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增302個主產縣 2023年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眼成績單

發布時間:2024-01-19 11:25: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了2023年中國經濟主要數據。2023年全年,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1萬(wan) 3908.2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yi) 斤,增長1.3%。

  麵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dong) 北局地嚴(yan) 重洪澇、西北局部幹旱等不利天氣影響,我國糧食生產(chan) 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其中,增產(chan) 貢獻率超過73%都來自300個(ge) 重點縣的單產(chan) 提升。

  這幾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專(zhuan) 家組正在開展區域技術方案製定、技術培訓,為(wei) 今年玉米單產(chan) 提升高質量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專(zhuan) 家組組長李少昆告訴記者,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增加糧食產(chan) 量,主要靠科技提高單產(chan) 。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所研究員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專(zhuan) 家組組長 李少昆:以往我們(men) 的產(chan) 量水平在國際上處於(yu) 中等偏上,但是與(yu) 發達國家單產(chan) 還有很大的差距。同時也看到我們(men) 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村,甚至戶與(yu) 戶之間產(chan) 量差異都非常大,那麽(me) 怎麽(me) 能夠縮小這種差距,這是我們(men) 提高產(chan) 量一個(ge) 非常重要的途徑。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2023年之前,全國水稻、小麥、玉米的平均畝(mu) 產(chan) 比區域試驗時分別低了260、80和460斤,如果能把這個(ge) 差距補上或補上相當一部分,增產(chan) 的量就不小。

  為(wei) 了補上這種差距,2023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統籌整合200多億(yi) 元,重點在100個(ge) 大豆、200個(ge) 玉米主產(chan) 縣整建製推進單產(chan) 提升,主推了玉米大豆密植技術。

  與(yu) 以往不同,在300個(ge) 重點縣推進單產(chan) 提升,是從(cong) 耕種管收、地種肥藥全領域全環節查找短板弱項,針對性地實施良田、良種、良法、良製、良機“五良”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jue) 方案。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所研究員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專(zhuan) 家組組長 李少昆:它不像以往更多的可能是單向,你比如說品種,你比如說施肥技術、植保技術、農(nong) 機技術、土壤的耕作營養(yang) 等等,很多是單項技術,這項技術它是一個(ge) 綜合的,是一個(ge) 整體(ti) 的方案。

  李少昆告訴記者,2023年,單產(chan) 提升效果非常明顯。全國糧食平均畝(mu) 產(chan) 達779.4斤,比上年提高5.8斤,單產(chan) 提高對增產(chan) 的貢獻達到58.7%。其中,300個(ge) 重點縣單產(chan) 提升對增產(chan) 的貢獻達到73%以上,在局部地方受災較重的情況下,有效對衝(chong) 了災害影響。

  密植滴灌技術 提高產(chan) 量的秘訣

  2023年,重點縣單產(chan) 提升對糧食增產(chan) 貢獻突出,特別是玉米,在西北、東(dong) 北、黃淮海主產(chan) 區,單產(chan) 均實現突破。其中黃淮海主產(chan) 區的最高產(chan) 量出現在山東(dong) 滕州,畝(mu) 產(chan) 達到2437.6斤。

  滕州種糧大戶孫海洋告訴記者,他今年要在自己的一塊小麥高產(chan) 田裏全部使用滴灌技術,這是因為(wei) 去年他在這塊地裏使用滴灌技術種玉米嚐到了大甜頭。

  隆冬時節,孫海洋正忙著從(cong) 外地購買(mai) 滴灌用的主管道和毛細管,隻等過段時間小麥一長高,他就會(hui) 在這塊地裏全部鋪設可以隨時澆水施肥的滴灌係統。

  山東(dong) 省滕州市種糧大戶 孫海洋:我們(men) 以前隻有大水漫灌,用了這滴灌之後,可以控製水量。能保苗,使這個(ge) 苗出得非常整齊。

  由於(yu) 鋪設滴灌係統有一定的成本,所以把滴灌技術用到小麥的生長管理上並不多見。孫海洋告訴記者,他對自己今年小麥增產(chan) 增收信心十足。因為(wei) 去年也是在這塊高產(chan) 田裏,他首次采用了玉米密植滴灌技術,結果玉米單產(chan) 比上年增加了1000多斤,創了黃淮海玉米單產(chan) 的新紀錄,雖然種植成本比原來增加了一點,但每畝(mu) 玉米的收入卻是上年的兩(liang) 倍多。

  這是四個(ge) 月前我們(men) 在孫海洋的這塊高產(chan) 田裏拍攝的畫麵,當時這裏種的正是奪了高產(chan) 新紀錄的玉米,采用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首次在200個(ge) 重點縣主推的玉米單產(chan) 提升集成技術。

  采用普通方式種植它的株距通常是在25厘米左右,我們(men) 來看這裏的是多少,用尺子來量一下,它的距離大概是在18厘米。株距減小,就意味著同樣的麵積下,我們(men) 可以種植更多的玉米。

