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家長要注重孩子謀生和自立能力培養 專家建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前置,從幼兒園到大學一體化

發布時間:2024-01-25 15:4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高中階段正處於(yu) “三觀”形成的關(guan) 鍵時期,在這一階段也會(hui) 對未來的個(ge) 人發展形成初步規劃。如何對高中生開展職業(ye) 規劃教育?怎樣引導學生根據個(ge) 人興(xing) 趣特點規劃未來生活?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畢業(ye) 去向及職業(ye) 準備比較研究”課題組負責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豔,請她就報告中的數據發現以及青少年職業(ye) 規劃相關(guan) 問題進行分析與(yu) 解讀。

  要形成從(cong) 幼兒(er) 園到大學一體(ti) 化的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體(ti) 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們(men) 關(guan) 注到您之前也從(cong) 事過青年職業(ye) 生涯規劃的研究。這次的調研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中國高中生想做對社會(hui) 有貢獻的工作,在四國高中生中比例最高,但同時,受訪的中國高中生中對未來想從(cong) 事職業(ye) 有確定想法的僅(jin) 有四成多。您認為(wei) 怎樣才能讓學生把自己的理想轉化為(wei) 更為(wei) 清晰明確的職業(ye) 目標?

  孫宏豔:多年前,我們(men) 在進行職業(ye) 生涯規劃研究時,就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要把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前置,希望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一以貫之,從(cong) 幼兒(er) 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能夠形成一體(ti) 化的教育體(ti) 係,使學生能在不同階段接受到不同側(ce) 重點的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這也是參考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他們(men) 在幼兒(er) 園就開始了職業(ye) 啟蒙教育。咱們(men) 國家的小學、幼兒(er) 園也有這方麵的啟蒙,但還不算是一種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因為(wei) 我們(men) 沒有形成體(ti) 係,也缺少專(zhuan) 業(ye) 的教師隊伍,這導致孩子到了高中後對未來職業(ye) 沒有想法,缺乏職業(ye) 意識與(yu) 規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職業(ye) 規劃有哪些側(ce) 重點?

  孫宏豔:不同階段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等有所側(ce) 重。如果形象地描述,我覺得幼兒(er) 階段就是種下一顆顆小種子;小學階段就是開始長出綠芽;初中階段長出了小苗,並且開始逐漸長高;高中階段就是長成了小樹,這棵小樹開始往土壤裏深深紮根,往高處生長;大學階段,就是開始長成一棵職業(ye) 的大樹,根基更深,枝葉更茂。

  在幼兒(er) 園階段,主要是做職業(ye) 規劃教育的準備。通過“過家家”等遊戲,讓孩子了解超市、醫院、郵局、消防員、售貨員等與(yu) 職業(ye) 、職場有關(guan) 的內(nei) 容,讓孩子在遊戲中初步形成與(yu) 職業(ye) 相關(guan) 的概念。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wei) 主,更重視感性認知。這時主要要給他們(men) 進行職業(ye) 啟蒙,通過一些遊戲、故事、活動等,使他們(men) 對職業(ye) 形成好奇心和初步印象,激發他們(men) 對職業(ye) 的興(xing) 趣。

  到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更為(wei) 敏捷,思考問題也更係統、理性、深入和辯證,這時學校和家庭就要引導學生從(cong) 感性到理性,比如帶著學生進行職業(ye) 體(ti) 驗活動,然後引發學生對職業(ye) 的思考,使學生在體(ti) 驗中形成職業(ye) 觀。

  到了高中,就要以職業(ye) 實習(xi) 為(wei) 主,要進入模擬職場的階段,畢竟高中畢業(ye) 後有些學生可能直接就進入職場了。這時,需要通過職業(ye) 實習(xi) 等方式,使學生對職業(ye) 進一步確認,不再僅(jin) 僅(jin) 是興(xing) 趣。同時,要調整自己的職業(ye) 期望,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這樣才能選擇更合適自己的位置。另外,要引導高中生了解高考改革、大學專(zhuan) 業(ye) 設置、就業(ye) 形勢、科技發展等國內(nei) 國際環境,使學生做到知己知彼。還要多創造機會(hui) 讓高中生進行職業(ye) 體(ti) 驗,雖然高中階段學業(ye) 很忙,但是如果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職業(ye) 啟蒙不夠,就需要在高中階段多彌補,這樣才能對自己和職業(ye) 有精準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ye) 路線。

