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師道德的倫理特征
作者:王正平(中國倫(lun) 理學會(hui) 教育倫(lun) 理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上海師德研究與(yu) 評價(jia) 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倫(lun) 理道德是全部教育工作的價(jia) 值基礎。教師道德的性質和麵貌,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形成和發展,影響著教育事業(ye) 根本價(jia) 值目標的實現。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師德建設,並把師德師風作為(wei) 評價(jia) 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全麵發展,對學校人才培養(yang) 的標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從(cong) 而也對教師道德建設賦予了新的內(nei) 涵和要求。“四有好老師”“四個(ge) 引路人”“大先生”等重要論述,為(wei) 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精神指引。
與(yu) 以往我國優(you) 秀師德傳(chuan) 統比較,新時代的教師道德具有鮮明的倫(lun) 理特征。
新時代的教師道德,更加注重每位教師立德樹人、教書(shu) 育人的社會(hui) 責任,要求教師“經師”與(yu) “人師”合一
我國教育曆來把育人作為(wei) 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培養(yang) 學生的良好德性。《禮記·文王世子》有言:“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wan) 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wan) 學,學做真人。改革開放以來,一段時間,由於(yu) 社會(hui) 和思想環境的變遷,學校教育受到“五唯”等急功近利思想影響,一度放鬆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些不良後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求全麵落實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chuan) 承者,承載著傳(chuan) 播知識、傳(chuan) 播思想、傳(chuan) 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這一重要講話,科學全麵地概括了新時代教師立德樹人、教書(shu) 育人的神聖社會(hui) 職責。
從(cong) 教師倫(lun) 理的視域看,立德樹人包含兩(liang) 個(ge) 方麵。其一,教師要恪守道德底線,立高尚之德,並幫助學生培養(yang) 優(you) 良的思想品德,踐行人類美德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其二,教師要重視自我的職業(ye) 人格完善和專(zhuan) 業(ye) 發展,並積極引導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從(cong) 現代教育事業(ye) 根本目標看,立德樹人、教書(shu) 育人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在教育和教學勞動過程中,全心全意把青少年學生培養(yang) 成為(wei) 全麵發展的時代新人,使他們(men) 德性高尚、人格健全、知識豐(feng) 富、技能全麵、身心健康、善於(yu) 創新,能夠在現代社會(hui) 中自覺成為(wei) 真理、正義(yi) 與(yu) 美德的追求者,經濟社會(hui) 進步事業(ye) 的建設者,和諧文明社會(hui) 的促進者,美好生活的享受者。
新時代的教師道德,更加注重維護教師和學生的正當個(ge) 人利益,堅持教師個(ge) 人、集體(ti) 和社會(hui) 整體(ti) 教育利益和諧統一
教育活動中的利益是教師道德的物質基礎。馬克思、恩格斯認為(wei) :“正確理解的個(ge) 人利益,是全部道德的基礎。”在我國實行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推進教育改革的發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及家長自覺關(guan) 心教育中的個(ge) 人利益有其正當性和合理性。新時代的教師道德隻有高度重視和維護師生的正當個(ge) 人利益、個(ge) 人價(jia) 值和人格尊嚴(yan) ,才能夠充分調動教與(yu) 學的主體(ti) 積極性。正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黨(dang) 和國家賦予教師立德樹人崇高職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全黨(dang) 全社會(hui) 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hui) 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hui) 地位、職業(ye) 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hui) 聲望,在教書(shu) 育人崗位上為(wei)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教育事業(ye) ,應當始終堅持個(ge) 人利益、集體(ti) 利益和社會(hui) 整體(ti) 教育利益和諧統一。新時代的教師道德明確反對各種拜金主義(yi) 、利己主義(yi) 和個(ge) 人至上,要求廣大教師自覺維護教育中的集體(ti) 利益和社會(hui) 整體(ti) 教育利益,為(wei) 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盡心竭力。
新時代的教師道德,更加注重提升教師的“智德”,促進教師專(zhuan) 業(ye) 成長和創新意識培養(yang)
