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砂糖橘”爆紅啟示:既要善接“潑天的流量”,也要夯實“落地的根基”
這個(ge) 冬天,來自廣西南寧的11個(ge) “小砂糖橘”勇闖東(dong) 北,引發了一場以廣西與(yu) 東(dong) 北的“雙向奔赴”為(wei) 主線,全國全民共參與(yu) 、線上線下齊互動的現象級事件,成為(wei) 2024年開年最受矚目的“頂流”。
這一事件的互動性之強、參與(yu) 度之廣,是此前很多網絡熱點中極少出現過的現象。“潑天的富貴”是如何造就的?靠什麽(me) 才能接住“流量”?在社交媒體(ti) 時代,文旅產(chan) 業(ye) 如何“破壁”“出圈”?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小砂糖橘”效應外溢引發全民狂歡
“黑龍江的身份證號碼開頭是23,廣西是45;2345,奔向幸福!”“我們(men) 是北有情來南有意,這邊唱來那邊和”……1月12日,帶著蔓越莓到南寧“奔現”的黑龍江撫遠市文體(ti) 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植和廣西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韋娜如此對話。
時間回到2023年的最後一天:11名身著橘色羽絨服的小朋友,一人推著一個(ge) 橘色行李箱,出現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相關(guan) 視頻在社交媒體(ti) 上快速傳(chuan) 播,網友被這些可愛的萌娃所吸引,也驚訝於(yu) 家長和老師的勇氣。這是一群來自廣西南寧、年齡在3到6歲之間的幼兒(er) 園小朋友,由3名老師帶隊到東(dong) 北遊學。由於(yu) 廣西是“網紅水果”砂糖橘的主產(chan) 地,網友們(men) 給他們(men) 取了一個(ge) 很甜的外號——“小砂糖橘”。
事件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從(cong) 協助護送到邀請參觀,沿途的文旅、鐵路、林業(ye) 、公安、教育等部門紛紛出動,熱情的東(dong) 北老鐵們(men) 把他們(men) “寵上了天”;從(cong) “看到就要數一遍”到蹲守直播,數千萬(wan) 網友全程“雲(yun) 看護”……
隨後,“小砂糖橘”效應向多方麵外溢。首先是廣西與(yu) “爾濱”開啟了禮尚往來的“雙向奔赴”:數百噸砂糖橘、沃柑從(cong) 南寧、桂林、百色運往東(dong) 北免費發放,近200家廣西景區對東(dong) 北遊客推出免費或優(you) 惠政策,“小東(dong) 北虎”“大凍梨”也相繼來到桂林、柳州等地做客“交換冬天”,網友喊出“你嗬護我的孩子,我照顧你的老人”。
如何“抓住流量密碼整活”繼而成為(wei) 網民熱議的話題,省際間線上線下互動從(cong) 廣西與(yu) 黑龍江兩(liang) 地拓展至全國多省份。1月4日,沈陽文旅局局長通過媒體(ti) 公開邀請“小砂糖橘”“小熊貓”“小野生菌”路過沈陽“站一站、看一看”,這一視頻不僅(jin) 衝(chong) 上當天多個(ge) 短視頻平台熱搜榜,也掀起了一股文旅局長喊話的熱潮。各地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ti) 上“督促”當地文旅部門,把握來之不易的“潑天的流量”,這讓更多地方的文旅部門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到這場熱潮中。
有網友在“小砂糖橘”的視頻評論區寫(xie) 下這樣一段話:這幾天莫名地感動,不是因為(wei) 年齡大了多愁善感,而是感受到了真情、真誠、真愛。熱情豪邁的待客之道,點燃了全國人民的熱情,觸動了心底裏最深處的真感情。這種“多方奔赴”的真情、真誠、真愛多多益善!
