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學積有生——北京人藝舞美培訓成果展”啟幕

發布時間:2024-02-08 15:3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記者 高凱)“學積有生——北京人藝舞美培訓成果展”日前啟幕,觀眾(zhong) 在曹禺劇場前廳及首都劇場側(ce) 廳均可欣賞到本次展覽的全部展品。

  據介紹,此次展覽主題“學積有生”主張學問之道在於(yu) 創造,意在推陳出新、返本開新、生生不息。寓意新一代的北京人藝舞美力量能夠“學積有生”,在傳(chuan) 統的基礎之上,新故相資,生長出新的傳(chuan) 統。

  展覽集合了來自北京人藝舞美處美術組、道具組、裝置組、燈光組、服裝組、化妝組、製圖組、效果組的藝術作品百餘(yu) 件,包括繪畫作品、瓷板繪、青花繪製作品、裝置作品、紙活作品、琺琅繪、角色服裝發飾頭套等。每件作品都展示出北京人藝舞美隊伍深厚的藝術功底,紮實的業(ye) 務素養(yang) ,以及對舞美傳(chuan) 統的繼承和發展。展覽規模之大、作品內(nei) 容之豐(feng) ,展品種類之多,在北京人藝舞美展覽曆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在曹禺劇場,大廳內(nei) 明亮高大的玻璃幕牆、貫通及頂的水晶磚牆、平整通鋪的大理石地麵、灰色高聳的水泥立柱等具有當代之美的劇場建築元素,都被納入此次展覽的空間設計之中,構成展覽空間的視覺整體(ti) 。

  展覽采用“冊(ce) 頁”式空間設計,依托劇場的玻璃幕牆和廊柱,從(cong) 卷首前言開始,將鏤空牌樓、服裝、瓷器、繪畫、裝置、道具、寫(xie) 生照片牆等一一展開,形成一幅大型成果展示畫卷。

  展覽以展牆上亞(ya) 麻壁布的灰青色為(wei) 主色調,環繞玻璃幕牆的走勢,形成“L”型的展覽動線。其中,明亮的全透亞(ya) 克力落地展櫃作為(wei) 陳列主體(ti) ,亞(ya) 克力“多寶格”展櫃嵌入牆體(ti) 作為(wei) 空間變化元素的載體(ti) ,使得展覽視覺效果層次分明、豐(feng) 富多變。

  此外,首都劇場南北側(ce) 廳也被設置為(wei) 展覽的分會(hui) 場。展覽依側(ce) 廳的牆麵布置展牆、設置展櫃,展示北京人藝舞美人近年來的藝術習(xi) 作。據介紹,本次展覽展出北京人藝近兩(liang) 年來業(ye) 務培訓的成果作品百餘(yu) 件,分為(wei) 繪畫作品、瓷繪作品、手作道具、裝置作品、角色服裝發飾頭套5個(ge) 門類。

  繪畫作品包含采風作品三十餘(yu) 幅及繪畫習(xi) 作等四十餘(yu) 幅。采風繪畫作品主要來自2023年盛夏之際由北京人藝舞美處及人事處共同組織的“舞美隊伍人才培養(yang) ——為(wei) 期十二天的江西采風”活動中完成的畫作。同樣出自江西采風的瓷繪作品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也是人藝展覽中前所未有的部分,包括青花瓷瓶十餘(yu) 件、瓷板畫八張、泥塑及瓷小件二十餘(yu) 件。

  道具組可以“以假亂(luan) 真”的手作道具一直是北京人藝的“絕活”。此次展出的青銅器、紫砂壺等仿製紙活作品,以草板紙塑型,注入手的溫度,煥現文物之美,賦予其新的生命;而掐絲(si) 琺琅作品則用金絲(si) 做筆,流沙鋪色,將鎏金色彩封存於(yu) 方寸。

  來自裝置組、燈光組的六件當代構思的裝置作品,將空間作為(wei) 載體(ti) ,通過燈光、多媒體(ti) 等藝術元素進行整合,使用特殊的手段、技術或工藝,傳(chuan) 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nei) 涵。

  人物角色塑造也是此次舞美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中的服裝作品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結合AI等新技術手段,探索舞台服裝製作新形式。三十餘(yu) 件發飾頭套造型作品及一係列特效化妝作品,從(cong) 平麵和立體(ti) 雙重角度,貼切地塑造出各種戲劇人物的外部形象。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月24日。(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