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

發布時間:2024-02-08 16: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智超(東(dong) 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宏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工程。強教必先強師。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建設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工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發表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批示,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殷切希望和全麵要求,強調“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ti) 係,大力培養(yang) 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e) 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為(wei) 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路徑方法。新時代新征程,麵向建成教育強國宏偉(wei) 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我們(men) 黨(dang) 關(guan) 於(yu) 教師隊伍建設的最新理論成果轉化為(wei) 凝心鑄魂的生動實踐,以“教育家精神”為(wei) 價(jia) 值內(nei) 核,以“高質量”為(wei) 建設標準,以“政策優(you) 化”為(wei) 重要抓手,鍛造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

  1 築牢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思想根基

  2023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全國優(you) 秀教師代表指出,“教師群體(ti) 中湧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you) 秀教師,他們(men) 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le) 教愛生、甘於(yu) 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希望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wei) 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教育家精神是在我國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一批教育家和優(you) 秀教師身上體(ti) 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師品質,這一重要品質蘊含著忠於(yu) 黨(dang) 和人民教育事業(ye) 的崇高價(jia) 值取向,展現了大國良師的人格魅力,勾勒出“大先生”的具象樣態,明確了立德樹人的核心要求,描繪了新時代教師的師表形象,回應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主題。教育家精神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四個(ge) 引路人”“四個(ge) 相統一”要求一脈相承,共同構成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精神內(nei) 涵和價(jia) 值內(nei) 核,賦予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使命,是指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兩(liang) 個(ge) 結合”在教育領域的生動寫(xie) 照。打造新時代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要堅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教育之中,吸引優(you) 秀青年立誌從(cong) 教、潛心從(cong) 教、終身從(cong) 教,引導廣大教師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需要充分發揮教育家精神引領作用。首先,係統設計教師教育課程體(ti) 係。課程是教育的重要載體(ti)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讓廣大教師牢記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誌向和抱負,應該在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ti) 係過程中加強課程設計,把教育家精神等資源融入課程內(nei) 容,將教育家精神理論化、體(ti) 係化、具象化,從(cong) 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等方麵講清其背後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將教育家精神內(nei) 化為(wei) 教師職業(ye) 理想與(yu) 行動自覺,使其樂(le) 教、愛教、能教、會(hui) 教、善教。其次,不斷優(you) 化教師教育教學方式。教育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建設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要求教師教育教學方式必須因時而變,不斷創新。應緊密結合新時代廣大師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結構,圍繞教育家精神的要求,將“講知識”與(yu) “講道理”深入融合,將教育家精神的價(jia) 值內(nei) 涵與(yu) 學習(xi) 生活實踐緊密貼合,引發價(jia) 值共鳴,助力培養(yang) 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優(you) 秀教師。再次,確保教師職前職後教育的連貫性。教師職業(ye) 的特點決(jue) 定了教師職前職後教育具有一體(ti) 化特點,應加快探索教師職前職後教育一體(ti) 化推進模式,持續不斷進行教育家精神的培養(yang) 熏陶,確保教師職前職後教育同向發力,助力教師職業(ye) 理想信念的形成與(yu) 鞏固,使教育家精神的引領作用伴隨教師職業(ye) 發展的全過程。最後,全麵加強師德師風培育體(ti) 係建設。師德師風是新時代教師評價(jia) 的第一標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nei) 在要求,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yi) 。必須確保黨(dang) 牢牢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師培養(yang) 過程中既注重“經師”培養(yang) ,又注重“人師”培育,進一步完善製度設計,推動師德師風培育關(guan) 口前移,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yang) 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堅守三尺講台,潛心教書(shu) 育人。

  2 構建高質量教師培養(yang) 體(ti) 係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you) 化,待遇不斷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為(wei) 黨(dang) 和國家培育了大批優(you) 秀人才,為(wei) 我國教育事業(ye) 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麵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迫切需要把全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wei) 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關(guan) 鍵,在於(yu) 擁有一支與(yu) 教育強國建設相匹配,能夠肩負起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yang) 急需人才任務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打造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的關(guan) 鍵,在於(yu) 擁有一個(ge) 設計合理、運行良好的高質量教師供給體(ti) 係。教師供給體(ti) 係涉及“誰來供給教師”“供給什麽(me) 樣的教師”“如何保障教師”等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教師教育體(ti) 係建設,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找準教師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教師培養(yang) 培訓的質量。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men) 的教師既精通專(zhuan) 業(ye) 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yang) 德行、成為(wei) “人師”,努力做精於(yu)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從(cong) 曆史經驗看,教師供給體(ti) 係既影響教師隊伍的總量,也決(jue) 定教師隊伍的質量。我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探索,不斷完善,形成了符合我國教育實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教師供給體(ti) 係。麵向未來,必須堅持高質量標準,從(cong) 完善培養(yang) 體(ti) 製、強化培養(yang) 規範、暢通發展通道等方麵著手,加快推進與(yu) 教育強國建設相匹配的教師供給體(ti) 係建設,確保高素質教師源源不斷地湧現。