  孫海洋告訴記者,他的玉米奪高產(chan) ,第一個(ge) 要訣就是使用精量播種機密植玉米。以前這裏的一畝(mu) 地,也就種4000多株玉米,使用的是普通播種機,出苗率也就80%,株數少、出苗率又低,想增產(chan) 很難。去年他按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的玉米單產(chan) 提升集成技術來做,每畝(mu) 地播種6000株玉米,使用的是精量播種機,盡管價(jia) 格貴了些,但政府補貼多,更重要的是播種質量好,不僅(jin) 出苗率達到了99%,出的苗既整齊又均勻。

  山東(dong) 省滕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 孔令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為(wei) 了推廣這項技術,專(zhuan) 門做了這個(ge) 掛圖,各項的操作規程都非常明確,老百姓隻要按照這個(ge) 掛圖來操作,就行了。

  雖然有明確技術指導,但頭一年嚐試搞玉米密植滴灌技術的孫海洋心裏還是有些打鼓的,憑著十幾年種地的經驗,他擔心玉米密植之後可能出問題。

  山東(dong) 省滕州市種糧大戶 孫海洋:最擔心的,密植它(玉米)容易糠,容易倒伏。密植它的通風效果就不好了,容易不抗倒。

  孫海洋的顧慮,也是當地其他種糧大戶的顧慮。作為(wei) 全國玉米單產(chan) 提升整建製推進重點縣,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其實早就留了一手,選用另一塊新複墾的地塊,使用密植滴灌技術先種了一片玉米,在玉米播種的關(guan) 鍵環節,帶著大夥(huo) 兒(er) 去看這裏已經長高且長勢很好的玉米,並指導大夥(huo) 兒(er) 在玉米密植之後,應該使用滴灌技術,隨時點對點澆水施肥,讓玉米營養(yang) 充足,後期再使用生長調節劑,控製玉米旺長。這樣玉米不僅(jin) 不會(hui) 倒伏,而且將大幅增產(chan) 。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孫海洋按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指導的去做了,結果長勢還真不錯,讓他一想起來就激動的,是去年10月24日,專(zhuan) 家組來到他這片高產(chan) 地塊測產(chan) ,畝(mu) 產(chan) 竟然達到2437.6斤,比采用新技術之前足足增加1000多斤,這是他之前完全沒想到的。

  山東(dong) 省滕州市種糧大戶 孫海洋:以後就得按照新模式去種植,首先是提高產(chan) 量,增加我們(men) 的收入。再按照以前的老模式種植,不久就會(hui) 被淘汰。

  今年新增302個(ge) 主產(chan) 縣 大麵積提單產(chan)

  增強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能力,單產(chan) 提升今後將如何著力?來看總台記者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的專(zhuan) 訪。

  目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已啟動實施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今年,新增100個(ge) 玉米、100個(ge) 小麥和102個(ge) 油菜整建製推進縣,大麵積提單產(chan)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與(yu) 之前的高產(chan) 創建相比,這一輪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在內(nei) 涵和外延上都有所不同,由過去的抓點到現在的抓麵、由抓單一要素到全要素統籌、由抓單一環節到全環節謀劃。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副司長 呂修濤:就是要挖掘地種肥藥各要素、耕種管收各環節的增產(chan) 潛力,加快把先進適用的高質高效品種技術由點及線到麵推廣開來,促進全要素補齊短板、全環節融合打造、全領域推動提升,千方百計將科技潛力轉化為(wei) 現實產(chan) 量、專(zhuan) 家產(chan) 量轉化為(wei) 農(nong) 民產(chan) 量、典型產(chan) 量轉化為(wei) 大田產(chan) 量,輻射帶動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

  呂修濤介紹說,今年,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將著力在“三主”和“三大”上下功夫。

  “三主”是把高產(chan) 的主導品種選出來,大豆選育推廣高油高產(chan) 大豆品種,玉米選育推廣耐密植、抗倒伏、宜機收高產(chan) 品種;把高產(chan) 的主推技術推起來,有了品種,再集成組裝適用技術,大麵積推廣應用,加速把單產(chan) 提上來;把先進的主力機具用起來,加快氣力式高性能播種機升級換代,切實提高播種質量。

  “三大”則是抓大縣、抓大片、抓大戶,通過對主產(chan) 縣予以傾(qing) 斜支持,推進整鄉(xiang) 、整縣、整建製示範,並在主產(chan) 縣打造一批“百畝(mu) 攻關(guan) 田、千畝(mu) 示範方、萬(wan) 畝(mu) 高產(chan) 片”,集中開展技術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範。同時挖掘一批種植能手和高產(chan) 典型。

  目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已確定推進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路線圖,即急抓1年、緊抓3年、續抓5年、長抓10年。圍繞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良製“五良融合”,既立足當前,也著眼長遠。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副司長 呂修濤:強化現有品種技術組裝配套和集成創新,加快展示示範和推廣應用,全麵提高良種良法覆蓋率和到位率;加強協作攻關(guan) ,做好技術儲(chu) 備,加快轉化應用,促進單產(chan) 穩定可持續提升,逐步縮小與(yu) 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接近主產(chan) 國高產(chan) 水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