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西施》新春“歸故裏” 詮釋巾幗力量與家國情懷
中新網紹興(xing) 2月3日電(項菁 徐晨晨 周琦晗)“西施與(yu) 範蠡的‘CP粉’能不能磕到糖”“‘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氣勢如何演繹”“西施與(yu) 閨蜜鄭旦的姐妹情又有哪些看點”……2月2日至3日,大型原創舞劇《西施》在“西施故裏”浙江紹興(xing) 諸暨市的西施大劇院接連上演,“斷纜身赴家國義(yi) ”的西施故事點亮了新春佳節。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一直以來,以西施為(wei) 人物形象打造的藝術形式眾(zhong) 多,比如越劇《西施斷纜》、沉浸式演藝秀《夢尋西施》、浣紗江夜遊項目《遇見西施》等。
舞劇是以舞蹈作為(wei) 主要表達手段的舞台藝術。記者了解到,舞劇《西施》是以古越文化、西施文化為(wei) 背景,以傳(chuan) 統故事為(wei) 底色,由國家級團隊傾(qing) 力打造的全新作品,旨在通過一台戲“代言”一座城,同時詮釋西施的家國情懷。
據了解,舞劇《西施》2023年6月在杭州首演後,又經反複打磨、複排,於(yu) 今年1月開啟全國巡演,目前已成功在安徽、湖北、江蘇等省份演繹10場,而此次是回饋故鄉(xiang) 的收官之站。
該劇總編導王韜瑞受訪時表示,舞劇《西施》的很多創作手法與(yu) 傳(chuan) 統舞劇有較大不同,這是一部非常注重東(dong) 方極簡美學表達的舞劇,將東(dong) 方雅韻與(yu) 現代極簡相結合,給觀眾(zhong) 留足想象的空間。
現場,亭台樓閣、山巒、船舶等被倒掛在空中,呈現一派鏡花水月之景,讓觀眾(zhong) 感受到一種“此處無水勝有水”的空靈之感。
“《西施》在舞美設計上營造了兩(liang) 層幻境,均通過倒置的舞台布景呈現,一層是西施對愛情的幻想,另一層是越王勾踐為(wei) 了複國大業(ye) ,給吳國營造的紙醉金迷的假象。”舞劇《西施》舞美設計徐鼎威受訪時表示,虛實互動、雙線敘事是該劇在舞台呈現上的“巧思”。
透過這部劇,觀眾(zhong) 不僅(jin) 可以一睹西施首創、中國古代踢踏舞“響屐舞”,還能飽覽吳越文化中的“船拳”元素,“化拳為(wei) 舞”將三千越甲的壯誌情仇、越王勾踐的淩雲(yun) 之誌表現得淋漓盡致。
“舞蹈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藝術形式,尊重當地的文化,用舞蹈的肢體(ti) 語言表達一方水土,這是我想傳(chuan) 達給年輕一輩的精神。”諸暨市文化藝術顧問、著名舞蹈家楊麗(li) 萍表示,舞劇《西施》很好地體(ti) 現了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地方文化與(yu) 舞蹈藝術就應“共生”創作,方能生生不息。
“我們(men) 希望每一位家鄉(xiang) 觀眾(zhong) 都有機會(hui) 走進西施大劇院來看舞劇《西施》,感受西施心懷天下的女性力量,讓永葆初心的家國情懷成為(wei) 一種共鳴。”舞劇《西施》總策劃、總製作人謝瓊如是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