  到了大學,則是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的深化階段,學生不僅(jin) 更了解和理解了職業(ye) ,也更了解和理解自我,不僅(jin) 形成了職業(ye) 價(jia) 值觀,也形成了職業(ye) 精神和更長遠的職業(ye) 規劃和人生規劃。

  家長要調整育人目標,注重孩子謀生能力、自立能力的培養(yang)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報告中提到高中生與(yu) 家長討論未來就業(ye) 去向的比例比較少,但是家庭對孩子的職業(ye) 規劃也有很大影響。您認為(wei) 怎樣才能發揮家庭在青少年職業(ye) 規劃上的作用?

  孫宏豔:家庭和家長對孩子職業(ye) 規劃的影響非常大。調查發現,高中生都認為(wei) 對他們(men) 擇業(ye) 影響最大的是家長,但是和家長去討論這個(ge) 話題的還是太少了。家庭一定要做好對孩子的職業(ye) 啟蒙教育。平時家長要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在職場的感受、對各種職業(ye) 的看法等,也可以帶著孩子去體(ti) 驗不同的職業(ye) 。比如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小學裏,設有“職業(ye) 日”,學校會(hui) 邀請家長來為(wei) 學生介紹一些職業(ye) ,使學生了解各種職業(ye) 的特點等。瑞士也設有“子女節”,在這個(ge) 節日裏,孩子可以到家長工作的崗位去體(ti) 驗家長的工作。

  我認為(wei) 家長最重要的是要有職業(ye) 啟蒙的意識,在日常生活裏給孩子一些引導。家長要調整育人目標,孩子不是一定要考名牌大學,而是注重孩子未來的謀生能力、自立能力的培養(yang) 。家長要有長遠眼光,要著眼孩子一生的發展。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家長可以利用“雙減”後的時間,帶孩子到社區參與(yu) 勞動,在勞動中體(ti) 驗不同的職業(ye) 感受。家長也要用尊重的理念去了解孩子、認識孩子,尊重他們(men) 的興(xing) 趣愛好,關(guan) 注孩子的個(ge) 性特征、行為(wei) 愛好,尊重孩子的職業(ye) 興(xing) 趣與(yu) 選擇,把對孩子的職業(ye) 引導貫穿在家庭生活的細節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隨著現在各類新職業(ye) 、新業(ye) 態的發展,父母輩與(yu) 孩子在就業(ye) 觀念上、職業(ye) 選擇上會(hui) 有一定的差異。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職業(ye) 規劃和職業(ye) 啟蒙時,如何正視這些差異?

  孫宏豔: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對待職業(ye) 的看法與(yu) 家長可能會(hui) 有代溝。比如有的青少年想做主播,還有的希望將來做個(ge) 電競選手。家長既要正視這種代際差異,也要奮起直追,跟上青少年的腳步。這些新業(ye) 態、新職業(ye) 非常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家長要多去了解,多傾(qing) 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一聽孩子的想法就生氣,要把這樣的話題作為(wei) 親(qin) 子交流的重要內(nei) 容。在交流的基礎上,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既幫助孩子發現新興(xing) 職業(ye) 的機遇,也幫助孩子了解新職業(ye) 有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需要的不同素質等,為(wei) 孩子解決(jue) 後顧之憂。

  “學曆是敲門磚,能力是壓艙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調查顯示,超八成中國高中生希望獲得本科及以上學曆。現在在就業(ye) 市場上,圍繞學曆問題也時常引發討論。對於(yu) 求職者來說,有時追求學曆成為(wei) 了一種“不得已而為(wei) 之”的選擇,沒有好的學曆可能沒法通過簡曆關(guan) ,很難獲得麵試機會(hui) 。但另一方麵,在職場中,學曆又不能完全等同於(yu) 能力,可能高學曆者的工作能力並不一定突出。您認為(wei) 應該怎麽(me) 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學曆問題?

