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談紹劇傳承:年輕人要接過“金箍棒”
中新網紹興(xing) 1月15日電(項菁 吳可蒙)“經典戲劇的傳(chuan) 承靠青年人才,年輕人要接過‘金箍棒’。”日前,在浙江紹興(xing) 看完新版紹劇猴戲《火焰山》首場演出,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人心中的“美猴王”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為(wei) 舞台上的新生力量連連點讚,他接受采訪時直言,“在青年演員的身上,我看到了紹劇傳(chuan) 承和發展的希望。”
2024年是“紹劇宗師”六齡童誕辰100周年。為(wei) 紀念一代宗師,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創排紹劇新版《火焰山》,並在紹劇發源地——紹興(xing) 接連上演。作為(wei) 六齡童之子,六小齡童在電視劇《西遊記》中扮演的孫悟空形象深入人心,成為(wei) 幾代人的經典記憶。此次專(zhuan) 程回祖籍紹興(xing) 觀看新劇,六小齡童深感欣慰,“家鄉(xiang) 紹劇團以這樣的方式紀念父親(qin) ,非常有意義(yi) 。”
紹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新中國成立後,紹劇由地方戲曲唱響中國,走向世界。六小齡童介紹說,紹劇脫胎於(yu) 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戲,猴戲是紹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前紹興(xing) 沒有係列猴戲,後來在其父親(qin) 和伯父七齡童的探索下,逐漸有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孫悟空大鬧乾坤》係列猴戲,又隨著一代代人的傳(chuan) 承與(yu) 發揚,紹劇猴戲不斷與(yu) 時俱進。
“紹劇猴戲不是父親(qin) 一個(ge) 人,而是一群人,一代人的。”六小齡童提到,多年來,紹劇猴戲不斷地改編、借鑒、學習(xi) 以京劇為(wei) 代表的國粹戲曲,各個(ge) 劇種的猴戲藝術融為(wei) 一體(ti) 形成了“章式猴戲”。用他父親(qin) 的話說,紹劇是根,猴戲要集各家之長。
“翻新”經典老戲是傳(chuan) 承發揚紹劇猴戲的一大著力點。
以紹劇猴戲的經典劇目《火焰山》為(wei) 例,該劇於(yu) 20世紀50年代根據《西遊記》連台本戲部分章本改編而成,內(nei) 容包括孫悟空大戰紅孩兒(er) 和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兩(liang) 個(ge) 故事,時長近三個(ge) 小時。據紹劇新版《火焰山》導演章劼介紹,孫悟空大戰紅孩兒(er) 屬於(yu) 比較炙熱的武戲,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則偏向幽默詼諧的文戲,由於(yu) 風格不統一,演出現場常出現“前熱後冷”情況。
為(wei) 改變這一現象,借著2023年《火焰山》榮列中央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資金項目的契機,屬地紹劇團對原劇本進行了改編,重點聚焦孫悟空三借芭蕉扇這一經典情節,用八個(ge) 段落串起了整個(ge) 故事,使結構更加精巧嚴(yan) 密。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新版劇目主演均為(wei) 青年演員,“青春陣容”對紹劇猴戲的新表達、新詮釋,為(wei) 傳(chuan) 統注入了新活力。
扮演孫悟空的是“白玉蘭(lan) 紀念獎”獲得者、“90後”紹劇演員王浩爽。其受訪時說,“新版加入了一些‘打出手’的場景,比較考驗演員的體(ti) 力,當然也會(hui) 讓劇目更加好看好玩。另外通過現代技術的加持,整個(ge) 舞台看起來也更加精美,展現當代紹劇的魅力。”
包括王浩爽在內(nei) ,如今的傳(chuan) 統戲曲舞台上,不論是“90後”京劇言派老生王寧,還是“90後”越劇小生陳麗(li) 君,越來越多年輕麵孔紛紛“火出圈”,綻放著老戲新生機。
在六小齡童看來,戲劇傳(chuan) 承靠青年,眼下,青年人才正接過紹劇猴戲守正創新的“金箍棒”。
對於(yu) 年輕力量的傳(chuan) 承,他認為(wei) ,紹劇猴戲要保留傳(chuan) 統紹劇豪放的唱腔魅力,青年演員要沉得下心練功,注重人物細節刻畫,外在藝術表現形式要為(wei) 人物性格服務,同時青年人才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表達形式,為(wei) 紹興(xing) 猴戲注入新青年力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