我們(men) 正處在一個(ge) 知識快速增長,科技迅猛發展,信息傳(chuan) 播極度發達的時代,教師自身的知識素養(yang) 、學習(xi) 能力和專(zhuan) 業(ye) 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和教育事業(ye) 的利益。新時代的教師道德把“智德”,即尚知愛智、追求新知、創新進取作為(wei) 教師的重要職業(ye) 美德。嚴(yan) 謹治學,搞好教學和科研,是教師在自己專(zhuan) 業(ye) 上的道德責任。孟子說:“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為(wei) 了在學生眼前點燃一個(ge) 知識的火花,教師本身就要吸取一個(ge) 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脫離那永遠發光的知識和人類智慧的太陽。與(yu) 時俱進,不斷追求新知和專(zhuan) 業(ye) 上的進步,應當是教師和全體(ti) 教育工作者的“內(nei) 在律令”。
新時代教師麵對專(zhuan) 業(ye) 知識的“智德”,有一個(ge) 鮮明的新要求,即教師在教育和教學勞動中具有創新意識,並努力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育創新是新時代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也是促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教育倫(lun) 理道德核心價(jia) 值理念。新時代的教師道德,要求廣大教師開拓進取,勇於(yu) 創新,努力培養(yang) 具有創新素質和創新才能的優(you) 秀人才。
新時代的教師道德,更加注重弘揚教育仁愛與(yu) 師生互愛精神,促進師生不斷提升精神境界
教育是仁而有愛的事業(ye) 。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俄國哲學家別林斯基曾說,愛應該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鑒別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關(guan) 愛學生是任何時代都必須倡導的教師的“元德”。特別是在當下存在學生經濟條件差異明顯、個(ge) 體(ti) 發展水平不均、人格自主性顯著增強的情況下,更要倡導教師發揚教育仁愛精神。
教育仁愛要求教師做到,以教育之愛,關(guan) 心每個(ge) 學生,了解每個(ge) 學生;以德性之愛,尊重每個(ge) 學生的人格、個(ge) 性和自尊心;以智慧之愛,對學生嚴(yan) 慈相濟,促進全麵發展;以仁慈之愛,關(guan) 愛處於(yu) 不利狀況和條件下的學生;以生態大愛,師生共同珍愛生命,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環境。在教育實踐中,教育仁愛具有教學價(jia) 值,對創造良好的教學心理機製、提高教學質量有直接促進作用。當下,我們(men) 不僅(jin) 要倡導教師“愛生”,而且要倡導學生和家長“愛師”,實現師生互愛。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愛是教育的原動力,為(wei) 了實現人的最大潛力,愛隻會(hui) 在相同的水準上與(yu) 愛相遇,愛在與(yu) 愛的交往中而成為(wei) 自己。這種以師生互愛為(wei) 特征的教育友愛,不是一種單向度的愛,而是一種雙向互動的愛。唯有這樣的互愛,才能使教育中的愛如源頭活水,川流不息又催人上進,激勵現實的道德光華。
新時代的教師道德,更加注重調動教師道德主體(ti) 積極性,培育教師的團隊精神、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精神
進入新時代,我國教師在道德生活中麵臨(lin) 著自我與(yu) 他我、個(ge) 人與(yu) 群體(ti) 、個(ge) 人與(yu) 國家、國家與(yu) 國家之間等複雜的利益衝(chong) 突。這就要求新的教師道德在群己倫(lun) 理關(guan) 係上,更加注重調動教師道德上的主體(ti) 積極性和進取心。
首先,在教師個(ge) 人與(yu) 教師集體(ti) 的關(guan) 係上,要自覺克服利己主義(yi) 傾(qing) 向,培育集體(ti) 和團隊精神。教育家蔡元培曾經強調,教員之間應當“以誠相待”“敬禮有加”“開誠布公”“遵義(yi) 相助”。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教師之間應當親(qin) 密無間,互相配合。教師要在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中,努力建構公正平等、互相友愛的道德共同體(ti) 。
其次,教師要有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yi) 精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教師群體(ti) 一直具有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這一最寶貴的品格。我們(men) 中華民族麵對任何天災人禍、艱難困苦,具有不屈不撓、頑強奮鬥的民族偉(wei) 力。思想家、文學家魯迅說:“我以我血薦軒轅。”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為(wei) 民族的進步和昌盛而奮鬥,這是深入廣大教師靈魂的執念。教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是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再其次,教師要有世界眼光,培育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精神。世界正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關(guan) 係錯綜複雜,加上自然災害和連年疫情,我國和世界的文明進步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嚴(yan) 峻挑戰。但是,我國廣大人民教師作為(wei) 塑造“民族魂”的知識精神群體(ti) ,應當恪守道德理智,具有人類共同體(ti) 精神,堅持理性愛國,反對各種盲目排外和極端民粹主義(yi) 的錯誤思想與(yu) 行為(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倡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我們(men) 要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堅持改革開放,始終不渝地促進不同國家、民族和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友愛、交流和互助,中國與(yu) 世界的明天才會(hui) 更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