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全球“最大引擎”!中國GDP又多了1個瑞士
2023年中國經濟年報顯示,全年GDP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增速達到5.2%。按照可比價(jia) 計算,2023年中國經濟增量超過6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
超過6萬(wan) 億(yi) 元的GDP增量
意味著什麽(me) ?
“三裏河”查詢世界銀行發布的GDP數據發現,6萬(wan) 億(yi) 元大約相當於(yu) 一個(ge) 瑞士一年GDP,兩(liang) 個(ge) 越南的一年GDP,或者四個(ge) 希臘一年的GDP。
形象地說,中國GDP一年新增了一個(ge) 瑞士,兩(liang) 個(ge) 越南,或四個(ge) 希臘。
這樣的增長規模,顯示了中國作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穩定增長的確定性。
過去一年,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在風吹雨打之下,中國經濟“巨人”依然長了“個(ge) 頭”。而且,“長個(ge) 頭”的速度比2022年還快了。
5.2%的經濟增速又意味著什麽(me) ?
在世界範圍看,5.2%的增速比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高出一大截,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
用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yi) 的話說,中國對世界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最大引擎”這個(ge) 角色,中國已經扮演了很多年,哪怕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在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做貢獻。
這些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在長期發展中,中國形成了良好穩固的基本麵,沒有搞強刺激,也沒有以積累長期風險為(wei) 代價(jia) 換取短期增長。
麵臨(lin) 挑戰很多,但中國努力克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外需不振,但中國進出口好於(yu) 預期,成為(wei) 2023年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幾成定局。自然災害頻發,但中國糧食產(chan) 量創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事非經過不知難,走過不容易的一年,在中國經濟答卷公布的時候,外界從(cong) 中可以感受到兩(liang) 個(ge) 字:韌性。
“中國去年的汽車產(chan) 量創下了曆史紀錄。餐館和酒店的客人越來越多。新工廠的建設出現激增。”《紐約時報》在報道中國經濟年報時如此描述。
這些場景折射了中國經濟的活力。
而中國經濟保持活力的背後,是中國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的快速增長,以及經濟結構的不斷優(you) 化、動能轉換的提檔升級。
活力來自新動能——製造業(ye) 技改投資增長3.8%,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0.3%,快於(yu) 全部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增速。2023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chan) 品合計出口1.06萬(wan) 億(yi) 元,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大關(guan) 。中國經濟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中不斷發展壯大。
活力來自結構升級——2023年服務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4.6%,比上年提高1.2個(ge) 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比上年提高43.1個(ge) 百分點。服務業(ye) 和消費的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
有成績,也不回避挑戰,房地產(chan) 、老齡化、債(zhai) 務等問題依然不容忽視,官方也有清醒認識。對於(yu) 2024年,國家統計局的預判是中國經濟將持續回升向好,“機遇要大於(yu) 挑戰,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2028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高於(yu) 全球增速,顯著高於(yu) 發達經濟體(ti) 增速,在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中持續位居前列。
這是IMF給中國經濟投下的“信心票”。
而中國經濟的穩定複蘇也給了世界一顆“定心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