(yu) 炎症和感染鑒別的病灶,醫生還可能使用內(nei) 科抗感染治療。對於(yu) 高度懷疑惡性的病灶,手術治療大多可以達到根治效果。而一些晚期的肺部腫瘤或肺部轉移瘤,則需要化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

  總體(ti) 而言,目前大部分肺結節都可以通過微創的胸腔鏡手術解決(jue) 。該手術為(wei) 全麻手術,在患者胸壁開一個(ge) 約3厘米長的切口,通過單孔操作,切除肺部結節,術後兩(liang) 至三天便可以出院。患者術後會(hui) 有輕微切口疼痛,活動耐量略減低,但通過科學的康複訓練,呼吸功能便可恢複正常。患者在術後一個(ge) 月要注意營養(yang) 均衡,不吃刺激性過強的食物,注意預防肺部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yu) 預防肺結節,建議大家注重氣道保護,避免吸煙及接觸二手煙,避免接觸石棉、粉塵、放射性物質等不良刺激;健康飲食,避免攝入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如高溫油炸或燒烤煙熏食品。與(yu) 此同時,高齡、吸煙、有肺部疾病的高危人群還應定期體(ti) 檢,以便及時發現肺部病灶,盡早采取幹預措施。已查出肺結節的患者也需定期複查,關(guan) 注結節的進展及變化。高危人群或已有5毫米以下微結節的患者,建議選用高分辨薄層CT(通常掃描層厚為(wei) 1毫米)進行定期複查。

  醫師釋疑

  出現肺結節與(yu) “陽過”有關(guan) 嗎

  有些患者反映自己感染過新冠病毒之後,活動總氣喘,感覺耐力也變差了,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肺上長出了結節。那麽(me) ,肺結節真的與(yu) “陽過”有關(guan) 嗎?

  對於(yu) 在“陽過”之後發現肺結節的情況,個(ge) 人推測主要有以下兩(liang) 方麵的原因:一是肺結節原本存在,隻是在感染新冠之後做了CT檢查才發現;二是由於(yu) 任何感染都可能會(hui) 形成結節,新冠病毒感染也不例外,確有極少數患者會(hui) 因炎症無法完全吸收而形成結節。但這些結節基本上都是良性結節,幾乎沒有惡變的可能,即便發現也不必恐慌,遵醫囑定期複查即可。

  其實,活動氣喘、耐力變差或出現結節等情況,與(yu) 新冠病毒感染後肺部出現的氣道高反應及炎症改變有關(guan) 。有的病情較重的患者會(hui) 有肺部磨玻璃陰影、片狀陰影等影像學表現,後可在痊愈過程中自行吸收,但吸收的程度因人而異,部分患者特別是合並肺基礎疾病肺功能差的患者,可能無法完全吸收而殘留在肺上形成局部纖維化瘢痕,並以肺結節的形式出現在CT影像上。但對於(yu) 大部分“陽過”的輕症患者而言,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後並不會(hui) 在肺部留下痕跡,也不會(hui) 對肺功能產(chan) 生影響,更不會(hui) 引發肺部結節。(北京地壇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龍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