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法治護航,愛國主義教育“入法”更“入心”
2024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正式施行,標誌著愛國主義(yi) 教育步入了規範化、製度化、長效化的法治領域。《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共五章40條,主要從(cong) 指導思想、主要內(nei) 容、職責任務、實施措施、支持保障等方麵對愛國主義(yi) 教育進行了明確規定。
愛國主義(yi) 教育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於(yu)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從(cong) 石庫門到天安門,從(cong) 興(xing) 業(ye) 路到複興(xing) 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的旋律從(cong) 抗日年代傳(chuan) 唱至今,在曆史洪流中續寫(xie) 著新時代的激昂。曆史已經證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愛國主義(yi) 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隻有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相統一,才能走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愛國主義(yi) 教育要創新豐(feng) 富載體(ti) 和形式。隨著時代發展,愛國主義(yi) 內(nei) 容日益廣泛,涵蓋思想政治、曆史文化、自然風光、憲法法律、時代精神等各個(ge) 方麵,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等新思想新觀點更為(wei) 愛國主義(yi) 賦予了新內(nei) 涵。要堅持守正創新原則,推動課堂、書(shu) 本等傳(chuan) 統教育載體(ti) 與(yu)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融合,讓愛國主義(yi) 教育更加立體(ti) 、生動、鮮活,進一步占領思想高地、傳(chuan) 導正能量。
愛國主義(yi) 教育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近年來短視頻等互聯網新業(ye) 態快速發展,個(ge) 別自媒體(ti) 博主為(wei) 盲目賺取流量,通過詆毀新中國偉(wei) 大成就、褻(xie) 瀆汙蔑英烈等方式博人眼球,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公眾(zhong) 強烈憤慨。本次《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對侮辱國歌、國旗、國徽,歪曲、醜(chou) 化、褻(xie) 瀆、否定英烈事跡等行為(wei) 及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既表明了國家捍衛曆史和英烈尊嚴(yan) 的堅定立場,也推動了國家法治體(ti) 係的進一步完善,讓法律成為(wei) 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的新利器,真正把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