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深港曆史文化之根”:多元文化與煙火氣並存
【港澳台專(zhuan) 線】訪“深港曆史文化之根”:多元文化與(yu) 煙火氣並存
中新社深圳1月12日電 題:訪“深港曆史文化之根”:多元文化與(yu) 煙火氣並存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在深圳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大都市內(nei) ,隱藏著一座曆史悠久的“城中城”,這裏便是南頭古城。記者近日穿過明代的城門步入古城,可見古城原生態與(yu) 現代商業(ye) 鮮活共生,老式住宅、老字號餅店與(yu) 來自港澳的特色文創店鋪、藝術家工作室等共存,讓古城老街充滿生活氣息。
被譽為(wei) “深港曆史文化之根”的南頭古城吸引不少港人回來探訪或“尋根”。1月11日,香港都會(hui) 大學商學院舉(ju) 辦的2024大灣區中期進度研習(xi) 營師生步入古城,穿過城樓牌坊,走在老街上聆聽古城的前世今生,見證深港共同的曆史源頭。
“香港青年通過在南頭古城舉(ju) 辦的各種活動了解到古城的前世今生,他們(men) 對南山乃至深圳的發展感到非常驚訝。”香港南頭同鄉(xiang) 會(hui) 會(hui) 長陳偉(wei) 光說。
南頭古城曾是深港地區的政治、軍(jun) 事和經濟中心之一。南山博物館館長戚鑫表示,從(cong) 地方行政沿革上溯源,自有行政建製以來直至鴉片戰爭(zheng) 之前,深圳和香港屬同一個(ge) 行政區。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深港民眾(zhong) 在背山麵海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勞動生息。
戚鑫以漢代的文物舉(ju) 例說:“從(cong) 深圳南頭紅花園東(dong) 漢墓與(yu) 香港李鄭屋漢墓出土的文物看來,文物的形製、工藝和造型都極為(wei) 相似,這也反映出同一時期深港兩(liang) 地的居民,他們(men) 對生產(chan) 瓷器、陶器的做法和所取的材料是一致的,都是取自同樣的一批陶土。”
深圳南頭與(yu) 香港一衣帶水,不少南頭籍人士在香港紮根。2019年初,一群熱心社會(hui) 事務的香港南頭籍人士發起成立了香港南頭同鄉(xiang) 會(hui) 。陳偉(wei) 光介紹,同鄉(xiang) 會(hui) 成立後,不斷促進兩(liang) 地交流,介紹香港青年到南頭創業(ye) 。
“如今在古城,已有16家香港企業(ye) 過來創業(ye) ,其中12家由我們(men) 引進,大部分企業(ye) 是由25歲至30歲這些年輕人過來創業(ye) 。”陳偉(wei) 光說,在南頭古城開設商鋪的,不乏畢業(ye) 於(yu) 名牌大學和曾在世界500強企業(ye) 工作的港青。
在古城,經常能看到港式雲(yun) 吞麵店、奶茶店以及西餅店。目前正在南頭同鄉(xiang) 會(hui) 舉(ju) 辦的“香港飲食文化展”,是以古城內(nei) 匯聚的不同的香港美食典型作為(wei) 切入點,通過講述這些美食背後的故事,讓兩(liang) 地青年體(ti) 驗到香港和南頭古城在飲食文化基因上的同源性。
在古城內(nei) ,一家涼茶甜品鋪吸引海內(nei) 外遊客注意,裏邊的櫃台展示著靈芝、陳皮、海底椰等藥材。有海外遊客一邊品嚐著龜苓膏,一邊指著櫃台裏的藥材學中文。
“如今到古城最多的就是香港遊客,他們(men) 回來‘尋根’或者是找美食,我們(men) 店還特別設有香港旅客專(zhuan) 屬的掃碼付款功能,用港幣付款。”該涼茶甜品鋪的創始人賴逸珊來自香港,在南頭古城開店近4年來,她感受到古城特有的生活氣息,古城內(nei) 濃鬱的嶺南文化更是深港“同宗同源文化底蘊”的最好體(ti) 現。
伴隨著城市肌理與(yu) 人文軌跡的不斷更新,在傳(chuan) 承曆史文化的基礎上,南頭古城通過引入藝術、創意等文化產(chan) 業(ye) ,讓古城多元文化與(yu) 煙火氣並存。
“我的兒(er) 子從(cong) 香港大學建築係畢業(ye) 後,現在也來到南頭古城開設工作室,我的女兒(er) 也準備接棒我在深圳的生意。”賴逸珊說:“現在很多香港人回來創業(ye) 或者居住,很多朋友也看到我在這邊創業(ye) 有成,都很想過來,我也鼓勵大家可以多回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