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三個重要維度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當前,我國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高遠的曆史站位、寬廣的世界視野、深邃的戰略眼光,鮮明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時代命題,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在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圍繞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wei) 大實踐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內(nei) 在必然要求,也是曆史前進和時代發展賦予的重大任務。
1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立足“兩(liang) 個(ge) 結合”
堅守好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總體(ti) 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深刻把握魂脈和根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
毫不動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yi) 是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yi) 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hui) 、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wei) 人們(men)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完成了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最為(wei)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yu) 掌握了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並結合新的實際不斷進行創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要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men) 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著眼解決(jue) 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yu) 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去認識、分析中國不斷運動、發展、變化的客觀實踐,去粗取精、去偽(wei)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總結出新的客觀規律,提煉出新的理論成果,並重新回到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
堅定不移推動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勞動與(yu) 智慧的結晶,是維係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hui) 、看待人生的獨特的價(jia) 值體(ti) 係、文化內(nei) 涵和精神品質。唯物辯證、實事求是、人類解放等馬克思主義(yi) 的根本觀點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宇宙觀、實踐觀、價(jia) 值觀等方麵高度契合,使得兩(liang) 者的結合必然會(hui) 產(chan) 生“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不移推動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理念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理論融會(hui) 貫通,讓馬克思主義(yi) 深深紮根於(yu) 中華文明沃土之中。
“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論斷,科學總結了黨(dang) 一百多年來推進理論創新的寶貴經驗,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內(nei) 在機理,既各有側(ce) 重,又相互聯係,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第一個(ge) 結合”突出的是中國實踐問題的解決(jue) ,而“第二個(ge) 結合”強調理論與(yu) 文化形態的融通,更多觀照鞏固中華文化的主體(ti) 性。雖然“兩(liang) 個(ge) 結合”在結合的對象、內(nei) 容、方式上有所側(ce) 重和區別,但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這一共同目標上是一致的。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yi) 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既需要從(cong) 中國具體(ti) 實際中總結凝練出鮮活的理論,更需要從(cong)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yang) 分。這就需要我們(men) 必須把“兩(liang) 個(ge) 結合”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來看待,辯證把握統籌推進,隻有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yi) 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2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紮根中國式現代化偉(wei) 大實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當代中國正經曆著我國曆史上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以實踐為(wei) 導向,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創造性地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問題。
一是要緊緊依靠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創造曆史的偉(wei) 大過程,也是一個(ge) 不斷實踐、不斷認識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為(wei)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最為(wei) 廣闊的舞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立足中國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人民群眾(zhong) 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主體(ti) ,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hui) 發展的決(jue) 定性力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尊重人民群眾(zhong) 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集中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智慧,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訴求。
二是要全麵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jia) 值訴求。中國式現代化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為(wei) 根本價(jia) 值目標,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曆史充分證明,世界上任何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是以文化的創新和文明的進步為(wei) 先導的。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鞏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有助於(yu) 提升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和理解,讓中國的發展優(you) 勢轉化為(wei) 話語優(you) 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前所未有的嶄新事業(ye) ,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能夠引導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科學地認識世界、辯證地思考問題,激發創新創造的精神活力。蘊含其中的先進思想文化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所掌握,就會(hui) 轉化為(wei) 改造社會(hui) 的強大物質力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緊緊圍繞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這一使命任務,使我們(men) 在物質富足的同時實現精神富有,讓全體(ti) 人民始終擁有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jia) 值追求,夯實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精神支撐與(yu) 文化基礎。
3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於(yu) 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時,始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為(wei) 自身的發展不斷注入源頭活水。包容性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開放包容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一是要積極借鑒吸收世界優(you) 秀文明成果。“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you) 劣之分,因為(wei) 平等交流而變得豐(feng) 富多彩。隻有博采眾(zhong) 長,積極借鑒吸收世界優(you) 秀文明成果,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才能保持蓬勃生機。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文明衝(chong) 突論、文明優(you) 越論等沉渣泛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ou) 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人類文明一切優(you) 秀成果的吸收借鑒,是對西方零和博弈、唯我獨尊狹隘觀念的摒棄,必定會(hui) 在與(yu) 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二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讓“各美其美”的多彩文明在世界舞台上能夠“美美與(yu) 共”,使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成為(wei) 可能。不同文明對價(jia) 值內(nei) 涵等有不同認識,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共同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民族的文明特質與(yu) 世界文明體(ti) 係的共同價(jia) 值追求相貫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代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一個(ge) 民族隻有對本民族的文化傳(chuan) 統、文化理念和價(jia) 值體(ti) 係充滿信心,對民族文化的創新活力、創造潛力和發展韌性充滿信心,才能自覺堅守民族文化立場,堅持民族文化傳(chuan) 統,賡續民族文化血脈。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要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弘揚黨(dang) 領導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全麵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
三是要主動走向世界。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激蕩表現出新的態勢。在複雜的國際背景下,我們(men) 必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講故事是國際傳(chuan) 播的最佳方式,新時代的中國,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造著一個(ge) 又一個(ge) 人間奇跡。這種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實踐,給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提供了豐(feng) 厚素材和廣闊空間。我們(men) 要依托中國發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提煉具有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精神標識,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推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文化“走出去”,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合作、文化對外傳(chuan) 播、文化貿易投資,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進一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為(wei)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儲(chu) 新宇、崔文龍,均係教育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