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極新”愛上“極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何以吸引年輕人?
春節將至,穿著傳(chuan) 統服飾、感受傳(chuan) 統器樂(le) 、打卡文物古跡……這些一度被貼上“過時”標簽的傳(chuan) 統文化,在包括Z世代青年群體(ti) 在內(nei) 的當代中國人中受到追捧,大有成為(wei) 新年俗的趨勢。
在視聽領域,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hui) 的傳(chuan) 統文化類節目數量不斷增加、“爆款”連連,《中國詩詞大會(hui) 》等春節期間播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也成為(wei) 不少觀眾(zhong) 的年度期待。
作為(wei) 新新人類的青年群體(ti) ,火爆追逐的恰恰是我們(men) 原來誤認為(wei) 有些“陳舊”的帶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儀(yi) 式、風物、作品和產(chan) 品,這種“極新”愛上“極舊”的頗具“對撞感”的現象的興(xing) 起,與(yu) 一係列文化類視聽傳(chuan) 媒藝術作品的推出有著緊密的關(guan) 聯。在《百家講壇》造就了傳(chuan) 統文化在新世紀的首次熒屏複興(xing) 之後,大量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主要表現對象的優(you) 質綜藝節目、紀錄片、劇集、中短視頻、網絡動漫等傳(chuan) 媒藝術作品在近十年間集中湧現,開始走上內(nei) 容形態不斷創新、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持續增強的連續發展階段。
如《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詩畫中國》《唐宮夜宴》《新千裏江山圖》等一大批傳(chuan) 統文化類視聽內(nei) 容成為(wei) 自帶流量的“爆款”,不僅(jin) 進入到年輕群體(ti) 所宣稱的、與(yu) 社會(hui) 主流相隔“次元之壁”的亞(ya) 文化領域當中,更激發起他們(men) 積極的自發傳(chuan) 播與(yu) 廣泛參與(yu) 。
傳(chuan) 統文化類視聽內(nei) 容之所以由熒屏“清流”逐漸成長為(wei) 收視“主流”,並持續在更廣闊的社會(hui) 層麵掀起文化共創的浪潮,這既是因為(wei) 主流媒體(ti) 在如火如荼的傳(chuan) 播實踐中,找準了有效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代化呈現與(yu) 轉化的“路”,更在於(yu) 創作者在深入理解和認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的基礎上對這座精神富礦挖對了“點”。在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的探索中,主流媒體(ti) 在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神內(nei) 涵的挖掘中找到了真正吸引年輕人的“密碼”。這些蘊藏於(yu) 傳(chuan) 統文化之內(nei) ,跨越千年而依舊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傳(chuan) 統美德與(yu) 人文精神,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年輕群體(ti) 間建立起精神交流與(yu) 價(jia) 值共鳴。
五個(ge) 關(guan) 鍵詞實現“極新”與(yu) “極舊”的接合
“極新”與(yu) “極舊”間的接合點,首先是“民族性”——獨特的民族性魅力構成喚起年輕群體(ti) 情感認同的天然紐帶。
廣闊且複雜的地域造就了中華文明內(nei) 容的多元廣博,與(yu) 此同時,漫長的曆史軌跡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文明演進的諸多維度都得到深入且精細地發展。例如,瓊樓玉宇、霓裳羽衣、金石絲(si) 竹、水墨丹青、玉盤珍饈……這些琳琅滿目、絢麗(li) 多彩的文化元素,無不直觀地展現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美,從(cong) 視覺體(ti) 驗的層麵驚豔受眾(zhong) 。
當我們(men) 仔細觀察網絡平台上用戶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文化類視聽內(nei) 容的彈幕或評論內(nei) 容時,就會(hui) 發現,“漂亮”“美”“寶藏”等關(guan) 鍵詞最為(wei) 常見,而與(yu) 之相關(guan) 聯的往往是“哇”“喜歡”“好評”等用戶明確的正向情感表達,這正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青年間天然的情感連接的直接體(ti) 現。
其次是“連續性”——綿延不絕、曆久彌新的文化特質為(wei) 年輕群體(ti) 帶來精神昂揚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曆經千年悠久孕育與(yu) 近代百年激蕩而綿延至今,是世界民族之林中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更為(wei) 重要的是,中華文明是一個(ge) 開放的體(ti) 係。麵對進步的現代文化與(yu) 優(you) 秀的外來文化,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能夠保持包容四海、兼納百川的胸懷,不斷吸收文化新質以實現自我煥新與(yu) 發展。也正因為(wei) 如此,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能夠與(yu) 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發展成果的當代價(jia) 值與(yu) 時代精神相有機接續。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所展現出的這種連綿不斷、曆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顯著提升了個(ge) 體(ti) 的民族自豪感與(yu) 文化認同感。如《國家寶藏》《典籍裏的中國》《中國禮 中國樂(le) 》等文化類視聽節目的走紅,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引入劇場模式來具象化地講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故事,更在於(yu) 它們(men) 著眼於(yu) 將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前世今生相關(guan) 聯,在穿越時空的千年流轉中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與(yu) 連續性,有效切中了視聽用戶的精神共鳴點。