  堅持高質量標準,構建高質量教師培養(yang) 體(ti) 係既要關(guan) 注源頭又要注重過程。一方麵,拓寬教師供給來源。應持續強化以師範院校培養(yang) 為(wei) 主體(ti) 的教師供給體(ti) 製的有效運轉,搭建師範院校與(yu) 其他高校在師資培養(yang) 上的資源共享平台,暢通資源交流渠道,創新人才培養(yang) 通路,確保各類高校凝聚共識、各盡所能,形成教師資源多樣化供給的局麵。另一方麵,進一步強化教師管理規範性。規範化和標準化是高質量的重要保障,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教師培養(yang) 體(ti) 係,但規範化和標準化程度還有待提升。應不斷完善教師培養(yang) 課程體(ti) 係和培養(yang) 標準,確保教師培養(yang) 質量。鼓勵各高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及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探索更具特色的教師培養(yang) 模式,進一步激發教師教育活力。進一步明確教師準入標準,繼續修訂完善教師資格考試標準,不斷提升教師資格考試的科學性、權威性,穩步提高教師資格考試的區分度,發揮教師資格考試的導向功能,引導學生做好職前準備。穩步提升教師從(cong) 教學曆要求,進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規中對教師從(cong) 教的學曆要求。

  3 健全教師資源配置機製和製度保障體(ti)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wei) 教育事業(ye) 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師待遇,關(guan) 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支持優(you) 秀人才長期從(cong) 教、終身從(cong) 教。”完善相關(guan) 政策是推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資源均衡配置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要用好用足政策工具,根據各級各類教師的不同特點和發展實際,考慮區域、城鄉(xiang) 、校際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ju) 措,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師資源配置機製和製度保障體(ti) 係。

  一方麵,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推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要適應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緊迫需求和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發展改革的新形勢,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製,盤活事業(ye) 編製存量,優(you) 化編製結構,向教師隊伍傾(qing) 斜,采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you) 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強化政府調節作用,兼顧其他配置的補充功能,多措並舉(ju) ,綜合施策,確保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公費師範生培養(yang) 規模,重點麵向邊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定向師範生培養(yang) 。完善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機製,推動教師進行區域內(nei) 輪崗交流,實現教師資源的常態流動。繼續加大對農(nong) 村教師在生活待遇、職稱評聘、專(zhuan) 業(ye) 發展、編製核定等方麵的傾(qing) 斜力度,吸引更多青年教師到鄉(xiang) 村從(cong) 教,促進鄉(xiang) 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此外,還要充分利用教育數字化轉型契機,精準把握教師供需信息,實現教師培養(yang) 與(yu) 使用的深度對接,提升教師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另一方麵,持續完善評價(jia) 體(ti) 係和激勵機製建設,提升教師職業(ye) 的吸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弘揚尊師重教社會(hui) 風尚,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hui) 地位、職業(ye) 地位,使教師成為(wei) 最受社會(hui) 尊重的職業(ye) 之一。為(wei) 此,我們(men) 要持續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吸引更多有誌青年投身教育事業(ye) ,形成良好教師隊伍建設生態,實現教師隊伍良性更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製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勵有誌青年到農(nong) 村、到邊遠地區為(wei) 國家教育事業(ye) 建功立業(ye) 。積極引導青年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誌向和抱負,將個(ge) 人意誌與(yu) 國家意誌有機結合,激勵青年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偉(wei) 大征程中實現自我價(jia) 值。進一步深化教師職稱製度改革,緊密結合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需求設計職稱評審規則,確定職稱評定標準,優(you) 化職稱比例設定,著重解決(jue) 中高級崗位比例偏低等客觀現實問題,更充分發揮職稱評審對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的導向作用。加快構建一體(ti) 貫通的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製度通道。完善教師資格認定、選拔聘用、長期使用的製度體(ti) 係,在教師育、選、任、用、留、評各環節明確製度要求,既嚴(yan) 格準入條件,又暢通發展渠道。特別是要將教師評價(jia) 作為(wei) 引領教師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分類分層評價(jia) ,構建以質量和貢獻為(wei) 評價(jia) 導向的教師評價(jia) 體(ti) 係,做到“滿腔熱情關(guan) 心教師,改善教師待遇,關(guan) 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形成優(you) 秀人才爭(zheng) 相從(cong) 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麵。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8日 06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