  孫宏豔:學曆和能力二者不是絕對對立的關(guan) 係,是相輔相成、互幫互助的關(guan) 係。獲得高學曆有可能讓青少年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鍛煉、眼界更開闊等,因此也會(hui) 獲得更強的能力。而且能拿到好成績,這本身也確實是能力的一部分。但是這並不是一個(ge) 絕對的因果關(guan) 係,不是獲得了高學曆,就一定能力強。相反,在職場上我們(men) 會(hui) 經常看到有些高學曆的人,動手能力、適應能力、表達能力、自控能力、合作能力、參與(yu) 能力等都較差,不能跟上職場的要求與(yu) 發展。

  因此,作為(wei) 家長和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學曆,既要努力考到好學校去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資源,也要重視在學習(xi) 過程中的能力提升。尤其是前麵提到的各種能力,很多屬於(yu) 情商範圍,需要不斷地在課堂和校園外去體(ti) 驗和實踐,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長和教師也要改變對青少年的評價(jia) 標準,不要唯成績論,當家長總是把別人家孩子的成績掛在嘴上,當教師總是拿成績去評價(jia) 學生,想讓青少年理性看待學曆是很難的。成年人要給孩子傳(chuan) 達正確的成才觀,使孩子從(cong) 小就認識到二者的辯證關(guan) 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cong) 社會(hui) 層麵來看,在人才評價(jia) 中怎樣能不唯學曆論?

  孫宏豔:我們(men) 不能否認,學曆的確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擁有高學曆就仿佛拿了塊金磚。但“學曆是敲門磚,能力是壓艙石”。作為(wei) 人才的評價(jia) 者,也要用複合多元的標準去評價(jia) 青少年。比如,家長不要隻看孩子的學習(xi) ,有的孩子雖然學習(xi) 成績不太好,但是頭腦靈活、愛交流、愛勞動,這些都是優(you) 點,家長要看得到、多表揚。同樣,教師也要注重培養(yang) 學生的能力,注重用能力評價(jia) 學生。招聘單位也要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導向,要改變唯名校、唯學曆的用人理念,為(wei) 不同崗位選擇合適的人。科學合理的評價(jia) 標準、用人標準,就是一個(ge) 好的導向。我們(men) 國家也在這方麵作了努力,比如要求事業(ye) 單位招聘不得限製畢業(ye) 院校,要給普通院校學生平等的競爭(zheng) 機會(hui) 等,這些都是樹立科學用人觀念,改變“唯學曆”論的做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本次調研也關(guan) 注了年輕人未來的工作地選擇問題。近幾年圍繞區域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國家也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您認為(wei) 在引導年輕人選擇未來工作地乃至定居生活的城市上,學校、家庭及各地方還可以怎樣做?

  孫宏豔:首先,學校是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部門,學校把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搞好了,學生能對自己和職業(ye) 有準確的認知和定位,他們(men) 自然會(hui) 選擇合適的職業(ye) 和工作地。從(cong) 這次的調查數據看,中國高中生已比過去更理性了,就業(ye) 地首選已從(cong) 北上廣這樣的國際大城市到所在地中心城市了。未來,隨著我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政策的推進和城市的發展,青年也許會(hui) 更願意到所在地縣鎮村等基層去工作。這不僅(jin) 依賴於(yu) 政策和城市的發展,更依賴於(yu) 青年對自我和職業(ye) 的準確定位。

  其次,青少年的選擇受家庭影響很大。家長要改變孩子隻有到北上廣或出國才是成功的觀念,可以利用假期帶孩子外出走走,讓孩子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看到不僅(jin) 有北上廣的繁榮與(yu) 發展,也有縣鎮村的青山綠水。家長和孩子聊天、旅遊、看電視或刷短視頻時,多給孩子提供多元的選擇。家庭和學校給孩子的愛國教育,不僅(jin) 是愛大城市,更要愛家鄉(xiang) ,從(cong) 愛身邊的環境做起。這樣讓青少年從(cong) 小就有為(wei) 國家、為(wei) 家鄉(xiang) 、為(wei) 自己的城市努力的願望。

  各地方政府要有政策舉(ju) 措去支持青年擇業(ye) 就業(ye) ,例如創建青年發展型城市、友好型城市等,把青年作為(wei) 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為(wei) 青年就業(ye) 創業(ye) 提供婚育、住房、文化、健康等方麵的普惠政策和保障體(ti) 係,優(you) 化青年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有誌青年把個(ge) 人發展與(yu) 祖國發展結合起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成長為(wei) 奮鬥的一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