裂變式互動傳(chuan) 播揭示三大趨勢
原本一場普通的孩童旅行,在真情與(yu) 流量的碰撞之下,成為(wei) 一次多地聯動的文旅形象集中展示和一場裂變式的互動傳(chuan) 播活動。從(cong) 中我們(men) 可以透視出社交媒體(ti) 給文旅產(chan) 業(ye) 帶來的新變化與(yu) 新機遇。
“旅遊社交化”:文旅行業(ye) 正在深刻變革。旅遊已經從(cong) 單純的“走馬觀花”發展至帶有社交屬性的活動。一組隨手抓拍的美圖、一個(ge) 緊跟熱點的視頻、一句幽默的“熱梗”,在社交媒體(ti) 高度發達的當下,都能讓這種原本屬於(yu) 線下人際交流中的溫情與(yu) 善意得以分享、傳(chuan) 播、放大。從(cong) 凍梨擺盤、交響樂(le) 搬進商場、廣場建溫暖驛站,再到市民私家車免費搭載遊客、雪地上升起熱氣球、索菲亞(ya) 教堂上空放人工月亮……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城市有溫情、市民有善意,遊客就可毫無違和感地絲(si) 滑融入。
“全產(chan) 業(ye) 聯動”:外溢效應迸發經濟活力。文旅不再隻局限於(yu) 單純的旅行,而是導入科技、文化、藝術、時尚、創新等新元素,更多產(chan) 業(ye) 與(yu) 文旅協同互動,外溢出“文旅+”的活力。以此次多地聯動衍生的“農(nong) 業(ye) 大摸底”為(wei) 例,“小砂糖橘”能成為(wei) 廣西萌娃的代名詞,就是因為(wei) 廣西水果已經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認可,“果盤子”的名片越來越耀眼。廣西壯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市場與(yu) 信息化處副處長李勝福說,廣西砂糖橘“出圈”不是偶然的,近兩(liang) 年已經頻頻登上社交媒體(ti) 熱搜榜,早在2017年,廣西就建立了農(nong) 業(ye) 品牌目錄製度,通過一係列嚴(yan) 格認證將廣西品質最好的綠色或者有機認證的農(nong) 產(chan) 品納入目錄,並通過各類展會(hui) 、專(zhuan) 項宣傳(chuan) 、線上線下對接等方式進行品牌推廣,培育了一批在國內(nei) 外市場叫得響的農(nong) 業(ye) 品牌。
“南北大融合”:情感紐帶促進正向互動。
豆腐腦該吃“甜的”還是“鹹的”?冬天是陽光明媚的南方舒服還是暖氣充足的北方舒服?這些以往南北網友吵得不可開交的話題,在這一次神奇地實現了“和解”:“爾濱”為(wei) 照顧“南方小土豆”破天荒地製作了甜的豆腐腦,廣西也為(wei) 東(dong) 北老鐵們(men) 獻上了鹹豆腐腦;直接上嘴啃的東(dong) 北凍梨和南方甘蔗都享受到了切片擺盤的待遇……在社交媒體(ti) 上,南北的自然環境、民俗文化等差異得到凸顯,但又在服務環境大比拚和“待且”的熱情麵前實現了融合。
廣西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嶽曉華說,廣西與(yu) 黑龍江雖然地理距離遙遠,但兩(liang) 地人民之間的情感紐帶卻緊密相連,在廣西北海、巴馬等地長期有不少來自東(dong) 北的“候鳥人”生活,而東(dong) 北地區的北國冰雪風光也是不少南方人向往的詩和遠方。“你嗬護我的孩子,我照顧你的老人”,這種善意、正向的互動,超越地域鄉(xiang) 土,營造出祖國南北“一家親(qin) ”的和諧溫暖氛圍。
既要善接“潑天的流量”
也要夯實“落地的根基”
由“小砂糖橘”引發的這段全民參與(yu) 、多地聯動的佳話,或許會(hui) 成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路途上的一個(ge) 標誌性事件。受訪的文旅從(cong) 業(ye) 者與(yu) 學者認為(wei) ,社交媒體(ti) 激發了文旅產(chan) 業(ye) 新的活力與(yu) 潛力,為(wei) 城市形象“破壁”“出圈”提供了新機遇,這倒逼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轉變理念、創新思路,從(cong) 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出發,踏踏實實地改善環境與(yu) 服務,持續提升文旅領域治理體(ti) 係與(yu) 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如何接住流量、延續熱度?夯實軟硬件服務是硬道理。廣西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院長王輝說,在旅遊向社交化、互動化升級的當下,文旅服務亮點會(hui) 在傳(chuan) 播中收獲好口碑,服務短板則會(hui) 在曝光中充分暴露。在這一波網絡引流之後,地方文旅部門要在旅遊產(chan) 品設計規劃、配套設施建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麵夯實硬件、優(you) 化軟件,打造精品體(ti) 驗路線和服務品牌。戴斌說,在散客化和自由行時代,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務是城市旅遊競爭(zheng) 力的底層邏輯,城市需要以更高的智慧和更久的耐心,夯實旅遊發展的硬基礎和硬實力。
如何充分釋放文旅發展的外溢效應?發揮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是必由之路。拓展合作領域,首先要“盤”的,是有沒有過硬、厚實的“家底”。李勝福說,目前已經有更多的外地經銷商前來廣西洽談水果銷售業(ye) 務,一些有實力的企業(ye) 也看到其中商機,積極研究廣西水果產(chan) 業(ye) 種植、銷售、品牌開發等投資機會(hui) ,下一步將在打造特色品牌方麵持續發力,健全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jia) 值鏈,從(cong) 而形成品牌拉動資源集聚、帶動產(chan) 業(ye) 提質、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良性循環。“家底”豐(feng) 厚了,各地推介文旅發展才會(hui) 更加得心應手。
如何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增加優(you) 質供給是融合關(guan) 鍵。文化是城市流量的關(guan) 鍵密碼,更是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從(cong) 廣西到東(dong) 北、從(cong) 線上到線下,“雙向奔赴”到多地聯動更是為(wei) 2024年文旅行業(ye) 發展“開了個(ge) 好頭”。要進一步釋放重大文化項目帶動效應,豐(feng) 富優(you) 秀文藝作品和優(you) 質旅遊產(chan) 品供給,培育一批文化屬性強、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性強的文旅新業(ye) 態,培育一批具有優(you) 勢競爭(zheng) 力的市場主體(ti) ,以遊客滿意為(wei) 導向,進一步完善麵向散客的旅遊公共服務體(ti) 係,不斷提高遊客滿意度和社區獲得感。
“以新供給引領新需求,培育旅遊發展新動能,努力將旅遊業(ye) 建設成為(wei) 人文經濟的優(you) 先領域。”戴斌說。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軍(jun) 偉(wei) 吳梓溢 黃浩銘 朱麗(li) 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