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溫暖過新年 奔向新生活——加快災後恢複重建、積極應對寒潮天氣一線見聞

發布時間:2024-02-05 14:5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 題:溫暖過新年 奔向新生活——加快災後恢複重建、積極應對寒潮天氣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

  民生冷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牽掛於(yu) 心。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相繼出現洪澇、低溫雨雪冰凍以及地震、山體(ti) 滑坡等自然和地質災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專(zhuan) 門召開相關(guan) 會(hui) 議,看望慰問受災群眾(zhong) ,檢查指導災後恢複重建工作。

  春節將至,新華社記者探訪甘肅、青海、雲(yun) 南、黑龍江、浙江、北京、天津、河北等多個(ge) 受災害影響地區,采訪當地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示,確保廣大群眾(zhong) 平安過冬、溫暖過年的情況。

  加速災後重建妥善安置群眾(zhong)

  隻要有家,就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2023年12月18日深夜,甘肅省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在甘肅,地震導致5萬(wan) 餘(yu) 戶家庭受災,其中,14萬(wan) 餘(yu) 名群眾(zhong) 需要緊急安置。

  日前,記者來到石塬鎮秦陰村安置點,看到衛生室、臨(lin) 時警務室、村委會(hui) 、郵局等一應俱全,許多人家已貼上了春聯和福字。村民秦三虎和老伴已經從(cong) 帳篷搬進了活動板房。走進他的“新家”,爐膛裏的火燒得正旺,牆邊堆滿了米麵油、雞蛋、奶粉等各種物資。

  “米麵油夠吃好幾個(ge) 月,過冬的煤炭、爐子也有人送,現在什麽(me) 都不缺。”秦三虎告訴記者。

  除了漸濃的年味,在安置點上還有熱火朝天的幹勁。

  記者從(cong) 積石山縣委了解到,災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截至目前,全縣災後損失認定已基本完成,災後重建項目規劃編製工作有序推進,部分受損學校和危房的維修加固工作正在加快實施。

  “57所學校已經完成加固維修方案編製,其中16所已經開工,爭(zheng) 取在春季開學後所有學校完成維修加固。開春後,大規模的重建就要動工。”積石山縣委副書(shu) 記祁小軍(jun) 說。

  黑龍江省五常市常堡鄉(xiang) 常堡村新立屯,冬日陽光照耀下,一棟棟新建房屋的藍色彩鋼屋頂閃閃發亮。去年8月,這個(ge) 屯因洪水受災嚴(yan) 重,如今14戶房屋重建,5戶進行了維修。

  走進65歲的村民劉秀家。室內(nei) 暖意融融,魚缸裏的魚在恣意暢遊,栽種的綠植長勢正好。

  “你看,這牆都是50厘米厚的,裏麵還加了一層10厘米的保溫板,老房子和這可沒法比。”拍拍新房厚實的牆壁,村民劉秀說,災後政府補貼很及時,住了一輩子土房,如今換成了大磚房,屋裏還裝了地暖。

  據統計,在2023年入冬前,五常市2651戶重建房屋、8259戶維修房屋全部完工,購買(mai) 置換455戶,全市因房屋潮濕不具備入住條件的受災群眾(zhong) 已妥善解決(jue) 過渡性安置。

  麵對災情,廣大幹部群眾(zhong)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要求,眾(zhong) 誌成城、凝心聚力,加速災後重建,妥善做好災民安置工作。

  在北京,去年7月底、8月初的特大洪水讓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整體(ti) 受損嚴(yan) 重,村莊所有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今年1月底,沿河口村異地安置項目正式“交鑰匙”,村民陸續搬進新居準備過大年。

  “沿河口村的房屋均為(wei) 裝配式模塊房,就是房子在工廠預製完成,隻需要運到現場,進行組裝就可以。”齋堂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晉衛華告訴記者。

  在雲(yun) 南,鎮雄縣“1·22”山體(ti) 滑坡災害遇難人員家屬陸續搬入“新家”。他們(men) 有的選擇到縣城安置小區集中安置;有的選擇在受影響區域外投親(qin) 靠友、租房等方式過渡安置,縣政府按每戶每月1000元標準給予補助,補助期暫定6個(ge) 月。同時,鎮雄縣政府還給受災群眾(zhong) 發放生活補助,自滑坡災害發生之日起,前10天每人每天補助200元,之後6個(ge) 月每人每天補助35元。

  在青海,記者來到海東(dong) 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看到當地根據房屋受損程度,鑒定為(wei) “C級”“D級”住房的受災群眾(zhong) 全部安置到位,共設立了集中安置點103個(ge) 。災後重建工作已全麵展開,計劃今年3月份全麵開工建設,12月底前全麵完成入住。

  做好能源保障和民生物資保供穩價(jia)

  寒冬臘月,確保受災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做好能源保障和民生物資保供穩價(jia) ,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3年入冬以來,超強寒潮席卷內(nei) 蒙古,創曆史同期極端低溫天氣記錄。內(nei) 蒙古電力集團積極應對極寒天氣考驗,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僅(jin) 去年12月,就出動人員超7000人次、車輛超2000輛次,完成各類應急搶修352次,使故障線路得到及時修複。

  下一步,內(nei) 蒙古電力集團還將與(yu) 氣象部門聯動,跟蹤低溫、降雪、冰凍等氣象信息,及時發布災害預警,組織人員對線路全麵巡護,第一時間消除隱患,確保線路安全。

  受強寒潮影響,浙江多地迎來雨雪天氣。為(wei) 避免出現線路覆冰影響用電安全,國網台州供電公司組建防冰防凍專(zhuan) 項小組,走進居民小區、農(nong) 場大棚、山區等地,采用遠程巡視、帶電檢測、在線檢測等手段,強化工作人員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全力做好迎峰度冬保暖保供工作,為(wei) 居民生產(chan) 生活用電提供可靠保障。