其三是“煙火氣”——傳(chuan) 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優(you) 秀生活方式與(yu) 理念滿足當下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yu) 追求。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僅(jin) 僅(jin) 是陽春白雪,同時也有其生活化、通俗性的一麵,這也是其最靈動的一部分。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伴隨著現代化建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和改善。在這一大的背景之下,90後、00後群體(ti) 更加注重個(ge) 人生活的樂(le) 趣與(yu) 品質。
一方麵,衣食住行方麵的文化與(yu) 習(xi) 俗如基因一般深深刻在每個(ge) 人的日常生活中,憑借其經過曆史沉澱與(yu) 檢驗的實用性,讓生活變得更加健康、方便與(yu) 和諧。另一方麵,在年輕群體(ti) 看來,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所孕育出的雅致生活格調與(yu) 精致生活方式同時具有“高級感”,是現代生活中所向往與(yu) 追求的一種理想化的生活風尚。圍爐煮茶、八段錦、中式插花等休閑方式的興(xing) 起,無不體(ti) 現出年輕群體(ti) 從(cong)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尋求生活之風雅與(yu) 浪漫的興(xing) 致與(yu) 熱情。
同樣重要的是“大智慧”——深邃精妙的思想文化為(wei) 人們(men) 正確認識世界、科學實施行動形成有益參考。
如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道法自然等寶貴哲學思考,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能夠引導人們(men) 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確把握事物的內(nei) 在規律,既保持定力又能識變應變。在這個(ge) 信息爆炸、變化莫測的時代,這樣的洞察與(yu) 思考對於(yu) 年輕群體(ti) 顯得尤為(wei) 重要。通過傳(chuan) 統思想文化,年輕群體(ti) 不僅(jin) 掌握認識世界的獨特視角與(yu) 有效路徑,也得以學到日常、學習(xi) 工作與(yu) 生活中為(wei) 人處世的智慧,妥善處理好個(ge) 體(ti) 與(yu) 外在世界的關(guan) 係。這對於(yu) 尚處於(yu) 社會(hui) 化過程中、閱曆尚淺的年輕群體(ti) 而言,無疑為(wei) 其快速融入社會(hui) 、和諧人際關(guan) 係提供了重要幫助。
最後是“正能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當代青年修煉人格、奮發向上提供不竭精神力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革故鼎新、與(yu) 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等一係列寶貴品質為(wei) 年輕群體(ti) 磨礪人格、提升道德提供了有益的標杆模範與(yu) 價(jia) 值引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承載這些寶貴精神品質的故事與(yu) 典故,能夠激發青年們(men) 的鬥誌和熱情,為(wei) 自己的人生設定更高目標,賦予他們(men) 為(wei) 之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新奇跡的廣闊天地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價(jia) 值。
兩(liang) 對關(guan) 係推動“極新”與(yu) “極舊”的融合
這些深深蘊含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中、為(wei) 年輕群體(ti) 發掘和喜愛的光芒,本質上與(yu) 當代青年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精神追求相契合。這是其在現代化發展語境中依舊保有顯著活性與(yu) 強大適應性的有力例證。
同時,由此也可以看出,盡管青年追求個(ge) 性,喜歡新潮事物,心智上可能還不夠成熟,但其在民族複興(xing) 、社會(hui) 擔當、個(ge) 人修養(yang) 等方麵與(yu) 民族和社會(hui) 整體(ti) 共享著相同的價(jia) 值標準與(yu) 精神需求。因此,無論是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還是年輕的一代,我們(men) 都應抱有信心。
而要進一步推動“極新”與(yu) “極舊”的融合,必須緊緊圍繞上述接合點做進一步挖掘與(yu) 拓展。細化到具體(ti) 的媒介實踐層麵,以下兩(liang) 對矛盾關(guan) 係需予以注意與(yu) 反思。
內(nei) 容與(yu) 表達的關(guan) 係。在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化轉化過程中,必須做好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本身與(yu) 其呈現方式之間的平衡。內(nei) 容創新的根本出發點與(yu) 落腳點,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入挖掘與(yu) 有效傳(chuan) 達,不能過度單方麵追逐呈現方式的極致絢麗(li) 而忽略內(nei) 容為(wei) 本的基本立場。隻有牢牢扭住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本身,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視聽內(nei) 容生產(chan) 與(yu) 傳(chuan) 播創新才是有意義(yi) 的。
集合與(yu) 融合的關(guan) 係。我們(men) 需要通過同流行文化相接合的方式為(we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注入時代內(nei) 涵,但應避免淪為(wei) 對各種流行文化簡單的“大拚盤”“一鍋燴”。對於(yu) 這些流行化、娛樂(le) 化元素,既不能做簡單的集合以迎合用戶,也不能“竭澤而漁”式地過度消費傳(chuan) 統文化,而應在生產(chan) 與(yu) 傳(chuan) 播中,在選擇性借鑒吸收的基礎上推動其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有效融合,通過既具備網絡傳(chuan) 播特質又凸顯媒體(ti) 格局格調的新型主流聲音的自我生成,實現文化與(yu) 價(jia) 值的有效引領。(文匯報)
(作者劉俊、翁旭東(dong) 分別為(wei)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傳(chuan) 媒藝術與(yu) 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講師、師資博士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