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壽宮這一年:“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怎麽打造的?
中新網杭州1月24日電 題:德壽宮這一年:“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怎麽(me) 打造的?
作者 王題題 藍伊旎
作為(wei) 浙江杭州首個(ge) 規模性、係統性展示南宋曆史文化的博物館,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已一年多。
一年來,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既重視“自我保護”,也實現了“自我成長”。
據悉,南宋時期,德壽宮又稱“北內(nei)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是依托德壽宮遺址原址,以遺址本體(ti) 及出土文物的保護、研究、收藏和展示為(wei) 主,同時展示南宋曆史文化和文物遺產(chan) 的遺址專(zhuan) 題博物館。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擁有國內(nei) 非常罕見的4600多平方米的土遺址露明展示。如何處理好土遺址“絕後”威脅的同時,保障觀眾(zhong) 逛館的舒適體(ti) 驗,成為(wei) 館方日常運營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負責人周佶透露,開館至今,館方會(hui) 定期對露明展示進行“體(ti) 檢”,同時也堅持持續開展每日限流參觀的措施。“如今一年過去,專(zhuan) 家已從(cong) 幹濕度、沉降位移、微生物等方麵考察了遺址的‘健康狀況’,目前整體(ti) 狀況良好。因此,參觀限流和保護措施仍可在下一步工作中沿用。”
除了保護好“舊遺址”,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也在積極征集“新文物”。
開館這一年,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征集到了藏家藏品40件,接受捐贈18件。這不僅(jin) 豐(feng) 厚了館藏“家底”,也為(wei) 南宋曆史文化的傳(chuan) 播增添新內(nei) 涵。比如如今在館內(nei) 展出的《禦書(shu) 碑文拓片》。
館內(nei) 工作人員付國靜講起其背後故事,都抑製不住激動之情。她說,它原來是宋高宗賜給一個(ge) 福建王姓醫官的書(shu) 法,上麵清晰可見“德壽殿書(shu) ”四字。館方查閱資料獲悉,這位王姓醫官告老還鄉(xiang) 之後,將禦書(shu) 刻成碑文並立於(yu) 家鄉(xiang) 寺廟。如今石碑收藏於(yu) 福州市博物館。而在浙江省文物局的牽線下,福州市博物館從(cong) 石碑上拓印《禦書(shu) 碑文》捐贈給館內(nei) 。“這也算是碑文在八百年後‘回歸故土’了。”
一年來,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不僅(jin) 致力於(yu) 做好宋韻文化展示,更注重觀眾(zhong) 逛館的“獲得感”。
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已接待來自全國34個(ge) 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來自世界3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遊客逾60萬(wan) 人次。
為(wei) 了將宋韻文化的魅力和價(jia) 值更精確、更廣泛地傳(chuan) 遞給文化背景多元的觀眾(zhong)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可謂下足功夫。
以杭州亞(ya) 運會(hui) 期間為(wei) 例,該博物館培訓了30多名誌願者,接待服務語言涵蓋7國語言,館內(nei) 的自動講解機上還同步上線了13國語言版本的講解詞,以應對不同外籍遊客觀展講解需求。
一般來說,專(zhuan) 業(ye) 性的文物知識“曲高和寡”,如何把展陳文物的知識以通俗易懂且有趣的方式講解出來?
周佶透露,光是講解詞,博物館就麵向外地遊客、本地遊客、青少年、外國友人、政府考察等不同受眾(zhong) 的講解需求,準備了5個(ge) 不同版本的講解詞,以便更好地看懂展覽。
同時,針對講解員以及誌願者講解員的培訓上崗,周佶表示,講解員的培訓上崗都有嚴(yan) 格的考核標準。尤其是誌願者講解員,他們(men) 需要開展5輪以上的培訓,包括聆聽專(zhuan) 家講座;還需要通過3輪以上的考核,這些考核標準包含對於(yu) 講解趣味性的考察。
“此外,誌願者講解員的微信群裏會(hui) 有關(guan) 於(yu) 德壽宮、宋韻文化的小故事及知識盲區的‘每日分享’。每月至少還會(hui) 組織一次互聽會(hui) ,讓講解員通過互相提問積累平時經常被遊客提出的問題,來豐(feng) 富和夯實講解內(nei) 容。”周佶補充道。
除了展示宋韻文化的展覽外,該博物館還不斷活化宋韻文化,策劃符合熱點、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體(ti) 驗活動。
“‘2023文旅市集·杭州奇妙夜’主會(hui) 場活動就在我們(men) 博物館舉(ju) 行,為(wei) 市民遊客獻上了沉浸式進‘宮’夜遊的奇妙體(ti) 驗。”周佶說,此外,該博物館開發了“雙Yun”遊線,還舉(ju) 辦像“全民Song運會(hui) ”這樣形式豐(feng) 富的體(ti) 驗活動,讓宋韻文化走入當代民眾(zhong) 生活,在體(ti) 驗中獲得幸福感和文化自信。
一年來,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推動宋韻文化走出博物館的四角天空,走向沒有圍牆的街頭巷尾。
在周佶看來,宋韻文化的展示、傳(chuan) 播不應該被限製在博物館的四麵圍牆內(nei) ,應該走出博物館,走進人們(men) 生活中。
為(wei) 此,去年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推出了“德壽有意思”的七個(ge) 係列活動。其中,包括通過微縮展覽,德壽宮文物走進校園;在“六一”遊園會(hui) 上,宋韻融入教育,青少年們(men) 通過使用南宋貨幣“交子”進行交易,親(qin) 身體(ti) 驗南宋時期的投壺和蹴鞠遊戲,從(cong) 而“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南宋市井生活的樂(le) 趣;還組織名人沙龍、第二課堂、以及“大宋青少年推薦官”等社會(hui) 教育活動,使社會(hui) 各界得以感受宋韻的學術魅力。
去年11月,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在其西門紅牆上進行的一場精彩絕倫(lun) 的燈光秀,將杭州十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通過數字化投影和實物立體(ti) 卷軸的形式進行呈現,打破了博物館圍牆的壁壘。
“這是一種創新的展示方式,接下來我們(men) 也要打開思路,不局限於(yu) 德壽宮,打破壁壘,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周佶說,如今,該博物館已在嚐試通過“德壽雲(yun) 覽”數字博物館創新數字化互動方式,讓民眾(zhong) 足不出戶,就能欣賞館藏圖鑒、感受宋韻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開館這一年,與(yu) 其周邊的胡雪岩故居、太廟遺址等曆史景點和商業(ye) 街區串珠成鏈,打造了一個(ge) 綜合性的“文化生態圈”,形成了新的文旅合力,也放大了宋韻IP的“流量”效應。
對此,周佶認為(wei) ,“宋韻街區”人頭攢動、宋韻文化熱度不減,這不僅(jin) 是“博物館熱”的表現,更是民眾(zhong) 表達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喜愛和對於(yu) 文化生活追求的一種持續的聲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