  天寒地凍、交通不便,保障災區生活物資充足穩定供應是關(guan) 鍵。

  記者來到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雖然室外最低溫度低至零下15攝氏度,但安置點的活動板房裏卻是暖意融融。

  “臘月完了時要過年,青稞麵蒸下的灶卷……”官亭鎮喇家村65歲的村民喇進福哼唱著當地民歌“花兒(er) ”,給板房內(nei) 貼上福字。一旁的妻子捏著麵團,不一會(hui) 兒(er) ,一個(ge) 花式“饃饃”在她手中製作完成,在紅色紅曲、綠色香豆等調料裝飾下宛若一朵玫瑰。

  地震導致喇進福家的房屋嚴(yan) 重受損,已無法居住,需要重建。喇進福表示,雖然今年無法在家過年,但米麵油、煤炭等物資都由政府統一發放,在安置板房內(nei) 吃得飽、住得暖。

  天津市武清區黃花店鎮邵七堤村是永定河進入天津後流經的第一個(ge) 村莊。去年七、八月間遭受的洪澇災害讓村民李雪冰的家中進了水。“來暖氣之前我們(men) 也擔心,房子被水淹過,供暖設施還安不安全?”

  想群眾(zhong) 所想,急群眾(zhong) 所急。武清區在取暖季前就成立了受災村街供熱保障專(zhuan) 班,對包括邵七堤村在內(nei) 的11個(ge) 受災村街進行了供熱設施、燃氣設施、電力設施等檢修維護。李雪冰家取暖設施的損壞零件被一一更換。

  去年末,李雪冰還收到了一張“便民服務聯係卡”,上麵有包村幹部、巡診醫生、社區民警、燃氣公司等聯係方式。“供暖等方麵需求都能得到第一時間解決(jue) ,心裏踏實多了。”李雪冰說。

  春節臨(lin) 近,為(wei) 滿足受災群眾(zhong) 需求,確保民生商品保供穩價(jia) ,河北省高碑店市積極組織該市保供批發市場深入蔬菜主產(chan) 地加強產(chan) 銷對接,加大蔬菜、水果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采購力度,指導商戶與(yu) 外地蔬菜基地簽訂保供協議,優(you) 先保障貨源。

  “12月份我們(men) 就從(cong) 雲(yun) 南、廣西等產(chan) 地陸續調撥產(chan) 品,10個(ge) 冷庫目前都存滿了青菜,可以滿足客戶需求。”高碑店市首衡市場葉菜經銷商王瑞仙說。

  壓實責任排查隱患築起“溫暖防線”

  進入1月份,多地遭遇新年首場寒潮天氣。本次寒潮過程恰逢“四九天”,是這個(ge) 冬季最寒冷的階段。

  壓實責任,強化指導。1月19日、21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hui) 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先後兩(liang) 次召開視頻會(hui) 商調度會(hui) ,針對性安排部署並督促指導相關(guan) 地區做好災害防範應對。應急管理部於(yu) 21日10時針對湖南、貴州省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Ⅳ級應急響應,並在前期派出湖南工作組的基礎上,加派1個(ge) 工作組赴貴州,協助指導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範應對工作。

  應對寒潮天氣,氣象監測要先行。

  中央氣象台預報,1月31日至2月5日,貴州東(dong) 部等地有雨轉雨夾雪或雪。圍繞“抗凝凍、保安全、保暢通、保民生”要求,貴州省推動成立發改、財政、氣象聯合工作專(zhuan) 班,將氣象設施納入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林業(ye) 等部門規劃和項目建設,提前啟動低溫凝凍天氣聯合應急值守機製,對寒潮低溫雨雪天氣下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判,實現應急聯動調度。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針對近期出現的強雨雪天氣,河北保定等地氣象與(yu) 城市管理部門聯合發布預警,利用布設在橋梁涵洞和部分主幹道的“城市氣象災害智能監測站”數據,迅速對橋梁、主幹道等進行融雪清雪,確保市民出行通暢安全。

  “我們(men) 還將進一步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密切監視天氣變化,確保預警信息發布迅速、及時、有效,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河北省氣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正值春運期間,低溫雨雪天氣下,深入排查整治交通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行得安全、過得溫暖。

  1月30日淩晨,K189次列車緩緩駛入沈陽車輛段沈陽北整備庫內(nei) ,沈陽北運用車間車電二班班組長田鶴迅速拿起工具,帶著工友們(men) 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嚴(yan) 寒開始檢修。

  春運期間,田鶴所在的班組每晚要對4趟列車進行檢修,完成500多項作業(ye) 任務。正是因為(wei) 有著諸多像田鶴這樣的堅守者日夜奔走在車與(yu) 車之間,才能有效保障每一趟列車的安全運行。

  極端天氣下,確保“菜籃子”“米袋子”無虞,才能讓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的暖意。

  昆明的白菜、溫州的花菜、海南的玉米……1月31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來自全國各地運送新鮮蔬菜的貨車在南京眾(zhong) 彩物流市場內(nei) 往來穿梭,好不熱鬧。作為(wei) 華東(dong) 地區最重要的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之一,眾(zhong) 彩物流市場承擔著南京及周邊約70%的蔬菜供給。在寒潮來臨(lin) 前,眾(zhong) 彩物流市場的工作人員提前著手幫助商戶暢通供貨渠道,確保“菜籃子”供應平穩。

  “現在我們(men) 每天蔬菜到貨量保持在3000噸以上,即使遇到大雪封路等極端情況,也能夠保證7天以上的蔬菜供給。”眾(zhong) 彩物流市場副總經理李明說。(記者齊中熙、樊曦、葉昊鳴、戴小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